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案範文合集6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範文合集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1

  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本文激情昂揚的語言

  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揣摩、品味語言

  教法:

  點撥法、情感感染法、談話法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設計:

  一、 素材準備

  1、 交待主題:圍繞“外敵入侵、人民流離失所”的主題來收集相關資料

  2、 活動佈置:

  教師準備:影視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歷史事件的影片錄影、東北的相關相片

  學生準備:作者相關資料;中國近代史上國破家亡的事例;美國“九一一”事件的相關資訊

  二、 教學過程:

  (一) 屏氣凝神聽誓言

  學生交流準備的素材,教師出示媒體素材,由“九一八”及歌曲《松花江上》引出對本文作者和背景的介紹,之後讓學生談初步感受,教師激情過渡----------聽誓言:

  錄音播放課文朗讀,同時提出要求:

  a整理字詞積累卡;

  b結合文章內容概括本文:作者對著的土地發出的誓言。

  學生交流,教師補充。

  (二) 酣暢淋漓品誓言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感受作者發出的誓言,並提出具體要求:

  (1)結合課文內容及自己對東北的瞭解,自由交流“東北印象”,然後教師課件展示以“東北印象”為主題的圖片。藉此進一步把握作者對故土的激情所產生的基礎,同時為自主學習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與氣氛。

  (1) 劃出自己深受觸動的詞語和句子

  (2) 劃出文中飽含深情的句子

  (3) 劃出自己有疑問的句子

  學生交流上述問題,師適時點撥,並提出學生未能提出和解決的問題。例如:為什麼文章開始用“關東大地”,後來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後來卻又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等

  (三) 聲情並茂讀誓言

  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學生結合朗讀磁帶總結朗讀提示,可以從“語速、語氣、語調、感情、停頓”等方面根據自己的感受和體悟,選擇相應的段落進行朗讀

  (1) 學生朗讀體驗

  (2) 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老師結合特殊句式:排比句式、斷句進行朗讀指導。

  (四) 蕩氣迴腸宣誓言

  在學生激情朗讀後,師與生面對面會談:

  (1) 作者對土地持一種什麼態度、情懷?

  (2) 角色轉換:假如你是作者,請用一舉富於激情的話表示對心中熱土、對祖國的情懷

  (3) 從本篇文章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土地深刻的眷戀,源於對祖國深深的熱愛,在文壇上不乏許多表達對祖國熱愛之情的章篇,同學們的資料庫中還有那些名家名篇------

  結合以上的交流,讓學生用文字,宣傳廣告等多種形式對祖國莊嚴宣誓-------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2

  課題:《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

  課型:新授課

  研究課題:培養學生在網路環境下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材與學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東北作家端木蕻良寫於1941年九一八事變十週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作者對淪亡國土的強烈思念之情。調子是悲愴的。

  學生由於年齡的限制,根本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歷和體驗,但他們有著樸素的情感,也有豐富敏感的心靈。教學中應努力喚起其內心的情感,進入情境學習。

  對於文章的創作背景和作者,通常由教師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在21世紀的資訊社會,網路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我們教學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本課將實驗由學生利用網路資源當堂檢索。

  教學創意:

  學生在網路環境下由教師指導,自主獲取知識,擴充套件課堂教學;配以音樂感染學生。

  教學結構:

  情境匯入——整體感知——品味精彩語句——擴充套件思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2、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利用網路獲取知識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投影儀、計算機lanstar教學軟體、錄音機等。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匯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範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並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裡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作者為什麼不用“飄蕩著我的歡笑,迴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後學法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於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後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充套件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佈置作業(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透過朗讀,感受文中飽滿、深沉的愛國情感。

  2、瞭解作者選擇有意味的景物組成一個個畫面,展現東北大地特有的豐饒美麗的景象。

  3、學習作者採用的人稱變化、呼告、排比等表現手法。

  教學步驟:

  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樂,同時介紹背景,最好透過影視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後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努力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

  二、掃清字詞障礙

  怪誕(dàn)亙古(gèn)默契(qì)汙穢(huì)

  熾痛(chì)嗥鳴(háo)讕語(lán)

  三、教師表情朗讀,讓學生充分領會本文的詩意和情感、再讓學生自由朗讀,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現的家國之痛,民族之恨和愛國情感

  四、理解全文結構

  第一段:我常常詳細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內心為之沸騰

  第二段: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誓要為故鄉母親而戰鬥而犧牲。

  兩段文字在結構上如雙峰對峙,宛如對仗工整的一副對聯。

  五、問題研討

  1、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對土地發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誓言”。

  2、為什麼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稱呼,而後來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哪?

  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的變化結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但隨著作者情緒一步步激動,就不滿足於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與土地對話交流,這在修辭上稱作“呼告”/聞一多《最後一次演講》中有類似用法。

  3、這篇抒情散文,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試結合課文具體說說作者是怎樣表露的?

