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500字(精選10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500字(精選10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5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猶如陽光鋪灑照耀、咖啡嫋嫋飄香濃情四射、讓人有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初讀第一遍時處於斷斷續續閱讀過程中,感覺頗好,腦袋卻依然很空。再次拜讀,每每讀完一段,閉目思考,對照自己,彷彿可以看到前行之燈,讓人茅塞頓開。

  本書一共分為七章,前五章主要講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如何使管理者本身變得更加卓有成效。後兩者主要講的是管理者如何決策。書中詳細闡述了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以下五個習慣:一是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麼地方;二是有效的的管理者非常重視自己的貢獻程度。三是有效的管理者很善於利用他人長處。四是有效的管理者會集中精力於少數重要的領域。五是有效的管理者善於做有效的決策,這是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備要素,也是這本書的主題和核心所在。

  所有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都明顯感覺時間好緊,沒時間,工作永遠做不完,猶如歌詞中所講:時間都去哪裡了?其實作為一名管理者要學會善用時間,要合理合排時間,必須要“抓大放小”,分清“輕重緩急”,選擇關鍵的事情去做,要將碎片化的時間集中進行去處理某一件事,在進行工作安排的時候要謀定而動,而不是被牽著鼻子亂走。要學會做工作計劃,重要的事情要優先,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亂了章法,亂了分寸、亂了陣腳。

  在人員的使用方面,管理者要有胸襟,要學會容忍他人短處。每個人都有短處,包括弱點、缺點、不足甚至錯誤。人之“短處”與“長處”就像高峰與低點,同時存在且無法改變。所以管理者在用人之時不要企圖使人成為“完人”、“全才,要充分發揮個人的長處、優勢,包容其短處。苛求的管理者並不能成就一支完美的團隊,卻往往讓人變成”孤家寡人”。在人員的安排上要打破以往“因事用人”的理念,學會“因人設事”,摒棄所有的客觀因素,公平公正、嚴格地去設定崗位,將人安置於某崗位之前,仔細考慮此人的條件,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侷限於這個崗位要求做什麼,否則容易按既定的模式去考量他人,他人只有缺點卻無成績,同時降低人員對職務未來的期望值。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決策”,也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決策,有效的管理者在做一個決策時首先會弄清決策事項的性質。有效的決策者絕不會就事論事只看問題的表面而輕言結論,而是會透過表面深層挖掘事情的本質所在。有效的管理者在決策時都非常明確決策事情的目的與作用,目標越明確,決策越有效。有效的決策者在決策時都會心思縝密地思考決策後方案的執行與成效,做到走一步、看兩步,想三步,整個決策方案心中有底,心中有數。管理者在做決策時一定要克服“偏見”,杜絕“以偏概全”或者只看到問題的部分,沒有看清全貌的現象發生,否則容易被假相所矇蔽,形成錯誤決策。

  做為一名管理者整本書中我非常喜歡德魯克對管理者的一個描述:管理者就是貢獻價值。德魯克先生清晰地告訴我們:什麼是管理者,“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績效依賴於許多人,而他必須對這些人的工作績效負責。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同事(包括上級與下屬)發揮其長處,並避免用到他們的短處。這段話直接有效地詮釋了管理者應負有的職責和具備的管理素養。一名管理者假如你的工作不能幫助你的同事解決問題,那管理者的意義何在?

  我還喜歡德魯克所言:有效性雖然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的理念,德魯克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管理者的有效性作為一個習慣可以學會,但不可以教會。你想學習有效性,但又不肯在實踐中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是什麼,不去創新,只想找一個捷徑或一個模式讓你的管理變得有效,那你與有效肯定無緣。借來的火,點不亮自己的心靈。

  我想一本好書,會對每一個人終身受益,每一遍的閱讀,收穫肯定也會有所不同。目前的我對這本書的理解還很淺顯,但我相信未來我還會去精讀這本書,去品味書中的精華,沿著德魯克的指引,在通往卓有成效的路上不斷前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2

  管理大師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重點闡述了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項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於利用個人的長處,集中精力於重要領域,善於做有效的決策。上述五點可謂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但細細想來,確實也是切中要害。對於高層管理者而言,有效決策應該是至關重要的。

