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傳統課堂打零分》讀後感

《給傳統課堂打零分》讀後感

  暑假裡,我認真研讀了李炳亭老先生的《給傳統課堂打零分》,說句實話,我是帶有抵對情緒拜讀李老師的作品。 所謂抵對他,原因在於這個題目就讓我覺得他是個很偏激的人,說實話傳統課堂肯定有他的精華,否則怎麼能施展這麼多年呢?可是當我耐著性子讀完這本書時我還是被他的觀念征服了。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我感處頗深,現就我的膚淺感受做如下總結。

  李老師提倡的從課堂出發,建立高效課堂,是針對傳統課堂的低效而言,他比通常所說的有效課堂在目標達成上可能更明確。我尊敬李老師,從他的教育理念裡我也琢磨我以前沒有想到的東西,爭取在新的學期裡我能以此理念作為指導,讓我的課堂回到“本源”。響應新課改,提倡新課改,實行新課改。坦白說來課改的最大難題是主體主導如何有明確的分界線,主導力度過大就變成了霸權,學生就成了無條件服從的機器。

  高效課堂應具有三性: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缺一性都不可稱為高效課堂。所謂高效課堂的思想體系,其實就是十六個字: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這十六字,是教育教學的“靈魂”,也代表著一切的方法、技巧和出路。假如非要把十六個字拆分的話,我認為我們首先應做的則是“相信學生”,這是立足點,也是教育教學的原則和精髓。其實,仔細想想,傳統課堂的最大問題不恰恰集中暴露在“不相信”行嗎?不相信是什麼,是懷疑,是擔心,是猜忌,是包辦、是替代、是干預、是批評、是重複和死記硬背。相信了,才會“還給”和“交付”,才會有平等對話,才會有生亦師、師亦生師生相長,才會讓每一位學生擁有各自不同的學習經歷,才會有學習能力的生長,才會擺脫“苦學、苦撐、苦熬”和繁重的作業,才會讓課堂散發著“人性”的光芒,才配有資格稱為“育人”,才會讓學生有真正的發展,才會讓每一個生命擁有未來……

  高效課堂則一直主張,學生的解放首先源自於教師的解放,沒有教師的解放豈會有學生的解放?致力於教師的解放,是源於我們早就認識到“有什麼樣的教師才會有什麼樣的`課堂”,而有什麼樣的課堂決定著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有什麼樣的教育才會有什麼樣的國家和民眾!斬斷那些套在教師和學生身上的一道道繩索吧,讓他們能夠自由、舒展、微笑,“像人一樣活著”。

  作為教師,千萬別忘記學生的存在,研究他們、開發他們,並且要“利用”好他們,讓他們在“自己”處理好自己“分內”事的同時,不要忘記還有自己的夥伴等待著“救助”,你得讓學生樂於去幫助他人,並且以此體嚐到助人的樂趣。團隊與合作精神的培養,我們這個民族難道當下不需要嗎?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必須對學生有著愛心,是發自內心的愛心,但不是熱情而短促的,而是如涓涓細流日月長久的,能讓學生髮自內心地崇敬、關注並影響學生行為。對教育有著強烈的事業心,能從教學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和感到發自內心的幸福感!

  教學調控要靈活,就是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要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他們從心底愛上這門課。還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想象力。

  因此,我們必須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這一最終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