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

  導語:《弟子規》是源於《論語》,是隨順聖賢教誨,也就是人生的真理,來做事、來處事待人,並不侷限於幼兒教育,也適用於成年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各位參考。

  篇一:《弟子規》讀後感

  所謂德,即:道德。道是自然規律,德是力行。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實踐,真幹,處處力行弟子規,才是真正的學習,因為學而不習,等於無學。“不力行但學問,長浮華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末學要感恩我們的孩子們,他們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幫助老師們成長,這就是“教學相長”的最好體現。末學更要知難而進,好好學習和領悟教育的真諦。讓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能為每位孩子傳道,授業,解惑,這是末學現在最大的目標和志向。

  篇二:《弟子規》讀後感

  教育無小事,他不光只是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將其落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心為孩子著想,用一雙敏銳智慧的雙眼觀察孩子,瞭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先知其心,然後才能救其失也。用真誠的心喚醒孩子本善的心,讓他們順著天性幸福成長。

  但,苟不教,性乃遷,順“天性”而非“個性”,這兩個詞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其根本區別在於:一個無私利他,一個自私自利。所以,要從小給孩子灌輸正知正念,培養浩然正氣,為自己培福積福,再造福,那麼,他的`晚年必定是幸福圓滿的。人生最難得的莫過於此。

  讓末學跟孩子一起努力,從當下做起,一步一步向幸福出發!

  篇三:《弟子規》讀後感

  大智若愚,一個人要先學會老實,再學靈活。說一條,做一條,這樣學問才會有成就。反之,則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正如老師說的:“做學問也一定要先紮根基”。就猶如蓋樓房,地基越深,樓房蓋的越高,越堅固。

  但,抉擇錯誤,努力白費。因此,我們選擇“精神食糧”時更要慎重,不僅要有主次之分,更要有先後順序。正所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弟子規》就是做人做事根本中的根本,它注重的就是力行,在生活中實踐和體驗。

  這就是為何它能成為國學入門必修經典,並作為我們普賢國學幼兒園的第一本教材。如果根基沒紮好就讀四書五經,孩子讀越多就越會跟生活脫節,只會長養他的傲慢之心。

  篇四:《弟子規》讀後感

  從當下出發,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做一名點燈人。

  蔡老師講到了五倫關係。五倫關係中,夫婦有別,尤為重要。夫婦關係處好了,其他四倫也會相處很好。夫婦之間感情,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我曾經認識一個20多歲的女孩,按照她的年齡正是談男朋友,但是她就是不想談男朋友。

  在一次聊天中,她說:“我父母在我小的時候,就開始吵架、打架,現在老兩口都50多歲了,還會經常吵架。讓我對婚姻有恐懼感。我不敢談男友,不敢結婚。”可見夫婦關係不和諧,對孩子造成多大傷害。希望這個女孩能早日走出陰影。能早日找到她自己的幸福未來!希望更多人能走進中國傳統文化。身心和諧,家庭和睦,幸福美滿,安康吉祥!

  篇五:《弟子規》讀後感

  末學在以後的學習中,也要專心專注,這樣學習效率才會提高。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之後再學會舉一反三,學會靈活,圓融。這就是末學以後的目標。

  末學在這裡也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朋友能早日走上聖賢之路,步入孝德之門。聽說安陽要花巨資建女子監獄,我想,如果把它換成女德學校豈不是更好?受益的人會更多。也希望更多的有心人能大力支援,國家也一定會重視起來,那麼,我們中國人的春天就會早日到來。

  “眾星拱月”,只要把自己的光圈擦亮,很多星星自然就會靠過來,這就是感召的力量,末學也要從當下做起,修身正念,才能感召來更多的仁人志士。“能親仁,無限好,德日近,過日少”。時時覺照,“一日三省吾身”,改過行善,為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復興貢獻微薄之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