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庸》的讀後感
《大學中庸》的讀後感
導語:讀了《大學中庸》,各位來談談自己的感想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中庸》讀後感範文,歡迎各位參考。
篇一:《大學中庸》讀後感
暑假裡,我與家長共同閱讀了“羊城分級閱讀“系列的《大學中庸》這本經典讀物。
經過與家長共同閱讀,我突然覺得讀書的確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大學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經典書籍,雖說這本書很難讀懂,但是我藉助電腦的力量覺得其中很有意思,並且也讓我領悟了許多人生的道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學》部分的一個片段說的非常有道理:“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城,意城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意思就是說:“透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這段說的很對,知識十分重要,知識來自於對萬物事的認識,有了知識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識的.人,品行會良好;有了知識的人才會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夢想。這本書真是上上下下都與我們的生活聯絡著,比如“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透過與家長共同讀書,讓我知道了自己知識的微薄,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今後要廣泛閱讀,不斷理解中國文學的精髓。也讓我從讀書中懂得了如何尊重別人,並從中找到了快樂。我讀書,我成長,我快樂!
篇二:《大學中庸》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大學中庸》這一本書,這本書是將《大學》和《中庸》兩本書合為一體,我讀後,深有感觸。
《大學》是孔子傳下的書,是古人做學問時讀的第一本書,也可以說是古人想學習道德的入門書。
《中庸》是孔門傳授心得的方法,“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指天下正道,“庸”是靜止不變的意思,指天下定理。《中庸》這本書開頭講了一個道理,中間把這個道理用各種方式講述,最後又歸回到開頭的道理。這個道理每讀一次都會讓你有新的收穫,這收穫,是讓你終生受益的。
人要使自己永世垂青,就必須為人民做善事,但是,人要做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事,就必須有道德。
道德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和“修身”開始,將自己的根本修正了,才可以成大器、做大事,而道德,是要一生堅持、堅持不懈的,還要從思想上認識,從行動上實踐,從小事上做起。道德,不止是表面的樣子,更是內心上的修為,也就是做到“自謙”和“慎獨”。
《大學中庸》讓我明白了許多,我一定會再重讀這本書
篇三:《大學中庸》讀後感
看了這本經典書——《大學中庸》,我覺得這本書是儒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晶。它就像是一位活了幾千年的人,對於以前的歷史都記憶猶新,刻骨銘心。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歷史中的人物和故事更能體現人性和我們幾千年的文化形成,以及現代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
它也可以告訴我們許多數不勝數的道理。這些道理散發開來塞滿天地四方,收攏回來又能隱藏內心深處。他所蘊涵的趣味無窮無盡,而且都是很實在的學問,對於我們終身受用,而且用之不竭。這些道理深深地影響了我,例如:做人要以身作則,做人要感恩,做人要勤學……其中最深刻的是:感恩和勤學。
像感恩,做人一定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感恩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故事。像古有小黃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體溫暖了席子,才讓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今有居里夫人,寄去機票,讓她的小學歐班老師來參加鐳研究所的落成典禮,居里夫人還親自把老師送上主席臺。偉人之所以偉大,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是因為他們都擁有美好的心理品質——感恩。
像勤學,如果我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就像著名的政治家孫敬和大學問家匡衡,他們為了勤學而不顧一切地去追求。他——匡衡,幼時極愛讀書,白天在田間忙於助大人農作,日落始返家,欲讀書卻苦於家中無燈,後來忽發妙想,原來,鄰家點燈的那間房與他僅一壁之隔,他硬悄悄鑿了個小孔,藉此一孔之光,夜夜倚壁讀書,讀完了不少書。
後來,匡衡成了著名的學者,特別是對於《詩經》一書,在當時的見解無人能出其右。漢元帝時,他的學問極為當朝賞識,所上之書屢被採用。他的鑿壁偷光故事,也成了學界千古佳話……
讀了這本書,我獲益良多,讀過這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希望我們讀了這本書後都能成為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對人民有益的人,團結攜手建設我們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