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係》觀摩課教案
高中物理《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係》觀摩課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物理《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係》觀摩課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領會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關係的實驗設計思路,經歷探究學習的體驗過程。
2、理解巧妙改變做功倍數的方法。
3、知道小車做勻速運動階段測量速度比較合理。
4、能進行實驗操作,會採集實驗資料。
5、學會利用實驗資料尋找w與v的關係。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會透過建立座標系、描點、連線,利用圖象尋找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係,並得到物理結論。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感受探究過程中避繁就簡的方法選擇,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如實記錄實驗資料、實事求是的科學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探究功與速度變化關係的物理方法,並學會實驗資料的處理方法──圖象法。
【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法、圖象法、遷移法、歸納總結、討論。
【教學用具】
長木板,相同橡皮筋(若干),小車,打點計時器。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觀察運動員擲鉛球,人推車啟動等影片。
師:是什麼改變物體運動速度?
生:由牛頓定律知,力是速度變化的原因。
結論:力對物體做功可以改變物體運動速度。
師:功與物體速度的變化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我們今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係。
二、進行新課
實驗目的.: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係。
師:在實驗中,應如何對物體做功?又如何改變每次做功的大小呢?
(引導學生討論後總結)既可以考慮用恆力做功,也可以用變力做功。若用恆力做功,例如用一砝碼盤牽引著小車做實驗,則可以透過改變砝碼盤的質量及下落的高度來改變每次做功的大小。若用變力做功,可以採用容易獲取的橡皮筋作為器材之一。
師: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如何測量?
生:拉力為變力,做功很難直接測量。
師:橡皮筋的拉力是變力,無法直接進行測量計算。
師:那探究過程我們是否需要測出橡皮筋做功的具體數值?
生:不需要,知道比例關係也可以。
師:那又如何改變每次做功的大小?
生:我們用每次增加橡皮筋的條數來改變功的大小。
師:每次實驗對橡皮筋的長度有什麼要求?
生:拉伸長度相同,保證每根橡皮筋做功相同。
師:回答非常好,如果一條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為W,則兩條橡皮筋做功為2W,三條為3W,依次類推,每次做功都可以用W的倍數來表達。這種處理方法,把不便於用公式計算的彈力做功轉換為比值代替,是一種很好的思維方法,其精妙之處在於巧妙的迴避了功的測量。
師:應如何來測量物體的速度呢?
(學生分組討論,用打點計時器或者用氣墊導軌配套光電門……)
師:介紹打點計時器。讓學生討論如何設計探究方案。
生:可以用長木板、橡皮筋、小車、打點計時器組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