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燈機放大鏡教案

幻燈機放大鏡教案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目的

  1知道物體在凸透鏡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2知道物體在凸透鏡焦點以內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3知道幻燈機、放大鏡的原理。

  4簡單瞭解顯微鏡的主要結構及放大原理。

  (三)教具

  學生實驗器材:凸透鏡、蠟燭、光屏、刻度尺、火柴、粉筆。

  教師用:幻燈機、幻燈片、投影儀、螢幕、顯微鏡。

  (四)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同學們看過電影,也看到過老師在課堂上用投影儀配合上課。小小的膠片怎麼會變成很大的畫面的呢?

  上生物課時要觀察動植物的組織和細胞,它們很小,肉眼看不清。老師給你們用放大鏡和顯微鏡來觀察。它們為什麼能使我們看到很小的物體呢?今天我們來研究這些問題。(板書課題)

  二、進入新課

  1研究凸透鏡成倒立、放大實像的條件

  ①請同學們用上節課的器材做實驗。在桌上用粉筆畫出直線,把凸透鏡、蠟燭、光屏放置在直線上,調整它們的高度。

  ②把蠟燭放在離凸透鏡的距離稍小於二倍焦距的地方。沿直線調節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像。觀察這個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是正立的還是倒立的?像在凸透鏡哪側?

  ③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些,仍在焦點以外。移動光屏,使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請同學們觀察:移近後得到的像和原來的像比較是變大了還是變小呢?像離凸透鏡的距離怎樣變化?

  實驗觀察結束,教師提問:光屏上得到的是實像還是虛像?

  學生回答。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當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在二倍焦距與一倍焦距之間時,在凸透鏡另一側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體向凸透鏡靠攏時,得到的像變大,像到凸透鏡的距離也是變大的。教師板書。

  2研究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的條件

  繼續用上面器材學生進行實驗。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移到焦點以內。移動光屏、觀察光屏上還能得到像嗎?(學生觀察後回答得不到)在光屏這一側往凸透鏡裡觀察,能看到像嗎?

  請學生回答:往凸透鏡裡面觀察,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像?

  讓學生把蠟燭移到靠近焦點,仍在焦點以內時,凸透鏡裡看到的`像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這個像和前實驗中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麼不同?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小於一倍焦距時,能得到一個正立、放大的像。這個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它,因此是虛像。教師板書。

  3講述幻燈機的工作原理

  教師出示幻燈機實物。在黑板上畫出課本圖6—22。介紹幻燈機的主要結構:鏡頭(凸透鏡)、幻燈片(物體)、畫片框、聚光鏡、反光鏡、光源等。講述工作原理:幻燈片離鏡頭的距離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用強光照射幻燈片時,就可以在螢幕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為了使得到的像成為“正立”的,要把幻燈片上下顛倒放置。實際演示打出一張幻燈片。

  對照投影儀實物,教師簡單介紹投影儀的結構與使用。學生看課本圖6—23。與幻燈機比較,投影儀用兩塊大螺紋透鏡作聚光器(作用相當於凸透鏡)。使用時凸透鏡所成的像被一平面鏡反射到螢幕上。其優點是能放映大畫面的幻燈片,也可以直接放映書寫在透明膠片上的文字、圖表。使用方便。

  4講解放大鏡原理

  讓同學用凸透鏡觀察課本上的字。將凸透鏡儘量靠近課本,往凸透鏡裡看,看到的字是正立的還是倒立的?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凸透鏡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我們就用作放大鏡。再讓學生將凸透鏡慢慢遠離課本。看到的像有什麼變化?凸透鏡繼續遠離課本,還能始終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嗎?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凸透鏡作放大鏡用時,一定要靠近觀察的物體,使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小於一倍焦距,這樣才能透過凸透鏡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

  5簡單介紹顯微鏡的結構、放大原理

  教師出示顯微鏡。講述:為了提高放大倍數常用顯微鏡。它的主要結構是有兩個凸透鏡。一個是目鏡,一個是物鏡。

  講述顯微鏡的成像原理:是物體先透過物鏡成放大的實像,再透過目鏡第二次成像,成放大的虛像。經過兩次放大就提高了放大倍數。

  三、小結本課內容

  1本課內容是凸透鏡在什麼條件下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和正立、放大的虛像。教師複述一遍。

  2課內完成節後的練習1、2、3。

  3教師總結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實像和放大的虛像的條件及應用。

  四、作業

  1複習本節課文。

  2課本章後習題第7、8、9、10題。

  (五)說明

  1關於學生實驗的說明見本章第三節中的說明1、2。

  2幻燈機演示打出幻燈片時,要再次強調凸透鏡成像的倒立、正立與生活中的概念不同。對這些問題,學生容易混淆。多年的測試檢查總有不少學生認為電影螢幕上的像是正立的。演示時,先把幻燈片正放,得到的畫面是倒立的。然後再將幻燈片倒放,畫面就“正立”。

  對課本“為了使觀眾看到正立的像,……”中的“正立”要作說明,這是生活中的感覺,不是凸透鏡成正立的像。

  3在總結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實像及放大的虛像的條件及應用時,教師可以恰當地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指出:物體透過透鏡能成什麼樣的像決定於物體離開凸透鏡的距離。物體離凸透鏡由遠移近時,成的像逐漸變大,像離凸透鏡的距離也變大。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時,像總是比物體小。物體移到二倍焦距以內時(焦點以外),像就變大到比物體還大,也就是成了放大的實像了。再移近到凸透鏡一倍焦距以內時,像就由實像變成了虛像。發生了質的變化。這體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4本節內容比較多,學生實驗也比較多。一節課完成可能會有一定困難。從效果考慮建議:“小結本課內容”裡的第3點,即對三種成像進行總結,可放在下一節課內用一點時間來進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