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能站起來的特徵。
2、培養幼兒大膽發表自己操作過程的能力。
活動準備:
海洋球、可站立的積木、鉛筆人手至少3支、橡皮筋若干、橡皮泥若干、杯子
活動過程:
一、幼兒第一次操作(桌上放置一個小筐,內有海洋球、可站立的積木)
師:請你們試一試,筐裡什麼東西能站起來?把它請到老師前面的桌上,幼兒操作。
師:哪個東西站起來了,它們為什麼能站起來呢?
老師請每個小朋友摸一下積木的底部,感受它的底部是平的。
:底部平的物體能站起來,海洋球的底部不平,所以不能站起來。
二、幼兒第二次操作(橡皮泥、杯子、海洋球)
師:積木站起來了,海洋球說:我也想站起來,你們能幫幫我嗎?桌子上有些材料你們可以請它們幫忙,也請站起來的海洋球到老師的桌上來。幼兒操作(用橡皮泥固定底部,用杯子套住)
師:你們用什麼辦法使海洋球站起來?
:你們想出那麼多的辦法使海洋球站起來,這些辦法都是把海洋球的底部固定住的,小朋友真愛動腦筋。
三、幼兒第三次操作(人手至少3支鉛筆,橡皮筋人手1根)
師:瞧,鉛筆也來湊熱鬧了,它能站起來嗎?這回我們可要用到橡皮筋了,看誰先想出辦法?
幼兒操作
師:你用什麼辦法使鉛筆站起來?
:把數量三支以上的鉛筆用橡皮筋捆綁在一起,鉛筆就站起來了,而且還站的很穩呢。
四、遊戲結束
遊戲:伸開雙臂走在教師地上的線上,不能站到外面去,感受不伸手臂與伸手臂的不同。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鳥的特徵以及鳥的生長過程;
2、瞭解鳥與人類的關係,產生喜愛鳥和保護鳥的情感。
活動準備:影片儀、各種鳥的圖片、錄影《鳥的生長過程》、收集各種有關鳥與人類關係的資訊。
活動過程:
一.在影片儀上演示各種鳥的圖片,引導幼兒感知鳥的多種多樣。
提問:
1.你認識哪種鳥?它叫什麼名字?它長的什麼樣?
2.為什麼它們都叫鳥?引導幼兒發現這些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小結;鳥的身上長滿了羽毛,大多由圓圓的頭、硬硬的嘴,有兩隻翅膀和兩條腿,鳥都沒有牙齒。大多數鳥會飛,腳上有爪,能抓住樹枝,有很多鳥把家安在樹上,生活在水邊的鳥腳上有蹼,會划水。
二.看錄影瞭解鳥從卵到成鳥的成長過程。
1.讓幼兒觀看錄影。
2.交流討論:小鳥是從哪兒來的?小鳥是怎樣長大的?
小結:小鳥是鳥媽媽生出的蛋孵出來的。鳥爸爸、鳥媽媽捉來小蟲喂自己的鳥寶寶,小鳥跟著爸爸媽媽學習飛行、啄食、搭窩的本領。我們應該愛護鳥。
三.討論:鳥與人類的關係。
1.師:鳥能為人類做很多事,你知道哪些鳥對人類有哪些幫助?
2.師幼一起討論:與人類關係密切的鳥。
如:信鴿可以幫人送信;喜鵲被人當作吉祥的象徵;麻雀、燕子、八哥、喜鵲、烏鴉專門吃田間莊稼地裡的害蟲,幫助人們糧食豐收,人們還根據孔雀、天鵝的優美姿態編排舞蹈等。
3.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愛護鳥。
如:在生活中不捕捉鳥,不使用殺蟲劑,善待受傷的鳥等。
活動延伸:繪畫--我喜歡的鳥。
編輯:cicy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3
一、活動題目
中班科學教案――玩紙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透過玩紙活動,初步感知不同材料紙的不同特性。培養幼兒樂於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
三、適用物件
4~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各種廢紙(大小、形狀、顏色、特性等均不相同,但一定要乾淨)、酒精燈、火柴、臉盆、水、膠水、剪刀、抹布等。
五、活動過程
收集廢紙活動。
幼兒將幼兒園和家中日常生活、學習用的繪畫紙、影印紙、彩色紙、皺紋紙、蠟光紙、舊掛曆紙及一些碎紙片均收集到班裡的廢紙箱裡。
玩一玩。
(1)這些是什麼樣的紙?
