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與情感》讀後感800字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800字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理智與情感》讀後感8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800字 篇1

  簡·奧斯汀以反諷刺的手法寫了她的第一部小說《理智與情感》,但寫作技巧相當熟練。故事中的每一個情節,人物個性描述的都非常真實細膩,讓人由衷地感嘆簡·奧斯汀對人性的洞察。情節圍繞著兩位女主人公的擇偶活動展開,揭露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社會,以婚配作為女子尋求經濟保障、提高經濟地位的一種風俗,重門第而不顧兒女感情和做人權利的醜陋時尚。如同書名展現的那樣,整個故事集中表現了“理智”與“情感”的矛盾衝突。

  瑪麗安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餘;約翰·達什伍德夫婦是理智有餘而感情不足;而威洛比是感情上十分虛偽,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實際上卻冷漠無情,自私透頂。簡·奧斯汀在故事裡對珍重感情的人物加以讚揚,儘管對哪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時加以諷刺;然而對缺少感情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虛偽的人,卻表現出極度鄙視的態度。簡·奧斯汀最讚賞的是埃莉諾,因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這裡也闡述了簡·奧斯汀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即不能沒有感情,也不能過於理智。故事的女主角均追求與男士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與溝通,要求社會地位上的平等權利,堅持選擇伴侶的自由。這在當時的英國,應該是一種叛逆的行為。

  理智與情感好比一把雙刃劍,堅持理智,可能會傷了情感,照顧情感,可能又失去理智。能很理智地處理情感,能在情感的一定範圍內保持理智,當然最好,這是運用這把雙刃劍的最好方式。但是,現實生活中,往往會面臨著取捨時,你是理智多於情感呢?還是情感多於理智?或是像威洛比先生哪樣,表面上很有情感內心卻很自私自利。所以,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駕御自己的理智與情感,而不是被它所奴役。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800字 篇2

  記得第一次看《理智與情感》的時候,大概還是初中,好喜歡那個活潑潑的妹妹,或許是那時候的凱特滲透了一股子古典純真的美麗,實在是太過動人。很清晰地記得,瑪麗安說,我讀的書越多,越不可能遇到真正的感情。然後就想起布蘭登上校跟著歌聲走進來,看到鋼琴前的瑪麗安,陽光撒在臉上,光暈一地,那真是如畫一般,入情入景。

  所以那個時候選擇了朝氣的瑪麗安去喜歡。彷彿你低眉就有人猜想你是淺笑或是低泣,彷彿你歡笑就能給整個屋子帶來陽光,彷彿你端坐在那裡任旋律從指尖汩汩流出而所有人都安靜地淌在你的音符裡沉醉,彷彿你能夠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必因為任何外界而磨滅自我的稜角,彷彿因了青春有了朝氣洋溢了才華飛揚了俏皮就能夠任性地讓全世界都能夠繞著你轉。

  然而那個瑪麗安只在不懂事的年紀裡煥發著她的光芒。所以時隔多年,看到BBC重新翻拍的三集版《理智與情感》時,我分明地將更多的喜愛給了瑪麗安的姐姐,那個以往在我的世界裡沉默著的埃莉諾。沒有那樣環繞的光芒,沒有那麼俊俏的臉龐,只是安靜地為你分憂,然後忍著自我的悲傷,依然撐起你的期望。

  同樣的出身背景、成長經歷,然而她們於我就像是成長的兩個階段,儘管她們的差異其實只是靜態的性格問題。埃莉諾那樣的人在一個人的初期應當很少見吧,隱忍而剋制,善解人意。更多的我們都只是瑪麗安。我原先以為最光鮮完美不可企及的事物其實只是我們生命某個階段的常態,而終將被扼殺。那個單純到任性的瑪麗安最終還是心甘情願地安靜在她以往不屑一顧的人身邊。而我不再迷戀自我為她披上的光暈,理智大於情感,成長真的是一種妥協。而這種妥協,我卻不想否定,就如這篇博文並不是為了紀念每個人都以往是的瑪麗安。我不再那樣依戀張狂的任性。

  最近只是途經別人的故事,打破以往引為宿命的大概不只是衝動。宿命都沒有了,無處安身,那不是最好的避難所麼?突如其來的截然而止讓人並不好受。在我這樣羅嗦完了理智與情感的PK之後,我還是笑自我,或許我才是最幼稚的那一個。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800字 篇3

  你讀過《傲慢與偏見》一書嗎?你知道它的作者簡。奧斯丁嗎?若是,也許你也會知道她的另一部著作《理智與情感》。簡。奧斯丁的確是一位十分優秀的女作家,其在文學領域的'不朽程度甚至可與莎士比亞相提並論。而且,她是一位主要以愛情和婚姻為題材的作家,她並沒有寫關於她那個時代的大事件,只以描寫普通人的生活而名聲顯赫,我認為,她為很多人樹立了榜樣,她是值得人學習的!

