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上計算工具的認識數學優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上計算工具的認識數學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上計算工具的認識數學優秀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各種計算工具,對算盤和計算器有一定的瞭解。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教學關鍵:

  能夠自學瞭解算盤與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準備:

  算盤、計算器。

  教學過程:

  課前參與:查詢有關計算工具的資料,準備一下,把你所認識的計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紹給大家。

  一、計算工具的歷史

  (一)課前參與反饋(學生介紹計算工具)

  前面我們瞭解了數是怎樣產生的,隨著數的產生,就會出現數的計算,為了計算方便,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課前同學們進行了有關資料的查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計算工具?

  學生髮言。

  (二)老師根據學生介紹的情況補充介紹計算工具的發展歷史

  計算工具的源頭可以上溯至20xx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古代中國人發明的算籌是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工具。在大約六、七百年前,中國人發明了更為方便的算盤,並一直沿用至今。許多人認為算盤是最早的數字計算機,而珠算口訣則是最早的體系化的演算法。

  計算尺的出現,開創了模擬計算的先河。從岡特開始,人們發明了多種型別的計算尺。直到20世紀中葉,計算尺才逐漸被袖珍計算器取代。

  從17世紀到19世紀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裡,一批傑出的科學家相繼進行了機械式計算機的研製,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萊布尼茨和巴貝奇。這一時期的計算機雖然構造和效能還非常簡單,但是其中體現的許多原理和思想已經開始接近現代計算機。

  最古老的計算工具:算籌

  我國春秋時期出現的算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工具。計算的時候擺成縱式和橫式兩種數字,按照縱橫相間的原則表示任何自然數,從而進行加、減、乘、除、開方以及其它的代數計算。負數出現後,算籌分紅黑兩種,紅籌表示正數,黑籌表示負數。這種運算工具和運算方法,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中國人發明算盤

  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在求解一些更復雜的數學問題時,算籌顯得越來越不方便了。於是在大約六、七百年前,中國人發明了算盤,它結合了十進位制計數法和一整套計算口訣並一直沿用至今,被許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數字計算機。

  一般的算盤大都是木製的,算珠也是木製的。後來發展到用銅等金屬製作算盤。高檔的算盤用玉製作。算珠除了圓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盤有幾米長,最小的只有幾釐米。

  算盤可以進行加減乘除各種運算。時至今日,用算盤計算加減法的速度毫不遜色於計算器。

  算盤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動,可以使計算者直觀的看到加減乘除的運算過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與橫檔的碰撞發出的有節奏的聲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計算進行曲”。計算者從聲音中體會到計算的愉快。這些愉快的感覺反映到俗語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賬”。

  利用算盤進行計算時,不僅要用手指不斷的撥動算珠,還要用眼睛看數,同時要不停的動腦筋。這是非常典型的手腦並用,對提高智力,開發右腦是一種好方法。有學者指出,學珠算練手指是開發智力的有效途徑。

  由於用算盤計算有這麼多的優點,所以這個在中國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計算工具,現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廣泛應用。在受中國文化影響比較深的日本、韓國、東南亞,珠算技術的傳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視。日本的小學生把讀書、寫字、打算盤列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日本全國的算盤學校高達35,000所。韓國的珠算教育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即使遠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聯盟,每年進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賽。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國珠算支部,美國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學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盤正成為美國的一種數學教學工具。

  計算機

  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不斷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計算機1秒鐘能計算幾十萬億次。計算機的大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大約有一間房間那麼大,現在有臺式電腦、膝上型電腦,還有掌上電腦。

  計算機發展史:

  ■1946年發生了人類歷史上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人類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了。

  ■以使用電子管為特點的第一代電子計算機在20世紀40年末和50年代初獲得重大發展。

  ■第二代電計算機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間問世以電晶體代替電子管並增加浮點運算。

  ■19xx年IBM360系統問世它成為使用積體電路的第三代電子計算機的著名代表。

  ■使用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第四代計算機。

  ■第五代電子計算機被稱為智慧計算機。

  ■模仿人類大腦功能的神經計算機已經開發成功它標誌著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進入第六代。

  二、算盤和計算器的認識與使用

  1、算盤。

  剛才同學們介紹了許多的計算工具,其中算盤是我們中國所特有的,現在在許多地方還能見到。你認識算盤嗎?對算盤有哪些瞭解?

  (1)算盤各部分名稱

  算盤的長方形的框內裝有一根橫樑,樑上鑽孔鑲上小棍數根,稱為檔。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盤子兒或算珠。

  常見的算盤是兩顆算珠在橫樑上,每顆代表五;五顆在橫樑下,每顆代表一。計算時按規定的方法撥動算盤子兒而得出計算結果。

  在撥數時要先定好數位,規定哪檔是個位,然後再撥數。(規定從右往左數第三檔為個位)

  撥出一個數,說一說這表示多少?

  (2)兩種不同的算盤:

  出示兩種不同的算盤(書23頁圖):

  觀察有什麼不同。

  左邊的算盤是中國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

  後來算盤發展到日本,逐漸演變成右邊這樣,上面變成了一顆珠子。

  原因是:原來是中國採用的是16進位制,滿15進1,所以算盤每檔上是15;進入日本後,採用的是十進位制,所以算盤的上面剩下1顆珠子。

  (3)算盤的兩種功能:計算和計數

  2、計算器。

  (1)計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廣泛,你認識計算器嗎?

  出示一個計算器,你能說說每個鍵的功能嗎?

  顯示屏、時間鍵、日期鍵、清除鍵、開關及清除屏鍵、儲存運算鍵、括號鍵、數字鍵、運算子號鍵、等號鍵等。

  (2)讓學生看課本自學,邊看自己的計算器邊看書,然後小組交流。

  (3)計算器的使用與算盤相比有什麼優勢?

  (4)全班看計算器,師生對口令。

  三、總結

  計算器的使用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方便,透過使用計算器,你覺得計算器如果具備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們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備這種功能的計算器,該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學們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出更好的計算工具。

  四、作業:

  1、繼續查詢有關計算工具的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如果能根據計算工具的發展史將其羅列就更好了。)

  2、瞭解計算器的其他功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