①報紙、掛曆紙。
②圖畫紙、牛皮紙。
③影印紙。
(2)紙可以怎樣玩?
①紙可以撕。
②紙可以搓成一團團。
③用剪刀,然後再貼上。
④可以捲成紙卷。
(3)哪些紙容易撕,哪些紙輕,哪些紙厚?
①這種牛皮紙我撕不了。
②這種白紙好撕。
③掛曆紙厚,不透亮。
④報紙比掛曆紙輕多了。
做一做。用廢紙製作美麗的物品。如太陽下的向日葵、五彩樹、熱帶魚等。
說一說我的作品。
(1)我用紙折了一個手提包。
(2)我用報紙剪了一個窗花,剪了一個紙簾。
(3)我用紙做了一頂漂亮的帽子。
(4)我撕了許多“麵條”。
做紙塑。
(1)紙漿:課前幼兒親手將收集的廢舊紙撕碎浸泡在水中。
(2)幼兒自己嘗試玩紙漿,捏成不同造型。
(3)幼兒紙塑設計,按照自己想法設計自己喜歡的造型。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4
活動目標:
1.樂意交往、交流,學習用簡單採訪的方式來收集資訊。
2.知道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的主要猜測。
重點難點:
1.樂意交往、交流,學習用簡單採訪的方式來收集資訊。
2.知道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的主要猜測。
活動準備:
1.調查訪問用的記錄紙和筆。
2.活動前,請幼兒園中部分受訪者溝通,請他們去了解相關的內容。
3.請部分家長作為志願者在相應時間來幼兒與活動。
4.恐龍滅亡的假說。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請幼兒在幼兒園隨機進行採訪,瞭解其他人對於恐龍消失得原因的看法,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採訪方式。
1.我們可以無問問幼兒園的人,也許他們能告訴我們答案。我們可以問誰?
2.問他們什麼問題,怎麼問?
3.三個小朋友為一組,去採訪三個人。
4.使用紙和筆把他們的回答記錄下來。
二、幼兒自行出去進行採訪,教師和家長志願者隨後觀察。
三、幼兒回來後,可以在其他的時間來交流採訪結果。
1.你們喜歡採訪嗎?有沒有遇到困難?
2.分享一下你們採訪到的答案。
活動反思:
對探索的話題,我們班幼兒是比較積極的,在請幼兒自由的探索說出他們自己的觀點,他們有些說恐龍是走丟了,等等···最後我做了卡片讓幼兒自己回家與爸爸媽媽談論後再交來分享他們猜的恐龍消失的原因,達到了家長與老師共同教育的原則。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5
活動目標:
1.知道恐龍生存的三個時期。
2.知道部分恐龍的生存時期。
3.瞭解展板的意義併合作完成展板的製作。
重點難點:
1.知道恐龍生存的三個時期。
2.知道部分恐龍的生存時期。
3.瞭解展板的意義併合作完成展板的製作。
活動準備:
三種不同的顏色的泡沫板或海報紙,較大版面的空牆面,幼兒熟悉的部分恐龍的圖片,生存與各時期的部分恐龍的'名稱。
活動過程:
一、展示圖片,請幼兒觀察圖片,瞭解恐龍生活在地球上的三個時期的名稱及每一個時期恐龍的最要特點。
1.恐龍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地球上,它們存在的時期分為三個階段,你在這張圖上能看出來嗎?
2.第一個時期叫三疊紀,看起來是三個時期裡最短的,你們看出來是哪一個色塊了嗎?
3.在三疊紀的晚期出現了恐龍,早期的恐龍是小而輕的。
4.到了侏羅紀,恐龍的種類越來越多了。在侏羅紀晚期,是巨型恐龍最多的時代。侏羅紀是什麼色塊表示的?
二、出示圖片,帶領幼兒一起製作展板。
1.我們分別用什麼顏色來表示三疊紀、侏羅紀。
2.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嗎?
三、教師將個別較熟悉的恐龍的圖片根據出現的時期張貼到展板上,幫助幼兒學會看、用這個展板。(由於在三疊時期出現的恐龍,幼兒都不太熟悉,所以教師可以直接出示幾種恐龍,告知恐龍的名字。)
活動反思:
活動的重點是認識三個時期有代表性的恐龍,透過學習,幼兒基本達到了學習的要求。在組織幼兒討論中因為他們很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所以幼兒都積極參與討論,大膽發言。活動的效果比較好。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6
活動目標: 發現帶"蟲"偏旁的含義。
對書中帶"蟲"偏旁的字感興趣。
感受故事主人公熱愛生活的態度。
活動準備: 故事:《蝙蝠先生的花園》。
請幼兒畫出常見昆蟲的小圖。
對開紙一張。
帶"蟲"旁的字卡:蝙蝠、蝴蝶、蜜蜂、蚱蜢、螢火蟲、螳螂、蟋蟀、蜘蛛……
活動過程: 與幼兒一起欣賞故事。按故事清潔發展的順序提出問題,並隨著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帶"蟲"偏旁的字。
--春天的時候,花園裡有哪些昆蟲?小蜜蜂為什麼嘆息?蝙蝠先生是怎樣勸它的?