  管理者不同於技術和資本,不可能依賴進口,即便引進管理者也是權宜之計,而且引進的人數也將是寥寥無幾。他們應該是中國自己培養的管理者,熟悉並瞭解自己的國家和人民,並深深植根於中國文化、社會和環境當中。只有中國人才能建設中國。目前中國面臨的最大需求和麵臨的最好的機遇,應該是迅速培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那麼,什麼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德魯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個特徵:

  第一,重視目標和業績,只做正確的事情。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極力審慎地制定自己的優先順序,隨時進行必要的檢討,毅然決然地拋棄那些過時的任務,或者推遲做那些次要的任務;他知道時間是他最為珍貴的資源,必須極為仔細地使用它。

  第三,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貢獻在於:創造新思想,遠景和觀念;他的原則是:我能做哪些貢獻?

  第四,在選用高層管理者時,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

  第五,他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他有選擇性地蒐集所需要的資訊。他知道,有些事情不能被量化,而過多的資訊會導致混淆和混亂。

  第六,他只做有效的決策。

  但是,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管理者,作為一個自然人,他也和正常人一樣受到各種各樣的條件的約束,他所能利用的資源也是相當有限的,於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最佳化配置資源,也成為管理者的一大能力要求之一。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時間是一項限制因素。任何生產程式的產出量,都會受到最稀有資源的制約。而在我們稱之為“工作成就”的生產程式裡,最稀缺的資源,就是時間。

  有效的管理者也知道,人力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每一個工作者都必定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而缺點和短處幾乎是不可能改變的。管理者的任務就是,最最佳化地利用人力資源,使人發揮自己的長處,利用好人的長處,而同時使人的短處和缺點不發生作用。

  時間是最有限也最有彈性的資源。人力資源具有“協調、整合、判斷和想像”的能力,有它的特殊優勢。大師德魯克也著重寫了這兩種資源的使用原則。管理者要主動地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合理安排時間,而不是被時間安排。聯絡到我們的現實工作:理想狀態下我們最好能主動地面對和管理一切工作事務,是人安排事情,不是事情推著人走。我們的銷售管理活動要把工作中消耗的時間和處理的事項標列出來,同時持續地進行改進。比如市場與客戶工作,我們絕不能被動地被所謂專案和機遇牽著鼻子走,要主動地設計規劃客戶管理工作,主動地開發市場,主動地維護客戶。

  關於人力資源的論述,也讓人茅塞頓開。簡言之,就是“用人所長”。無論是上司、同事、下屬還是自己,要多運用大家的強項,互相補充,團隊作戰。書裡面一個很妙的地方在於,在論述“如何發揮人的長處”之前的一個小章節,講的是人際關係。互相尊重、講求貢獻是合理的人際關係的基石。有合適的人際關係,才有大家各展所長的環境和土壤。管理可以學會,卻不可以教會。同樣,一個人的發展和成長也只能透過自身的努力探索實踐來完成。一個組織的成長、成功也要靠組織內部的精神磨礪才能實現。因此,我們要著重建設良好的人際關係,重視貢獻,讓每個人透過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貢獻,促使我們的團隊做得更好。

  讀了德魯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後,真的受益匪淺,特別對於我們在日常生活和班級裡的事務起到一個很好的幫助。在學習上,特別進入大學生活以來,學習和人際交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何更好統籌學習和各種活動之間的關係,如何更好的安排和利用時間,如何更好地協調和處理同學們之間的人際的關係,這些都是我們面臨著的問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指明瞭方向了,將指導我們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和更好地在大學生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3

  這學期利用學習之餘時間再次拜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又一次讓我感到受益匪淺。此書作者彼得德魯克曾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業的管理顧問,管理學是他一生主要的研究物件。此書是彼得德魯克40多年前寫的一本著作,但是書中的思想和觀點,現在讀起來也仍然讓人感到那麼實際有效,感覺對自己的學習甚至是整個的人生規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這本發表於四十多年前——1966年的經典作品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麼的真實而適用,極富洞察力而且文筆自然。管理大師德魯克在書中重點闡述瞭如何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主要包括:管理者必須學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從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開始,透過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做好決策,要事優先,讓自己的工作有貢獻值,並能夠用人之長,激發別人的潛質,透過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績效,等等。在書中,德魯克把“管理”的適用性擴充套件到了非常廣泛的範疇。組織型別從企業、商業延展到了幾乎所有的各類社會組織,只要有組織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只要需要做出決策,那就需要管理者了,“管理”不再是高層經理的特權,管理者隊伍被擴大了。德魯克從來不將“管理者”等同於“經理”,他認為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無論其是否有下屬,無論其職位高低,只要他們在工作中需要做出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管理者陣營的擴大有利於專業人員、知識工作者等生產力的釋放與激發,實質性地推動組織專業能力的根本性提升,使“管理”成為一項應該被廣泛掌握的能力。

