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醇評課稿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醇評課稿

  王老師執教《乙醇》,選自人教版教材化學2第三章“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第一課時。課堂結構比較自然、流暢,結合生活經驗和化學實驗,適時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加以分析、解釋,一方面以乙醇的主要性質入手,強調知識與應用的融合,突出了“化學與社會”的聯絡,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有機化學就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之中。另一方面抓住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究實驗中,建立了“(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突出了有機物學習的思路與方法,課堂活躍而有序,體現了科學性、思想性與教育性的和諧一致。

  本節課的重點是:官能團的'概念、乙醇的組成結構、乙醇的取代反應與氧化反應。圍繞這些目標,王老師大膽地對教材進行了開發和補充,設計成如下教學模式:背誦唐詩,引出課題→展示用途,提出問題:你發現了乙醇的哪些性質?觀察、歸納和總結乙醇的物理性質→展示球棍模型,寫出其結構簡式→初步認識乙醇結構,學習官能團的概念,從乙醇分子中鍵的型別和連線情況瞭解斷鍵方式→完成探究實驗:乙醇與金屬鈉、乙醇與氧氣的反應→ 總結實驗現象→認識乙醇化學性質、書寫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動畫模擬乙醇發生氧化反應時的斷鍵方式,掌握乙醇結構→補充實驗(演示):乙醇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知識應用:交警檢驗司機是否酒駕的化學原理,強化責任意識以及學以致用意識。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生活背景為問題創設,透過觀察圖片、模型、多媒體動畫以及探究實驗等多種形式,採用背誦、講授、實驗、小組合作、類比、歸納、模型、討論、科學抽象等方法手段,充分挖掘了學生的興趣和認知水平,學生在背、寫、做、聽、說、議、評等環節積極參與,學習了知識,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和個性。

  不足之處,在實驗探究方面,學生出現的各種實驗結果沒能全面重點的加以展示並評價,使得個別學生的實驗操作及對結果解釋產生困惑,教者如果能加以細緻評價,則本節課的教學會更加有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