--夏天的時候,花園裡有哪些昆蟲?螢火蟲為什麼嘆息?蝙蝠先生是怎樣勸它的?
--秋天的時候,花園裡有哪些昆蟲?蟋蟀為什麼嘆息?蝙蝠先生是怎樣勸它的?
--冬天的時候,花園裡有哪些昆蟲?蜘蛛為什麼嘆息?蝙蝠先生是怎樣勸它的?
--你喜歡蝙蝠先生嗎?為什麼?
引導幼兒觀察分析這些字都有什麼共同的地方,為什麼?
請幼兒想一想,還有哪些字可能帶有"蟲"字旁。教師邊在紙上記錄幼兒回答,邊將幼兒畫的與文字對應的小圖貼在旁邊,製作"蟲蟲字報"。
請幼兒說說有"蟲"字旁的含義("蟲"字旁的漢字一般都代表昆蟲)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7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記錄,發現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複製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準備:
1、每人收集同種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張記錄表。
3、植物葉子。
4、一個相同形狀的雪花片和一個不同形狀的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他們一個樣兒。
1、請幼兒把積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觀察比較這些積木是否一個樣兒,說說它們是怎麼做的一個樣的。
2、請幼兒說說這些積木各有什麼特點?
3、你在那裡看到過一模一樣的東西。(礦泉水、報紙、書、巧克力等)分別是什麼工廠生產的?
4、為什麼人們要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
二、尋找複製品。
1、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的過程,叫做複製。你們能找出活動室裡哪些東西是複製品嗎?
2、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內一模一樣的東西。
3、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4、我們一個小小的活動室就有這麼多相同的東西,真沒想到!如果我們走出幼兒園,肯定會有更多的發現!以後,你們一有發現,就及時告訴大家,好嗎?
三、產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1、出示植物葉子,引導幼兒發現各種植物的葉子是不同的。
2、引導幼兒產生探究自然界中的複製現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8
目標
1.認識部分紅皮或紅心的水果。
2.體驗共同製作的樂趣。
準備
1.選擇紅皮或紅心的水果(乾果),如:紅蘋果、西瓜、西紅柿、火龍果、栗子、山楂等。
2.每桌放一盆已做好的水果沙拉,塑膠小勺若干,另有色拉醬、果醬、水果刀(帶齒、鈍頭)、調羹等。
3.幼兒在區角中已學會使用切割工具。
過程
1.嚐嚐水果沙拉。
――出示水果沙拉,猜猜這是用什麼做成的。
――幼兒品嚐水果沙拉。
――品嚐後,說說裡面有哪些水果。(幼兒說出一種水果,教師就出示這種水果實物)
――這些水果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都有紅色)
――除了水果自己的味兒,還有什麼味道? (沙拉醬)
2.做做水果沙拉。
――你知道水果沙拉是怎樣做的嗎? (讓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介紹所提供的材料。
――每組幼兒自己選擇材料或工具,自制沙拉。
3.互相品嚐水果沙拉。
――幼兒自由品嚐水果沙拉。可嚐嚐本組的,也可嚐嚐其他組做的。
――說說哪一組做的水果沙拉味道最好。請這一組幼兒介紹是怎樣製作的。
建議
1.本活動試圖讓幼兒在互相交流、協作、探索的過程中瞭解製作沙拉的方法,在與材料、學習夥伴的互動過程中建構製作技能。在製作沙拉這一環節,教師不要刻意將製作方法告訴幼兒,而應儘量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去體驗,實際上學習沙拉的製作方法已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2.製作沙拉的過程中,教師的巡迴觀察非常重要。
3.活動可根據條件或分組製作或幼兒每人制作一份。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9
活動目標
1.透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麼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麼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麼。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麼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後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環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寶寶》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10
活動目標
1.體驗輕重,對稱,支點移動等因素與物體保持平衡的關係。
2.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探索發現,並能記錄結果。
3.能舉出兩個以上生活中運用平衡原理的例子。
活動準備
畫筆 剪刀 鉛筆 橡皮泥 卡紙 別針
活動過程
1.蝴蝶玩偶引出主題,激發孩子們積極探索興趣
小蝴蝶飛累了,落在花枝上休息一會,可是它怎樣才能站穩呢?快幫小蝴蝶想想在花枝上平穩站住的辦法吧!
