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論教育》讀後感

《周國平論教育》讀後感

  《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介紹了周國平的教育理念,讀後感觸很深,在這本書中總結了周國平的七條諫言,下面是小編準備的《周國平論教育》,歡迎閱讀

  《周國平論教育》讀後感

  《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整個封面黑色的主體,周國平老師的眼睛純淨,深邃,還有一些淡淡的憂傷,彰顯著內心思想的深沉、寧靜和純粹,對現代教育的深思,探索。

  封面上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行字:“守護人性,這是一個父親的教育情懷,一個哲學家對教育的眷戀,也是教育的終極使命。”

  周國平認為:教育的真正靈魂,在於“守護人性”。守護人性,並由此贏得人生的幸福與優秀。我認為這就是周國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貫穿本書每個章節的主線。

  “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這是周國平先生最欣賞的第一條教育箴言。

  “教育即生長”它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說,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例如知識灌輸進一個容器。

  尊重天性、發揮潛能、潛移默化、因勢利導……我們教育中的許多原則和這一箴言不無關係。

  在中國這個唯分數論的教育現狀實際中,對分數的追求是學生、家長、老師的共同認知,學生被天天的考試壓得透不過氣,老師也是天天絞盡腦汁為學生找習題和講解,家長天天回家就問分數。

  學生、家長、老師從教育中感到了幸福了麼,什麼是幸福,幸福難道就是這樣嗎,學生沒有了個性的發展,老師沒有了特色,家長沒有了自由。

  “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兒童期是一個人身心生長的重要階段,兒童期自有其內在的品質和意義,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給孩子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

  但是在今天的為高考論,唯分數決天下的時代,很多家長信奉“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為了贏得未來那不確定的所謂幸福,讓孩子們在童年就失去了快樂,提前進入了廝殺競爭的階段。

  不應為這樣,這個班,那個班生意如此紅火,天價的幼兒園會也應聲而出。我不敢說現在的教育是在壓制個性的張揚,是在壓制人性,但是現今的教育弊端是很多的,儘管我們在不斷改革,但是還很不完善,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教育也如周先生所說是使人性的健康生長和全面發展。

  “人性是由無數世代苦心積累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廟堂珍寶”(尼采語),守護這一份珍寶,為之增添新的寶藏,是人類一切文化事業的終極使命,也是教育的終極使命。

  《周國平論教育》讀後感

  在本書的第一節,周國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認可的有關教育的7條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應該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和學習價值。反覆思考,確實讓人有一種觸動心靈只感覺,它們是:

  1、教育即生長,生長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

  此論點由盧梭提出,杜威進一步闡述,教育即生長,道出了教育的本義,就是要使每一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在的東西,灌輸進一個容器。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價值,每一個天性得到健康生長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人。我們的教育真正目的就應該是促進一個人的健康生長,而不是用一個模子製造大量的儀器。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實是一種拔苗助長的劣習,最終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為一個優秀的老師,我們應該放慢自己的腳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讓孩子慢慢的成長,慢慢的長大。你會發現孩子們會給你很多的驚喜!

  2、兒童不是尚未長大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長大了怎麼怎麼,為了將來不後悔,你應該怎麼怎麼樣”如此等等。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孩子長大後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視了孩子成長的過程和當下意義。

  書中寫道:人生的各個階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沒有一個階段是為另一個階段準備。尤其是兒童期,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應該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光,教育所能給的最大功德是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有意義的童年,以此給他們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礎。而今天,大人們紛紛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驅趕他們在名利場上拼搏。我擔心,在他們未來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後,同年被野蠻剝奪的惡果不知以怎樣的方式現象出來。

  儘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留給孩子一些除了學習意外地記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給孩子慢慢長大、享受成長的機會,對每一個人健康生活的構建,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這句話是西塞羅的名言。蒙田也說過:學習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豐富自己。孔子語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也是這個道理。教育就是應該促進內在自由、產生優秀的靈魂和頭腦創造條件。

  我看後感覺很慚愧因為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看來,我的教育理念要好好提高了。

  4、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

  這句話出自盧梭之口,聽來似乎荒謬。如果說教育即生長,教育的使命就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境。什麼事最好的環境?不外乎自由時間和好的老師。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就是閒暇的意思,希臘人認為:學生必須有充足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的發展其心智慧力。

  說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都是自學。就精神能力的生長而言更是如此。老師講的再好,說的再多,如果學習不學習,一切都是白費,所以老師的任務不是講課多麼好,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5、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這句話似乎平時聽到過,今天才知道第一次出現是在愛因斯坦的文章裡。其實有時候想一想還真是這樣,我們在學校了學習的東西,似乎大都沒有了印象,就連大學裡學習的知識,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也沒有太大的作用。而對我們有用的都是內化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似乎不是學習得到的,而是本來就是我們的。也許就像書上所言“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習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課堂上所學習的一切,必須內化為自己一部分才有實際意義,否則一切都會還給學校,沒有實際意義。

  6、大學應該是大師雲集的地方,讓青年在大師的薰陶下生長;

  對於大學的含義,我不願意多說什麼,但是深有同感。名校何嘗不是如此?每一個名校都有一大批名師支援著,沒有名師,也無所謂名校了。

  《周國平論教育》讀後感

  在今天,目睹弊端叢生的教育現狀,哪個有責任心的中國人不在為教育憂思?身受弊端的危害,哪個心力交瘁的家長不在把教育埋怨?所以,周國平以以一個公民的身份發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周國平是學哲學的,在思考教育問題時,就一定會把這個專業背景帶進來。他在哲學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人生問題和教育問題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也就是教育上最應該讓學生得到的東西。這個信念,構 成了周 先生思考教育問題的基本立足點。

  人生的價值,可用兩個詞來代表,一是幸福,二是優秀。優秀,就是人之為人的精神稟賦發育良好,成為人性意義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優秀為前提的。由此可見,二者皆取決於人性的健康生長和全面發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於此。

  何為教育?教育究竟何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古今中外的優秀頭腦對此進行了許多思考,發表了許多言論。周國平發現,關於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話往往出自哲學家之口。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侷限於經驗,或拘泥於心理學的細節,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現在他把他最欣賞的教育理念列舉出來,它們的確具有箴言的特徵:直指事物的本質,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

  可嘆的是,人們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寧願相信各種艱深複雜的謬誤,忘掉了簡單的常識。然而,依然樸實的心靈一定會感到,這些箴言多麼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們的教育多麼需要回到常識,回到教育之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