  《理智與情感》寫了一個強烈震撼的愛情故事(其實,該書有三段動人的愛情故事)。它以驚異的曲折情節,幽默的笑話,令人屏息以待的精彩結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理智與情感》原名為《埃莉諾和瑪麗安》,由此名也許我們聯想出這部書的大概內容(當然,我是有這種感覺的)。

  剛開始時,我總覺得這故事的情節很惡俗,簡直是八點檔狗血偶像劇的翻版:正義女主角,反派男配角,“悲慘灰姑娘”VS“富家貴公子”,貴公子對灰姑娘一見鍾情,以及,等等。但讀完這部書我相信沒有任何人會再這樣想。因為每個名副其實的文學家都有運用文字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更何況英國的偉大作家司各特也曾說:“————要我象這位小姐一樣以細緻的筆觸,把這些平平凡凡的事情和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我實在辦不到。”簡。奧斯丁充分利用了這種才能,寫了這一讓我們感動的故事。

  簡。奧斯丁是矛盾的。在我看來她屬於現實主義作家,畢竟她的創作開啟了19世紀30年代的現實主義小說高潮;但她的作品同樣帶著浪漫的氣息,《理智與情感》一書中的女主角埃莉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然我不是說埃莉諾是一個浪漫主義者,而是她就是“完美的維娜斯”(當然,這也是我個人的看法)。埃莉諾是作者的“寵兒”,她雍容大度,溫柔嫻靜,處事沉著————簡直是男性夢寐以求的伴侶;因此,我也認為作者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位女權主義倡導者。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時間。簡。奧斯丁在文學上也相當於“和氏壁”,這位能使我們看一書而知全時期。全社會某一階層之貌的偉大女作家已經在文學上放射只屬於她的燦爛光芒。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800字 篇4

  面臨波濤澎湃的大海,埃莉諾安靜地注視著遠方,她沒有表現得悲痛欲絕,她理所應當地接受了一切,可心中依然是思緒萬千。她沒有絲毫地發洩,因為她不希望家人為她擔心,所以她總是那麼鎮定。生活一如既往,她不像她的妹妹瑪麗安那樣,把一切感情都寫在臉上,讓其他人擔心,甚至影響到其他人,她知道那樣並不能改變什麼,對自己和別人根本毫無用處,所以她努力的壓抑自己的感情,甚至忍受瑪麗安的無理取鬧。

  我認為埃莉諾的理智是全書的亮點,她擁有一個女性應該擁有的美德,最終獲得了自己的愛情。簡.奧斯丁把埃莉諾作為女性的典範,為讀者描述了她心中讚賞的女性。而瑪麗安則是另一方面的代表——感性。她有自己的主張,而且決不搭理其他人的眼光。她先愛上了朝氣蓬勃的少年,似乎與她有同樣的意見與看法,可威洛比的始亂終棄使她無法忍受,她毫無顧忌的發洩,不顧姐姐的意見,自行其事。她的開朗性格曾使布蘭頓上校被深深吸引,而她的無理取鬧又讓其他人十分擔心。還好時間似乎可以治癒一切,大病初癒的瑪麗安回到巴頓莊園,被埃莉諾的理智感染,漸漸清醒,接受了布蘭頓上校的愛情。

  所以說埃莉諾能幫助身邊的人獲得幸福。而她自己呢,她的愛情是否值得。愛德華與埃莉諾在各方面互相吸引,她眼中的愛德華誠實、理智、有責任感,在得知愛德華已訂婚的訊息後,她並沒有因此而討厭他,而是理智的看待他,努力地抑制自己內心的感情。而愛德華也確實值得,他在年少時,瞞著母親,輕率的與一位女孩訂婚,而在後來的經歷中,他遇見了埃莉諾,並被深深吸引。而為了履行責任,他並未向埃莉諾表露情感,而是決定放棄母親提供的舒適生活,與露西結婚。而露西早與他的弟弟羅伯特定情,從而策劃了這個為得到母親錢財,使其獨立的計劃。愛德華被欺騙了,可他覺得慶幸,因為他獲得自由,可以追求另一位更高尚的女性。他和埃莉諾獲得了彼此珍貴的愛情。

  《理智與情感》並不是什麼轟轟烈烈的故事,可它處處體現著智慧與理智。從這部小說中,我體會到在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事都可以為所欲為,在做每一件事前都應思考後果,顧及到身邊人的感受。理智應是生活中處事的原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