①用剪刀剪出造型不同的蝴蝶;用橡皮泥把鉛筆固定住。筆尖朝上。
②嘗試將蝴蝶平穩的立在筆尖上,用筆在支點上做出記號。
③在蝴蝶身上的不同部位夾上別針,看看支點改變了嗎?
你的小蝴蝶落穩了嗎?將你找到的支點畫下來,並將小蝴蝶貼上在花園裡。
2.透過自制小天平,加深體驗輕重,對稱,支點移動等因素與物體保持平衡的關係
a.粗細均勻的長棍,紙杯做小桶,線繩沙子。
b.自制的小天平歪了,怎麼辦呢?請給另一邊煩人紙杯中倒入沙子直到平衡。
科學樂園
當天平左右兩邊的物體的重量相等時,兩個托盤距支點的距離也相等,當重量不等時,距支點的距離則不等。小朋友們。你發現了平衡的秘密了嗎?你還知道哪些物品也用到了這些原理呢?與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11
製作意圖: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的心理,及認知規律利用廢舊物品,科學性的製作了趣味性與知識性皆強的自制玩具“綵球升空”。使幼兒在體驗中不斷探索總結,同時發展幼兒手眼肢體的協調和手臂的力量、手腕的靈活與控制力。冉冉升起的彩色氣球給幼兒美好視覺感受的同時,使幼兒產生一種要攻克難關並不懈努力的積極向上的精神。並且此項活動還可以延伸到自然界中去觀察風的大小會帶來的影響,展開一系列的科學探索與發現。
教育價值:鍛鍊幼兒臂力與手及腕部的控制與靈活性,同時引發幼兒思考、探索自然界中存在科學性的事物。
選用材料:廢舊硬紙箱(大小各一個)、廢紗網(一個)、廢舊泡末塊、塑膠膜、色卡紙、膠、彩色氣球、扇子。
製作過程:
(1)先將塑膠膜捲成筒狀,固定。
(2)小紙箱量距,挖洞,將紗網覆蓋洞口,固定;裁片與小紙箱同寬的硬紙卡,一面接於小紙箱開口處,一面接於洞下底部。
(3)將捲筒口與紙箱洞口對接,固定。將風筒與風道置於大紙箱內,四壁用泡末塊固定牢固。
(4)裝飾玩具的外觀。
操作方法:
取扇子對準進風口處煽風,控制好氣流的連續與煽風的節奏和頻率,在有限時間內,將氣球由桶內煽出,落地為準。比較煽出氣球的數目,數多為勝!
備註:1、按幼兒年齡大小計時間的長短。2、操作過程中不能用手直接取氣球。
適用年齡和地點:4歲以上均可;室內外皆可進行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1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和主要生活習性。
2、透過觀察、交流、討論等,發現螞蟻的基本特徵。
3、願意參加探索活動,知道要愛護螞蟻。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螞蟻的特徵
2、小螞蟻若干,小昆蟲盒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觀察螞蟻,引起幼兒的討論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它長得很小很小,仔細看一看,會是誰呢?
二、展開
1、課件演示:
幼兒有序地從整體到區域性進行觀察,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徵。
2、教師:看清楚了嗎,螞蟻長得什麼樣子?
幼兒在集體中進行交流。
3、提問:
(1)頭上有什麼呀?觸角是直直的嗎?(觸角、眼睛、嘴巴)
(2)螞蟻的觸角有什麼用呢?
(3)螞蟻的身體分成幾個部分啊?(頭、胸、腹)
(4)螞蟻有幾條腿?長在哪裡?
4、教師螞蟻的外形特徵。
螞蟻由頭、胸、腹組成,頭上長著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和嘴巴,身上長著六條腿。
三、觀看課件,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1、討論:小螞蟻的家在哪兒?
2、引導幼兒觀察瞭解螞蟻的主要生活習性。
四、拓展經驗觀察各種各樣的螞蟻,比較不同。(大小、顏色、花紋)
教師:螞蟻的種類可多啦,我們就有600多種。
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呢?