  進一步講,德魯克先生認為管理者是必須在工作中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決策的知識工作者,由於知識工作者的工作難以監督,因而組織效率將撒於組織成員是否能夠對自身進行有效的管理。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績效和成就,使工作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提高有效性。書中隨後提出,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組織中知識工作者的數量日益增多,並且更重要的是知識工作者們的成果通常要結合起來才能夠產生效益,因此管理者的作用和以前相比要重要得多。以上的種種理由,說明管理者必須力求有效!

  德魯克先生還認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在實踐中都要經歷一段訓練,正是因為有了訓練,他們工作起來才卓有成效。有效性是一種後天的習慣,是一種實踐的綜合,而且必須靠學習獲得。接下來他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要在思想上養成的五個習慣,分別是善於利用有限的時間、注重貢獻和工作績效、善於發揮人之所長、做到要事優先及善於做有效的決策。這五個習慣是此書的精髓部分,全書也是圍繞這五點來展開說明的。

  德魯克先生教了我們卓有成效的五招,這五招看似簡單,但是要學好、學透,就需要我們在不斷實踐地基礎上,充分理解這五點的內涵,最終將追求成效變成一種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分別對這五點談談我的讀後感想。

  第一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麼地方。

  ×了德魯克先生建議管理者在時間上的一些做法後,我真正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平時大多數普讀後感通人浪費了大量的自認為沒有浪費的時間。我深刻認識到,時間正是像德魯克先生所說的那樣,是一種最為特殊也最為稀有的資源。人這一生的時間有限,用於工作的時間更為有限,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時間裡做出影響組織整體績效和成果決策的成就來,必須要做到善於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時間。

  正如德魯克先生教給我們的那樣,首先要診斷自己的時間,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時間是怎麼使用的,然後分析自己做過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須親歷親為的。然後是要統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自己要有一種刻意的傾向,用短的零散時間去處理必須由自己處理的不費時的事情上,把大塊的時間留下來去處理相對重要的費時的事情上。如果我們能把最為特殊也最為稀有的時間資源利用好,可以說就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4

  近日,閱讀了德魯克的經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書雖然寫於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論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後,仍然影響著許多現代的管理者,在企業經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本書圍繞著“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的核心觀點,分為八章展開。第一章主要論述了管理者為什麼要卓有成效及先關問題,二到七章則針對如何實現卓有成效的五點要求分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後一章回扣主題。整部著述結構清楚,層次分明,使人一目瞭然。雖然,書中有些專業的內容我並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讀過此書,仍然使我受益匪淺。在我看來,書中的許多觀點並不僅僅適用於管理者,對我們日常的生活及學習也有著許多的幫助。

  一直以來,我在很大程度上認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書本的知識更多的是紙上談兵,無法真正的在真實的管理中發揮作用。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卻改變了我的想法。德魯克講到“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識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並不是成果。”這些論述,激發了我學習管理的動力,並瞭解到有效性才是管理者所應追求的目的。

  同樣令我改觀的還有德魯克對管理者範圍的限定。在書中作者將管理者的範疇擴大到了更寬的領域,不僅僅是企業,政府,軍隊,醫院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並不都是經理人,而是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他們可以下屬眾多,也可以沒有下屬,可以職位崇高,也可以職位低微,但是他們必須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這一概念的提出,改變了人們對管理者的傳統理解,在我看來,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我們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為我們許多時候要為自己的未來決策,因此,無論是為了將來踏上工作崗位,或者僅僅是為自己的現實生活,我們都應學會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針對如何卓有成效,德魯克先生提出了五點要求,分別是掌握時間、講求貢獻、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及有效的決策。而這五點,必須成為管理者思想上的習慣。換言之,“有效性是一種後天的習慣,是一種綜合的實踐。”而“既然是一種習慣,便是可以學會的”。管理者要學會這種習慣,必須經過訓練。“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這些訓練,則無論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豐富的知識,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努力的去接受訓練,培養使自己有效的習慣。

