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設定三天可見,可以透露你的社交觀!
朋友圈設定三天可見,可以透露你的社交觀!
自從微信可以設定朋友圈展示時間後,很多人紛紛把朋友圈設定為三天可見或者半年可見。
我也把自己的朋友圈設定為三天可見,因為自己以前發的一些朋友圈看起來很傻,也有一些東西不希望被新朋友看到。
直到不久前,突然想起好久沒找閨蜜聊天了,想透過她的朋友圈瞭解一下她最近的狀況,結果點開她的朋友圈空空如也,只剩一條線,上面有幾個大字:朋友僅展示近三天朋友圈。
頓時,心裡一陣涼意,那條白線,彷彿劃清了十多年的閨蜜情。
01/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遮蔽朋友圈
如今是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往往喜歡透過朋友圈去了解一個人,猜測一個人的喜好,瞭解一個人的近況,揣摩一個人的品位……朋友圈成了我們社交的主要方式。
當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閉朋友圈,朋友圈三天可見,朋友圈分組可見,大家是否考慮過:我們還有朋友嗎?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朋友圈三天可見?下面是幾個網友的理由:
網友1:過去的自己永遠是個傻X,三天前的自己,連我都不想認識。
網友2:不想被觀察、被評價,不想自己的心事被他人偷窺檢視。
網友3:我只是懶得刪,又不想被別人看到。
網友4:因為立了太多flag,怕被打臉。
網友5:以前發的朋友圈總是刷屏,所以就關了。
關朋友圈,刪朋友圈已經成了大家的習慣,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有很多不太相干的人,或者是陌生人,見都沒見過,或者也就說過一兩句話,說完也忘了刪掉,就留在了幾百幾千人的通訊錄裡,找也找不見,但是你發的所有的內容都會被他們看見。
加的人越來越多,但真正的朋友卻沒有幾個,所以很多人發朋友圈的頻率越來越少。每發一條朋友圈你都要想很久,能不能發,怎麼發,慢慢地就不喜歡發了。直接遮蔽對方好像不太禮貌,所以三天可見、半年可見就成了兩全其美的方法。
儘管每個人遮蔽朋友圈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這種只能看三天、半年的感覺也許會讓人產生距離感。
朋友圈三天可見就好比你同意我去你家做客,但正當我興高采烈地進門時,你卻站在門口冷冰冰地囑咐我“除了客廳別的地方都不能進”,你懂這種忽然被推開的距離感嗎?
假設一下,如果點開每個人的頭像都是“朋友圈不可見”“僅展示三天朋友圈”你已經壓根找不到他了,到了那時候,你可能會很懷念朋友圈那些放飛自我的時候。
02/
不刪朋友圈的人才過得更踏實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一段扎心的話:
“以前以為朋友圈很乾淨或者喜歡都刪掉的人很酷,後來才想通,朋友圈堆成山的人才是真的酷,沒用的連結、過時的段子、新歡、舊愛……他們根本不在乎過去發生了什麼,活在現實,看向未來。真正的放下不是絕口不提,而是在回憶湧上心頭的某一天,自己笑著跟朋友講講。”
我感同身受,尤其在成年後經歷過更多人事後更能懂這種感慨。
我們為什麼要刪朋友圈?
可能是因為這一秒清醒的自己,討厭上一秒矯情的自己。
可能是因為原本特地發給某人看,後來發現是多此一舉。
可能是因為過了那一刻就覺得這樣發很傻。
有時候想得到大家的關注,想發個朋友圈刷刷存在感,但發完之後發現根本沒有存在感,沒有人點贊評論,感覺很沒面子,還不如刪掉。
說白了,都是源於你太在意。你太在乎別人的言論,在乎自己在別人心裡的樣子,在乎過去的人和事兒,在乎過往那個不夠好的自己。
有的人把朋友圈刪的乾乾淨淨,隱藏自己所有的不完美,留給外界一個美好的形象。而有的`人朋友圈堆積成山,絲毫不介意把過去不夠成熟的自己展示給大眾,然後努力面向未來。
相比之下,後者活得更踏實一些。
我微信裡面有很多朋友,每天朋友圈更新很快,好朋友更新的朋友圈很快就淹沒在眾多的朋友圈中。閒下來的時候,我就會去看看我在乎的人的朋友圈,瞭解他們的近況。
有時候,我會給他們補上幾個贊或評論一下,表示我在關心他們,表示雖然忙,但是彼此的情誼還在。
你不遮蔽,我偶爾來,這才是最好的朋友關係。真正的朋友,並不在常常見面,而是很久不見,一見面還是很熟悉。
03/
別用“朋友圈三天可見”傷害在乎你的人
當你發現,你已經不想讓人看你的“朋友圈”,或者你覺得“朋友圈”裡的生活,讓你討厭。你要明白,不是“朋友圈”出現了問題,而是你自身出現了問題。
你要做的不是設定朋友圈三天可見,而是,狠下心將那些你並不歡迎的人,從你的朋友圈清除。
不要用“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冷掉好朋友的心,也不要使用分組可見的功能,區別對待朋友。
試著去改變社交,網路上的也好,真實中的也罷,最好的方式從來不是逃避,而是從認識的那一天起就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兩個人,唯有彼此可以開啟心扉,才算得上真正的朋友,也才應該存在於“你的朋友圈”。
“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是一種無效的逃避,避開的不是陌生人,而是那些在乎你的人。可是太多人永遠只選擇那一條最表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