(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討論。)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13
活動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發現油和水倒在一起,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相溶的現象。用較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2.初步嘗試用繪畫記錄的方式。
3.透過調查表瞭解哪些物品可以去除油漬,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1.每人水、油各一小杯、備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記錄單、記錄筆、黃色油畫棒等、調查表
活動過程:
一、猜物遊戲匯入
1.師:還記得我們之前玩的猜物遊戲嗎?今天方老師帶了一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猜猜看它是什麼?
2.幼兒進行猜物遊戲。
3.師小結引出油。
二、猜想記錄
1.師:油是黃色的,像水一樣可以流動的。那如果把它和水倒在一起會怎麼樣?油會在水的哪裡?
2.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猜想,教師出示幼兒猜想結果。
3.幼兒進行試驗驗證結果,師小結。
三、油和水混合實驗
1.提出實驗要求:認真觀察,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2.幼兒實驗,老師觀察實驗情況,提醒幼兒進行記錄。並進行交流,
四、延伸活動
1.師:因為油和水不能融合所以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有了油漬很難去掉,前幾天我們發了張調查表,誰來介紹一下?
2.幼兒介紹調查表內容。師小結。
3.師:還有好多小朋友不知道油和水的秘密,我們拿著調查表一起去給他們介紹一下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14
活動內容:
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根據這一理念和幼兒對水各種形態變化的興趣,設計了“會變的水精靈”網路課程。其中《如何使冰化的最快》就是其中的一節延伸活動,它主要知識點為透過科學探索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利用簡單的科學方法使幼兒瞭解“冰”溶化的最快方法。
活動目標:
1、透過有趣的科學操作比賽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想象、創造遊戲規則和方法的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利用簡單的實驗記錄和操作,找到使“冰”溶化的最快方法。
活動重點:是利用有趣的科學操作比賽活動,使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產生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科學啟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我把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做為重點,精心的呵護和培植。
活動難點:是引導幼兒透過操作實驗,找到使冰溶化的最快方法,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我班幼兒年齡較小受其原有知識經驗和思維水平的影響,對事物及其關係的認識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在活動中鼓勵、支援幼兒的動手操作,循序漸進的引導幼兒掌握實驗記錄的方法,幼兒才能順利的去參與活動,就象人長了腿才會走路一樣,幼兒只有具備了能力才能發展興趣,擴充套件視野。
活動準備:
提前和幼兒預計和準備了實驗所須的物品:同樣大小的冰塊、熱水、涼水、鹽、電吹風、毛衣、風扇、棉被、酒精燈、燒杯、小錘、水彩筆。
活動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部分。
1、複習鞏固以前的知識,自然進入主體教學
師:水放入冰箱會變成冰,那冰從冰箱內拿出來會變成什麼呢?
(在引導幼兒帶著問題觀察“冰會化成水”的同時,我利用孩子們觀察冰塊溶化時的焦急情緒,用激趣法提出“噯,我有一個辦法就能使冰塊化的最快,”這時孩子們肯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是什麼辦法,我說:“就不告訴你。你自己猜?”這時孩子們的探索慾望就被調動起來了,很自然的討論互動起來,把幼兒帶進了主體教學,猜想記錄部分。)
2、猜想記錄部分重點是引導幼兒學習記錄方法。
a、幼兒猜想。我作為一名耐心、細心的傾聽者,認真的傾聽幼兒的每一個建議,對於個別不愛交流、膽小的幼兒鼓勵他們參與活動,如果他們回應了大家的意見,我一定會給他一個最具有鼓勵與讚許的目光或一個動作。如果,個別幼兒非常不喜歡說話,我們也不要強迫他說,我想如果他長期在這種互相交流的環境中薰陶,總有一天他會大膽的提出自己的建議,喜愛與老師、同學說話與交流的。
b、討論記錄方法。我會作為一名尋求幫助者,和幼兒產生有效的互動。
師:“你們真聰明,想出那麼多辦法來,我用腦子都記不住了,你能幫我想辦法記錄下來嗎?”孩子們自然會積極的用腦去思考,大膽的提出記錄的方法,共同的討論互動起來。
c、當幼兒記錄的方法統一和記錄好後,引導幼兒觀看記錄表。
3、用比賽遊戲的方法,突破活動難點,引導幼兒操作實驗記錄。
(本課題對於我班四歲左右幼兒來說操作性比較強,操作記錄的方法也需要幼兒進一步去適應和學習。幼兒積累經驗的方法還停留在遊戲中,獨立地按擬訂的目標去實驗比較困難,在本節課中我採用了比賽遊戲的方法,來引導幼兒進行操作實驗。遊戲的規則、方法和名次的記錄,都由幼兒討論得出。我只充當幼兒的朋友和具有調空措施的裁判員,充分的尊重和支援幼兒的意見和探究的方法,進行實驗,這樣會使幼兒有安全感、有更多的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猜想和假設,這是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的前提條件。)