  儘管德魯克先生的五點要求,部分內容我還無法會意,而且對於並未踏上工作崗位的我們來說,實踐起來有些困難。但是他對時間、發揮人的長處等方面的論述,仍然給了我很多啟示。

  首先是在時間方面,德魯克先生強調了管理者的時間總是被一些並不重要的事情佔據,而且職位越高,時間被佔用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管理者應該學會管理時間,用有限的時間創造更多的成果。他在時間上的論述對我啟發很大,因為雖然身為一名學生,我同樣也有感到時間不足的經歷。而且很多時候,原本感覺時間充分,但依然不能完成預定的計劃。對此,我認為德魯克先生的解決方法是值得借鑑的。他告訴我們,首先應該進行時間的記錄,認識自己的.時間究竟用在哪些事情之上,從而針對性的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其次,要進行系統的時間管理。德魯克先生特別強調了要整塊的運用時間,多數情況下,一些事情需要連續的時間才能完成,例如寫一份計劃書,連續的3個小時可以完成,但如果分成6個30分鐘,則可能毫無進展,我便常常範此類的錯誤,經常把幾件事情一起來做,一件事情沒完成又去進行另一項工作,而結果往往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相信,如果可以如德魯克先生所講,整塊的運用時間,我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魯克的一本經典之作,在四十年後的中國,被公認為年度最值得閱讀的十本書之一。相對於其他深奧難懂的管理學著作,這本書的確稱得上“簡單”,書中八個章節闡述五個重點,條理清晰,字字珠璣。由於我的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3個月,以前在大學中學到的管理學知識很淺顯且由於對管理學那些大部頭的理論著作有一種天生的畏懼感,所以,這本書在我看來,還是有一些地方沒有完全看懂。

  德魯克首先是一個社會生態學家,一個社會生態學家對管理學有這麼深的見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兩個同屬於一個大的學科範疇內的研究方向,從表面上看起來兩個研究方向可能風牛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後,往往能結合兩者共同具有的優點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說,用完全不同的學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現象、定理、公式、規律,可能會有不同的發現。比如很多心理學家研究管理學,用心理學理論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經典的管理心理學定理,獲得諾貝爾獎。這其實是一個眼光的問題,也是一個看事情角度的問題。早年一個很流行的廣告,一個小女孩告訴自己的媽媽,蘋果裡有星星,媽媽不相信,“蘋果裡怎麼會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媽媽拉過來,把蘋果橫向切開,裡面果然有星星!原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成切蘋果要縱向切開,從來都沒有嘗試過橫向切開會有什麼發現,但是,可愛的孩子沒有經過定勢思維教育的訓練,敢於大膽的嘗試,於是,從蘋果裡發現了美麗!

  這是一本很簡短的書,除了第一章破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強調讀者卓有成效學得會,以及最後一章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強調讀者一定要學,一定要會,在短短的175頁,八個章節當中,提出了五個重點,依序為時間、貢獻、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以及有效的決策。夠簡單了吧,只要你學會掌握時間,重視貢獻,發揮人的長處,學會要事優先以及做有效的決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為一個卓越的管理者。簡單歸簡單,學得會不等於做得好,很多武俠小說中的男主角,剛開始時只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愣小子,後來偶得一武功秘籍,剛開始練時,還很稚嫩,但是,經過不懈的努力,苦練了N年之後,終於成為名震武林的大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須要透過不斷地實踐,最終才能將追求卓越變成一種習慣,才能發揮出無窮的威力。

  在一個公司中卓有成效講究的是績效,績效的好壞,要有個客觀的標準。判定的結果才會讓人心服口服。讓知識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讓他們將原本是外界的目標壓力,轉化成內心追求成長的動力,不用浪費精力為落後找藉口,專心致志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輩做得到,不服輸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個人,像是一個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個人成長,幫助公司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組織。

