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讀後感三篇
朱自清《背影》讀後感三篇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小編準備了朱自清《背影》讀後感,我們來看看下文。
朱自清《背影》讀後感
樸實的文字,真摯的情感,喚醒了沉睡已久的那顆心。
記得初讀朱自清的《背影》是小學四年級,在翻閱姐姐的課本時被這篇文章的題目所吸引,便捧在手裡讀了起來。當我讀到:“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我特別的納悶兒,朱自清為什麼要把父親的背影寫的那麼醜呢?這麼醜的背影怎麼還會編入教科書裡呢?很多的問號開始出現在我的腦袋裡。
再次讀《背影》到了初中,這次是在老師的講解下重新體味這篇文章。記得當時老師講解最詳細的就是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場景,也就是我初讀《背影》時很費解的那一段。或許是我長大了幾歲理解能力變強了,亦或許是老師的講解很到位很入情。當我再次讀到: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我被深深地感動了,腦海中無數次浮現出父親拖著沉重的身子越過柵欄為兒子買橘子的情景,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那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最質樸的愛,悄無聲息的愛在父親的肢體下表現的淋漓盡致。一種敬意油然而生。
時隔數年,當我再次捧起枕邊的那本《朱自清散文集》翻看著《背影》時,我心裡竟有數不出的難受,眼淚開始在眼眶中打轉,抬頭望著天花板,努力地不想讓它流出來,可是眼淚還是不聽話的順著臉頰滑落。那一刻,我只想念著我的爸爸媽媽,想要馬上回家,看到他們。怎樣的一種情感,讓我那麼的想環抱住我的'爸爸媽媽,想在他們的耳畔輕聲說一句“爸、媽,想你們了”。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像今天這樣想念自己的爸媽了。是因為《背影》的感情太真摯還是自己良心上的一種發現,沉睡著且自私了很久的心在那一剎那甦醒了。那個曾經認為及其醜陋的背影在今日卻是那樣的偉岸。在我生活中有過無數個類似的背影我早已忘卻,卻在今日重新品讀朱自清的《背影》時才慢慢的回想起來,內心也跟著愧疚起來。
雙手捧著《朱自清散文集》,彷彿《背影》中的每一個字都在嘲笑我,笑我的後知後覺,笑我“遲到”的懂得。
朱自清《背影》讀後感
大多數人對朱自清的詩並不是很瞭解,但說起散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篇《背影》。
文章的主題是父子之間的感情。故事開始的時候,是描寫父子處身於艱難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剛剛失業。辦了喪事後,他們到了南京。父親要在那裡找工作而他度過幾天后就要從那裡回北京唸書。在車站上,當作者看見父親託茶房照應他的時候,作者心裡認為他很婆婆媽媽。可是,看看父親那麼辛苦地替他買橘子,他的淚很快就流了下來。之後,接到父親的信,令他想起父親當時的背影。
《背影》所以能感動讀者之處,在於對父親的這種回憶,最重要的是他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許多讀者一樣,印象最深的是兩個片段:一是胖胖的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就是為了給兒子買橘子;二是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著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寫得平靜自然,我們吟於心間,會與作者發出一樣的感想。我們不能忘記這兩個動人的情景,我們不能忘記那父慈子愛的誠摯之情。
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讀者一個十分重要的啟示:父母常常再三地告訴我們要小心或努力讀書,他們始終都是為我們著想、希望我們能做一個好人。所以我們要好好對待他們,不要辜負他們對我們殷切的期望。
朱自清《背影》讀後感
《背影》,在作者心裡是爸爸。
“我與父親已經不相見兩年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在他的生活裡,爸爸是伴著他走過的人。在車站,作者看到了他那個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次青布棉襖和胖胖的身材的爸爸。他看到爸爸努力的爬上月臺,穿過鐵道的身軀,眼睛裡熱淚滾燙。從這裡我們感受到了他的感恩,也體會到了作者爸爸的辛苦。不論怎樣也要給他的兒子買到橘子吃。
在這裡,也讓我明白了爸爸的辛苦。一件件衣服漸漸小了,鏡子裡的我在一天天長大,我在欣喜的同時卻不曾留意爸爸的變化。我對他臉上漸漸出現的皺紋,日漸駝下去的背,還有那一身的疲憊都視而不見,只是一味的任性,我覺得真不應該。
作者是那麼的體諒爸爸:“我讀到這封信的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襖,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我們應該像作者一樣,懂得感恩,懂得體諒父母。
父愛,就像一座山。很沉,但又溫暖。
父愛,是一條看不見的河。爸爸從來不說對我的愛有多深,但是他的愛卻無時無刻的在包圍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