a、討論比賽方法和規則
師:“那麼多的方法,那一種能使‘冰’化的最快呢?我們全班來一個化冰塊比賽,好不好?”孩子們會跟著我的鼓動語,又一次振作起來,在討論比賽的方法、規則時,教師要引導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鼓勵幼兒大膽的提出自己的設想,並說出為什麼。
教師必要時,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導幼兒正確對待,如“我們實驗所用的物品中,有的是1個人不能獨立操作的怎麼辦?”來引發幼兒自由結伴實驗。
b、開始比賽
比賽開始教師當裁判員,裁判員是賽場上的組織者,也是調控者。一次實驗過後,我會引導幼兒檢驗規則是否公證,是否在同一時間下一起開始比賽的,比賽規則是否合理,這會使幼兒感到我們關注的不是活動的成敗,而是活動的方法與規則,儘可能的使幼兒在每一次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現和成功的體驗。培養幼兒遵守規則和講求公證的科學精神。
另外在幼兒操作實驗時,還要注意幼兒操作的方法和安全。每次實驗完後都要把讓幼兒把實驗的物品放回原位,養成良好的物品擺放習慣。
總之在驗證猜想這一部分,教師要充當好幼兒的順應者、鼓勵者、調控者、幫助幼兒順利的掌握實驗記錄的方法。
4、用討論求證法得出結論。
這一個環節既是本次研究活動的高潮,又是新的研究與探索的開端。是引導幼兒尊重事實,大膽提出質疑,對答案開展比較,討論,分析、從中進一步尋求正確答案的方法。它能幫助幼兒用操作結果的真實性來判斷自己的預測正確與否,使幼兒養成事實求實的科學素養、推理判斷的思惟方式,尊重科學的精神。
首先:引導幼兒觀察記錄表,哪一種方法使冰融化的最快,如果有兩種融化的最快方法,教師可以請個別幼兒當場再次實驗一次來確定最快的一種方法,同時師生共同歡呼、慶祝,體驗探究活動成功的快樂,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
最後:引導幼兒提出質疑,那麼哪種方法使冰融化的慢呢?為什麼這種方法慢?在本次實驗課中幼兒得出用毛衣和棉被的方法最慢,我接著提出:“毛衣、棉被有加溫作用嗎?”引發了幼兒下一次科學實驗活動興趣。
活動自評:
《綱要》中提出的科學領域目標的價值取向已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幼兒的情感態度和幼兒探究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和和諧相處的能力。《如何使冰化的最快》這一類有關周圍事物和生活中出現問題的探究活動,正是幼兒透過操作,用自己的“看、聽、想、做”來探究解決問題策略、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課題。
在多次科學實驗活動中,我發現本節課所使用教學手段和方法,對幼兒創造力、想象力、具體分析能力,以及對科學探究活動興趣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幼兒喜歡動手實驗,做自己的主人、做班級的主人,來滿足成功的情感和自我價值的體現。孩子從中不僅學會了學習,豐富了生活經驗,更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了基礎。
以上是我執教的中班課程《如何使冰化的最快》的基本思路,希望各位專家、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玩冰冰15
活動目標:
1、透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裡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2、培養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緻觀察的能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膠袋。
活動過程 :
一、引起興趣 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著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麼?空氣在哪兒?能用眼睛看到嗎?
二、嘗試活動:裝空氣
1、幼兒每人拿一塑膠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膠袋口,然後再捏緊袋口)
2、提問:你們在什麼地方抓到了空氣?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3、討論:想一想,你見過、用過、玩過的哪些東西里有空氣?
4、總結。
三、嘗試活動:手帕的變化
1、請幼兒每人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裡有東西嗎?(杯子裡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
2、請幼兒將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麼現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3、討論:手帕為什麼沒有溼?水為什麼進不了杯了?杯子裡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4、請幼兒將手帕放入杯底,然後將茶杯倒扣傾餘著放入水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同時提醒幼兒觀察手帕的變化,並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5、討論: 第一次手帕為什麼沒溼? 第二次手帕為什麼溼了呢?
6、總結。
四、活動延伸
將一隻昆蟲和一盆花分別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觀察它們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