  德魯克老前輩將管理的適用性擴充套件到了非常廣泛的範疇,組織型別從企業/商業延展到了幾乎所有的各類社會組織。只要有組織就需要管理,同時只要需要做決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層經理的特權,管理者的隊伍擴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不論其是否有下屬,不論職位高低,只要是因為其職位和知識他們必須在工作中做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而不論職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須力求工作有效。作為一個教育行業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學校、老師、家長和社會培訓機構等這些社會資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創造價值,其從業人員的工作,絕大部分是組織、整合、協調、溝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內部絕大部分員工應屬於管理者的範疇,管理者不應只侷限在中高層人員,也不能只侷限在有下屬的人員。公司在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及自己優劣勢的情況下,適時提出了戰略目標,怎樣去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有賴於公司絕大部分員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們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這是我讀書的一點點感想,書中還有很多地方我似懂非懂,以後要加強管理學方面的學習。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6

  管理大師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闡述了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項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於利用各人的長處,集中精力於重要領域,善於做有效的決策。上述五點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但細細想來,確實也是切中要害。對於管理者特別高層管理者而言,有效決策應該是至關重要的,讀後深受啟發和教育。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訴我們: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只要我們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成效的最關鍵因素;並不是只有高階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於提高機構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但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透過閱讀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認為關鍵有以下幾點:

  首先要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要有敬業的精神。“學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發自內心的喜愛,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透過工作來學習,獲得經驗和知識,實現自我價值,投入的熱情越多,效率也會越高,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將敬業當成一種習慣,這樣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善於利用有限的時間,集中精力於重要領域。如何管理時間是管理者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時間是很重要的,決定了個人的成就。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總會有許多瑣事佔用了大量的時間,使我們總是感覺每天都處於忙碌中,但效率卻不高。因此有必要對時間做合理的分配,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集中於重要的領域,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則。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

  管理是實踐,管理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管理就是決策”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西蒙的一句名言,一個人的才能,只有透過有條理、有系統的工作,才有可能產生效益。一個人的知識10%是培訓中得到的,20%來自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剩下的70%是在實戰中獲得,因此只有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管理者不能僅執行命令,還必須能做出決策,並承擔做出貢獻的責任,不能推脫,要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為自己所做決定引起的錯誤與缺點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如果他企圖迴避這項責任,那麼他將失去下屬的信任。別總帶著問題找領導,因為領導不是為你打工的,領導有自己的事情和責任,他更需要的是你對問題的見解和解決方案!因此作為一個有效地管理者,需要從多方面考慮做出正確決策,而不是研究“能為人接受”的決策是什麼。決策是一種判斷,是若干項方案中的選擇。管理者的職責就是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進行有效地決策。決策是“不同意見的討論”的基礎上的判斷,不是“一致意見”的產物。他們需要的是正確的思考和研究,一個人是否可以做正確的決策是長期經驗的積累。在做出決策時,要確實瞭解問題的性質,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麼,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哪些條件,然後再做出決策;決策的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透過閱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了成為一個有效得管理者,必須要有良好的習慣,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善於利用時間,集中精力在重要領域,善於做出有效地決策,只有不斷地學習實踐,身體力行做,必定會有新的收穫,成為卓有成效的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7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發表,讓管理進入了真實境地,解決問題,貢獻價值。因為德魯克先生,管理變得卓有成效,因為德魯克先生,管理者釋放了自己的價值。真的很有幸,在這些企業實際的運作中,尋找到德魯克先生,讓我們在管理理論的精髓,也是企業生命的精髓裡如痴如醉,流連忘返。

  ——陳春花

  德魯克先生對於管理領域的貢獻不需要再做註釋,但需要強調,對於中國的管理者來說,其價值更加宏大。一直以來,我們在管理中耗費了極大的精力,作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成效卻不盡如人意。那些理論都是對的、也是真的,問題在於對管理的理解,我們自己只對了一半。

  管理負有使命與潛能

  管理最為重要的作用,是把人們聯絡在一起共同實現目標。管理具備的潛在的優勢:使單個人做不到的變成做得到。透過分工,取長補短,取得比個人所能取得的效果之和大得多的整體效應,它超越個人的生命而持續不斷的發展。因此,提高組織整體力量就成為管理中永恆的主題之一。如果是這樣的話,管理者們承擔著一個重要的使命:提升整體的力量,延續個體的生命。

  你是傳統管理者嗎?