  作者選擇有特徵的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但有人說有些段落排列的詞語過多,不夠簡潔,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為什麼?

  六、反覆朗讀,選擇最能打動人心的句子,背誦出來,比賽看誰背的句子多。

  七、作業

  1、課外閱讀秦牧的《土地》

  2、摘抄課文中優美的詞句

  教學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按要求聽讀課文。

  1、感受作者所蘊涵的情感

  2、注意教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把握和處理。

  3、畫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

  4、學生交流各自的聽讀感受,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懷念、讚美、憂傷、憤怒等)

  5、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暢、準確、並儘量讀出剛才自己所體悟到的情感。然後教師正音並進行肯定評價。

  二、自主研讀與賞析。

  1、問題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並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我心裡懷著熾痛的熱愛

  我無時無刻不聽見……

  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在那田壟裡埋葬過我的歡笑。

  問題二:作者是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對故鄉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的?請舉例說明。

  運用大量富於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衝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想起故鄉的時候,噴湧著血液一樣”;在春天,多麼豐饒”等句子。)

  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隨著情感的越趨激盪,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3、在研讀賞析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運用朗讀的技巧來表達自己對課文情感的把握。

  三、探究與反思

  1、課文總共只有兩段,請大家想一想,這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何異同?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

  2、學生小組充分探討交流後,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引導:

  結果相同:都是先直接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然後回憶,最後在直接抒情。

  內容上的相同點:都有對故鄉的回憶和描述。(第一段:“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第而段:“在故鄉的土地上,……多麼豐饒”。)

  內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選取的景物不同。

  教師引導:所選景物各有什麼特點?為何選取不同景物?

  學生討論明確:前者選取東北所特有的物產,並採用景物的疊加,是為了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作者對故鄉的激情讚美和深情懷念,應用排比,則加強了對讀者的情感衝擊力。

  後者選取了春,秋兩季的景物,同樣表現了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但沒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沒有前者來得。它也表達可作者對故鄉的深切懷念,但懷念中卻暗含著憂傷與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後半段得以最強烈的噴發,面對土地發出自己堅強的誓言。

  3、學生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進行質疑研討。

  4、學生反思本課的學習過程以及自己的情感體驗。

  四、作業:

  寫一篇短文,描繪一下你印象中的故鄉,表達你對它的情感。

  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投影儀、PP軟體、錄音機等。

  教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匯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範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並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裡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作者為什麼不用“飄蕩著我的歡笑,迴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後學法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於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後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充套件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佈置作業(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教後記:土地也就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結合〈最後一課〉來講。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來匯入。文章是寫事變過去十年後,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難的時候。用聯絡時代背景,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段落。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並運用正確的朗讀方法,誦讀課文。

  2.分析比喻的含義,體味比喻說理的生動形象和說服力。

  3.聯絡生活實際,正確的感悟雄健精神對我們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1.透過反覆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味作者的豪壯情懷。

  2.揣摩本文比喻中蘊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1.精心匯入

  播放《國歌》的音樂,同學們,這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首歌正如歌詞中所說的那樣,是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創作的。她如戰鼓震撼了中國人的心,她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保衛和建設自己的家園,克服重重困難,執著向前。偉大的革命家李大釗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國處在艱難的時候,創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樣也激勵著中國人努力衝破一切困難,奮勇向前。

  2.感悟內容

  a.如果別人要你向他們介紹我國的困難處境,我國的國民雄健的兩種情況時,那麼你會怎麼讀標題?

  (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都重讀)

  b.如果要鼓勵你的同胞挺起胸膛來戰勝困難,那麼你又怎麼讀標題呢?哪個詞語該重讀?(“雄健的國民”重讀)

  c.再讀課文,將體會結合起來。

  d.下面研究一下,國民為什麼能雄健,先讀課文,要求讀準子音

  e.國民為什麼能“雄健”?同學們採集課文說話,這樣說:國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為他們……。

  f.選讀課文,選取你最喜歡的內容,讀給大家聽,並談談理由。

  g.明確雄健的含義。

  投影

  比喻長江大河──民族生命程序

  揚子江、黃河──中華民族歷史程序

  浩浩蕩蕩──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

  平原無際,一瀉萬里──中華民族歷史順利發展

  曲折回徊,崎嶇險阻──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

  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鬥爭

  濁流滾滾,一瀉萬里──中華民族的光明前程

  小結:

  作者在通篇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戰勝困難。(播放課件)這雄健精神是: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勇往直前。

  3.朗讀體味

  a:下面一個人讀一段,請五個學生讀。

  b:四人小組討論,哪個同學讀的表達出了作者的感情,3分鐘後,派代表發言。

  c:分部朗讀:男、女個一名擔任領讀,讀第一段。第二段由全體女同學朗讀。男同學讀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輪讀。第五段由領讀來讀首句,後幾句由男女生齊讀。

  體味反思質疑交流

  1.閱讀全文後,你有什麼感受?大家交流一下。

  2.“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你體驗過這樣的美趣嗎?

