八年級歷史《北伐戰爭》說課稿

八年級歷史《北伐戰爭》說課稿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

  重點: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後,為了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治,統一中國,1926年,國民政府決定出師北伐。北伐的主要物件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經過半年的鬥爭,進行了諸如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等一系列戰役,北伐軍從長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武漢一時成為全國革命的中心。

  難點: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在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反動統治下,北伐能夠取得巨大的勝利,其原因需要從北伐的方針、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援,以及廣大北伐將士的英勇作戰、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等幾方面去分析,層次較多,因而具有一定難度。

  教學方法:

  1.詩詞對聯匯入法。

  2.分析講解法。對於課文中難一點的內容,教師可用此法。

  3.歸納法。對於北伐的目的`、物件等內容,可透過學生自己整理、歸納,使他們自己找到一種學習方法。

  4.多媒體輔助法。對於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其過程可以用多媒體來顯示。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和記憶。

  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黃埔軍校的門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對聯,上聯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是“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批是“革命者來”。這副對聯使人耳目一新。它體現了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就是要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新一代軍人,今天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這群軍人。

  2、自主學習

  引導學生初步瞭解全課內容並解決以下問題:

  結合材料和課文內容動腦筋想一想:孫中山:“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孫中山為什麼要創辦黃埔軍校?

  北伐的目的:推翻帝國主義支援的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北伐的物件: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和課本上的《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以及《軍閥吳、孫、張的實力》表,結合表格內容指出,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派軍閥是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中國封建統治的代表,他們擁兵自重,統治著中國大部分富庶的地區,因此是首當其衝要消滅的物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