  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傳統管理者與有效管理者是有區別的。在德魯克先生看來,傳統的管理者專注於繁瑣的事務中,只是關心發生的事,這些管理者所有的時間都在處理別人的事情上。換言之,傳統管理者的時間屬於別人。第二個特徵:身處什麼崗位,就用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問題,導致部門之間的不合作,導致“屁股指揮腦袋”的管理狀態出現,更不知道整個系統所需要的條件是什麼。第三:傳統管理者專注於事物,忽略了人的培養,總是認為沒有能夠成長起來的人,下屬總是不能很好完成任務。

  以德魯克先生的描述來觀察,我發現大部分管理者是傳統管理者特徵,這正是我們管理效率不夠好的主要原因。那麼,有效的管理者是怎樣的?對德魯克先生觀點的理解,轉變我自己的語言提煉為:有效的管理就是關注時間管理,關注系統思考,關注培養接班人。

  管理者的真正價值

  喜歡德魯克先生對於管理者的一個描述:管理者就是貢獻價值。他給管理者定義:“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績效依賴於許多人,而他必須對這些人的工作績效負責。”“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幫助同事(包括上司與下屬)發揮長處並避免用到他們的短處。”這是管理者的價值所在,如果管理者只是自己發揮績效並替代所有的下屬或者上司,那麼這個管理者就不能夠稱之為管理者。

  管理的有效性與承諾

  喜歡德魯克先生對於管理的一個描述:管理就是承諾。簡潔深刻,確定明確的邊界,管理就是承諾。

  承諾目標。結果目標的承諾回答“做什麼”以及“做到什麼程度”的問題。看似簡單卻沒有切實地認為結果目標是一種承諾。管理者對於目標的反應,決定了員工承諾的水平,決定了為實現目標所投放的資源成效。如果要實現目標,管理者必須對結果目標有明確的承諾,員工才會達成其各自績效結果目標,以支援總目標的實現。

  承諾措施。執行措施的承諾是回答“如何做”的問題。尋找到實現目標的措施,並使措施能夠貼近員工的實際。不研究措施,不能夠在方法上和工具上給予員工幫助,管理工作的結果和有效性就會大打折扣。員工與管理者對完成目標的方法措施須達成共識,並將執行措施作為工作的內容,確保結果目標的最終達成。

  承諾合作。合作的承諾是回答“與誰做”的問題。管理需要解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合作分工問題,沒有分工與合作,管理是不存在的。為提高團隊績效,高效推進關鍵措施和結果目標達成,管理者就要與員工交流,確保員工願意參與和支援承諾。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8

  一本好書,首當其衝想到的就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它不是那種讓人望而卻步的枯燥乏味的充斥著各種各樣大道理、理論的講義書,它更像是一位長者,心平氣和的和你說他的經歷,遇到了什麼樣的事,接觸的哪一類的人,娓娓道來,給你傳授他的經驗、他的智慧。

  現在回想,一是“有效性”、二是“時間”、再算上貫徹全書的“卓有成效”,這就是我初讀的感受。成為德魯克定義的知識管理者,使自己無論是處於學校還是社會還是企業,都能在其中發揮作用,影響著你所在的集體的績效和發展,在我看來,這就是自我價值。我們每個人都在實現自我價值的路上,從小到大,從父母、老師的指點,到如今需要我們獨立的去面對、去解決問題,努力成為一位有責任感的管理者,而非單純的體力勞動者。

  德魯克給了我們實現的方法。

  首先,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靠“嘴”肯定是不行的,不管你說的話多麼好聽動人,沒有實際行動,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如書中所言,有效性並不是一個人的潛能,而是靠努力可以獲得的技能。你有學習的動力,懂得創新的重要性,也敢於和他人、和自己競爭,獨立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總結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實現工作效益,應用在行動上自覺地完成工作目標。

  其次,你越努力,確實能創造越多的知識和創意,可有一點,你確定你的努力不是你自以為的努力?或許你確實付出了時間、精力,你感到疲倦和勞累,但是從你以為的努力中真的產生效益和得到結果了嗎?還是說你的努力,忙的昏頭轉向、忙的顧不上吃飯、抽不出任何的空閒,長時間的伏案,只是自我感動,只是被認為有幹勁,被稱為無效的努力。