  總結:同學們,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乃至每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我們就是要靠雄健精神;衝破一切艱難險阻,像奔流不息的長江、黃河那樣勇往無前。

  延伸作業

  模仿課文,用比喻手法寫一段話,說一個道理。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5

  【教學目的和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1、 歌曲欣賞《松花江上》

  2、 東北特產

  二、 作者介紹

  三、 寫作背景:“九·一八”事變

  四、 整體介紹

  五、 讀準字音,掌握詞語的意思

  六、 文章結構

  七、 問題討論:

  1、 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2、 怎樣理解:“我常常……熱情。”中“氾濫”與“埋葬”兩個詞的確切含義?

  3、 本段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物、特產?你認為有必要列舉這麼多嗎?

  4、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裡,為了表達“我不能離開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鄉特有的景物?

  5、 文章結尾一句的含義是什麼?

  6、 “當我記起……血液一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麼?

  7、 如何理解標題“土地的誓言”?

  8、 為什麼作者對關東大地的稱呼會改變?

  八、 文章主旨

  九、 拓展:《我愛這塊土地》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紮實字詞,增加詞彙積累。

  2.品味文章蘊藏的複雜情感。

  3.揣摩、品味文章具有激情的語言。

  4. 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學習重點】

   作者情感的把握。

  【學習難點】

  揣摩、品味文章具有激情的語言。

  【課前準備】

   發放預習任務單,學生在此指導下進行預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師: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感受著腔腔愛國心。其實,記住每一個國恥日也是我們愛國的表現。在我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日子。(幻燈片投示)

  2.投示:1931.9.18

  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歷史上的九·一八事變.

  1931年9 月18日,日本侵略者炸燬南滿鐵路,挑起事端,並於當晚10點20分突襲東北軍北營駐軍,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

  3.(播放圖片)

  師:“九一八事變”, 使東北遼闊美麗的江山沃土盡陷日軍鐵蹄之下,一時民生凋蔽,四野荒蕪,淪亡是他們唯一的選擇,無數百姓為免遭日軍的蹂躪而逃離家園。十年之後的1941年,也就是“九一八事變”過去整整十週年之際,當時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外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家端木蕻良懷著痛失家園,渴念故土的強烈感情寫下了這篇激情澎湃、感人肺腑的文章。

  板書: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二、預習交流,自學生疑

  1.作者簡介

  學生交流,教師歸納: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漢文,遼寧省昌圖縣人,現代作家,先後畢業於南開和清華,學生時代即開始創作,是東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補充筆名由來。

  三、整體感知,師生釋疑

  聽讀課文,思考感知:

  1.關注重點字詞。

  2.認真體會,你發現文中都蘊涵著哪些情感?

  (注意教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把握和處理。)

  學生聽錄音感知,之後進行交流。

  1.字詞檢測

  字詞檢查

  A讀準字音

  1)對於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裡懷著熾痛的熱愛。

  2)在那亙古的地層裡,有著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噴湧著血液一樣。……它們從來沒有停息,它們的熱血一直在流,在熱情的默契裡它們彼此呼喚著,終有一天它們要匯合在一起。

  3)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汙穢和恥辱。

  B寫對字形

  4)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 háo míng )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裡的脆響;……我想起悠遠的車鈴,晴天裡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姑深夜的( lán yǔ ),原野上( guài dàn )的狂風。

  C選好詞語

  5)在那田壟裡( )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A 迴響 B 飄蕩 C埋葬

  6)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 )著一種熱情。A澎湃 B 湧動C氾濫

  2.懷念、讚美、憂傷、憤怒等

  四、問題引領,合作探究

  1.主問題研討

  文章中哪些語言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請勾畫出相關詞句並賞析。

  1)學生研讀文章,之後交流。

  重點語句賞析示例:

  A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著一種紅熟的漿液,這聲音便是從那裡來的。在那亙古的地層裡,有著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噴湧著血液一樣。這個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會感到她在跳躍,和我的心的跳躍是一樣的。它們從來沒有停息,它們的熱血一直在流,在熱情的默契裡它們彼此呼喚著,終有一天它們要匯合在一起。

  (這塊廣大的關東大地因為這些擬人化的描寫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於是可以像母親一樣召喚著我、激勵著我為之奮鬥、為之犧牲!→擬人手法——失去土地的痛苦 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B 在那田壟裡( )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A迴響 B 飄蕩 C埋葬

  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 )著一種熱情。A澎湃B 湧動C 氾濫

  (充滿感情色彩的詞語→喪失土地的悲憤、屈辱和仇恨。富有情感表現力。)

  C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嗥鳴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裡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