  努力是否有意義,有很多方面的制約,這裡我認為以下兩個方面最為關鍵。一方面,工作者學識淵博,拿我們大學生舉例:進入大學之前,我們都會選擇一個專業,那麼進入大學後,我們會學到的就是該專業的專業知識,但是,我們的課程並不侷限於此,學校還會開設很多與之相關的課程,來拓寬我們的學習的廣度,精而後博;拿企業舉例:管理者往往關注著企業的內部,內部的員工關係、內部的有機聯絡以及各種錯綜複雜的情況,同時,他需要與外部建立起聯絡,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得到外部的一手資訊,使自己不至於侷促和被動。另一方面,管理時間,具體一點,管理自己的時間。要知道,時間是最珍貴的資源,過去了就是使用了,無法重新來過、無法儲藏、無法購買。我很贊同德魯克的觀點,“要想有效就必須把時間整塊的運用”。人在進入狀態後的工作效率非常高,這個時候,給你一整塊的時間,兩個或三個小時,你完全可以幹完一天大部分的工作,利用碎片時間,只適合做完成後的修改。

  德魯克直接給我們點明瞭變得“卓有成效”的路徑,其中也蘊含了很多大智慧,《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能獲得諸多稱讚和呼聲一點也不稀奇,他把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簡練到了一個高度,變成了一個或者幾個問題,然後不斷總結,給出了最為適用的方法,供大家學習和參考;他擔心或許有人不能理解他的方法,舉出了很多通俗易懂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例項,既不脫離實際,又能讓人有所收穫;他的文章平鋪直述但絲毫不枯燥,反而引人入勝、發人深省;他的措辭簡潔明瞭,但不乏力量,值得摘錄引為警語。通讀此書,得出結論:只讀一遍是完全不夠的,次次讀,次次知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9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對於自我管理時間管理類的話題一直很感興趣,之前到處翻看的文章和聽的講座無一不提及引用德魯克的理論。於是索性找來本尊的經典來研讀,讀的時候恰好自己在攻堅畢業論文,一邊讀一邊指導應用在自己的科研上,收益不少。現在回過頭來整理當時的筆記,做個小總結:

  1、時間管理。

  時間永遠是最短缺的,沒有調節性,沒有替代品,我們要確保有限的時間用在最有效用的事情上。然而,大部分人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每天的時間分配上存在的巨大問題。這裡提出三步驟:記錄,管理,統一安排。記錄這一步最為繁瑣但又最為必須,沒有記錄我們便無法分析和進一步管理。連續記錄一段時間後,對真實資料進行分析,哪些事情完全不必做,哪些事情可以delegate給別人做,大膽減少無謂的工作是無損於有效性的。然後,要把時間集中處理,碎片化時間是沒有太多用處的。雖然加起來總時間一樣,零散時間的效能和價值遠遠不如整塊的時間。我們真正稀缺的不是碎片化時間,而是專注,不被打擾的完整時間塊。

  2、評估有效性的角度不應是個人達成了什麼結果,而是對整個組織,整個社群做了什麼貢獻。

  做科研也是這樣,絕對不能只靠自己的興趣來驅動,一定要想清楚,這項研究能帶來什麼影響?所謂無慾無求的佛性科研是長久不了的,以貢獻為目標才能給科研工作注入活力。(再次反思自己做研究這幾年太少考慮能做什麼貢獻了,很多時候表面上的沒有什麼功利心其實是漫無目的地對資源和時間的浪費)作為科研工作者,不該把自己封閉在象牙塔裡兩耳不聞窗外事。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瞭解研究領域相關的上下游產業,把握整個產業鏈的脈搏,讓自己的研究有被利用價值。

  3、發揮別人的長處。

  識人之所長以及用人之所長是一種非常可貴的能力。我們都是凡人,能在某個小的領域達到卓越已經很難得,追求全能全才是不現實的。而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叫做賦能於他人。正面的激勵和真誠的欣賞可以激發他人發揮他的特有優勢,讓身邊的人越來越優秀!除了團隊合作中要運用新木桶理論,做好自己的專長,鼓勵他人的專長,然後拿自己的長板去和他人的長板對接,同時,也要做好向上管理,對於自己的上司,要幫助並支援他(她)發揮其長處,上下級的關係不是唯命是從,而是去思考如何使上司的工作更有效。

  4、管理的核心就是做決策,普通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區別就是do things right(正確地做事)和 do the right thing(做正確的事)的區別。

  把事情做好不難,難的是做出正確的選擇,有取有舍。做正確的決策首先要遵循的原則是:要事優先。判斷優先次序的考量有:重將來而不重過去;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以及,做決策要注意幾個構成閉環的要素:定性,邊界,方案,執行,反饋。尤其要重視反面意見,反面意見可以保護決策者不被組織俘虜,並貢獻另一種方案(決策如果只有一種方案別無他選,則和賭博無異)

  總之,不管是團隊管理還是自我管理,be effective是管理的核心所在。尤其對於腦力勞動者,衡量我們生產力的標準就是以結果導向的有效性。這也是後來各大科技公司選用OKR代替KPI作為績效管理的理論源頭。Be effective是可以透過學習和訓練實現的一種能力,希望自己不再慌亂迷茫,做好時間管理精力管理人際管理,做有效的決策和工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10

  在閱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的過程中,由於工作事情較多,大多利用業餘時間斷斷續續地閱讀,讀完後感覺腦袋卻依然很空。再次回讀,每讀完一段,仔細思考,受益匪淺。

  本書主要講管理者如何管理時間、管理自己,如何使管理者本身變得更加卓有成效,如何有效決策。書中詳細闡述了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習慣,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麼地方、如何有效利用時間、非常重視自己的貢獻程度、很善於利用他人長處、集中精力於少數重要的領域、善於做有效的決策,這是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備要素,也是這本書的主旨所在。

  大多數管理者在具體的工作中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工作永遠做不完,其實作為一名管理者要學會善用時間,要合理安排時間,分清主次及輕重緩急,選擇關鍵的事情去做。要學會制訂工作計劃,重要的事情要優先去做,不能大事小事一把抓,像無頭的蒼蠅亂撞,到最後事情一團糟,工作的時間用完了事情也沒有做好,要按計劃有條理去執行。

  在用人方面深有體會,正如有句老話“用人所長無人不可用,用人短處將無人可用”,管理者要有胸襟學會揚長避短。每個人都有短處,包括弱點、缺點、不足甚至錯誤,人之短處與長處是同時存在且無法改變。所以管理者在用人之時不要企圖使人成為完人,要充分發揮個人的長處、優勢,包容其短處。管理者將人安置於某崗位之前,要仔細考慮此人的各項條件,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侷限於這個崗位要求做什麼,否則容易按既定的模式去考量他人,他人只有缺點卻無成績,管理者要建設成就一支具有高效執行力的團隊。

  有效的管理者在做一個決策時首先要弄清決策事項的性質。有效的決策者絕不會就事論事只看問題的表面而輕言結論,而是會透過表面深層挖掘事情的本質所在。有效的管理者在決策時都非常明確決策事情的目的與作用,目標越明確,決策越有效。有效的決策者在決策時都會心思縝密地思考決策後方案的執行與成效,管理者在做決策時一定要克服偏見,杜絕以偏概全或者只看到問題的部分,沒有看清全貌的現象發生,否則容易被假相所矇蔽,形成錯誤決策。

  在管理者貢獻價值方面,書中清晰地告訴我們:什麼是管理者,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績效依賴於許多人,必須對這些人的工作績效負責。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發揮其長處,並避免用到他們的短處。這段話直接有效地詮釋了管理者應負有的職責和具備的管理素養。

  很喜歡書中所言:有效性雖然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的理念,這句話告訴我們,管理者的有效性作為一個習慣可以學會,但不可以教會。你想學習有效性,但又不肯在實踐中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是什麼,不去創新,只想找一個捷徑或一個模式讓你的管理變得有效,那你與有效肯定無緣。必須在實踐中養成習慣,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本好書,會對一個人終身受益,收穫肯定也會有所不同。目前的我對這本書的理解還很淺顯,但我相信未來我還會去復讀這本書,去品味書中的精華,沿著德魯克的指引,在通往卓有成效的路上不斷前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