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學詩讀後感範文

香菱學詩讀後感範文

  香菱學詩是紅樓夢裡非常精彩的篇章,作者也是藉此機會向讀者告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下面給大家分享香菱學詩讀後感,歡迎借鑑!

  香菱學詩讀後感1

  《紅樓夢》很厚很重,我也不怎麼看得懂,翻開語文書中的香菱學詩,開始我只覺得這是一篇記敘文,看著看著,也看出許多門道來。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林黛玉做師傅教香菱作詩的故事。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黛玉先教香菱讀詩,讓香菱學會識記,理解運用五言律、七言律等,因為黛玉知道只有讓香菱明白識記是基礎,理解能幫助識記,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的運用才能作出好詩,成為“詩翁”。所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基礎知識的鞏固,只有把最基礎的東西搞透搞懂,才能夠靈活的運用,進行下一步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香菱之所以想學詩,興趣是她最先的出發點,平時,她也愛看些詩集,在賈府這個特殊環境裡,文學氛圍濃厚,更是增加了對詩的興趣。自己喜歡的東西,學起來肯定會輕鬆愉快,這就要求我們有自己的愛好,平時可以放鬆心情,倒了必要的時候還可以作為自己的加分專案,愛看書的有文采,會畫畫的能偶爾創作一番,喜歡書法的可以陶冶情操等等,都說明愛好和興趣是十分重要的。

  要大膽創作,要敢於想象。香菱學詩,第一首,通篇就是說了“月亮很亮”這麼一個意思。所以黛玉就說,初學者看的詩少,措辭不雅,要放開膽子去做,要有想象力才行。很多時候我們的想想都很有侷限性,比如說編結局,就只會有好結局和壞結局,其實還可以有很多很多的方式,比如說惡人打敗了國王篡權,但是他最終還是治理好了國家,死後還買了個無字碑立在那裡怎麼樣怎麼樣的。人的想象力是無情無盡的,要敢於“放風”,深入思考。

  響鈴在夢中的到了最後一首詩,可見其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我們可比他聰明伶俐的多,還怕學不好?

  香菱學詩讀後感2

  我從未讀過《紅樓夢》,開始接觸它是因為曾經分享了老師做的PPT《香菱學詩》,沒想到,升到初三,這正是一篇我們的語文課文。預習完之後,我才發現,這短短几頁紙的文章,已經深深的印在了腦海中。

  香菱是大觀園裡賈寶玉無數親戚中一個不怎麼樣表兄的小妾兼丫鬟,從小就遭遇命運的不幸,三歲被人從父母的懷抱裡奪走,從故鄉的土地上分離,多次被轉賣,從此是再也不知道歸根何處,來到大觀園,別人問她:“你可知父母是誰?家在何處?”,香菱默然,只能低著頭,迷惘地輕聲答道:“不記得了。”除此之外,再無別言可訴。可以說,她是一個悲劇性的可憐人物,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有許多難能可貴的品質。

  譬如好學。香菱在大觀園過上了比較安靜的生活了,但她卻主動要求學習認字做詩。我想,在她那個時代,像她這樣的身份,學習又有什麼用呢?她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把握,學習有意義嗎?不像現在的社會,學習有可能改變命運,所以,我和我的'同學們為了自己的夢想在努力學習。但是說到香菱,學習對她來說並沒有什麼目的可言,她不渴望功名利祿,享受眾星捧月般的傲然,她就是單純的想要寫詩,來表達自己的內心和生活。她是為自己的快樂和想往而學,而我們,或許覺得學習是為自己奮鬥,卻怕吃苦,又有點被動。所以香菱的這種為自己內心渴望而學的狀態,是一種快樂的學習狀態,是我應該借鑑的。只有自己真正想做才會努力做到最好,不用說這樣學習效率最好。

  香菱身份雖然卑微,但她自強自尊,她的命運本就坎坷,卻不願選擇安逸的生活苟且偷生。她想學習來改變自己,讓別人瞧得起自己,一次次的學習寫詩,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吸收教訓再努力,最後終於寫出了令做詩高手黛玉都讚歎的好詩。我覺得香菱一個小小丫鬟在那個環境那個地位,真的不簡單,從香菱的身上,我感覺到她內心的不服輸,一個人哪怕再微不足道,只要自己努力,不怕面對失敗,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心願。香菱還有一顆自謙的心,不驕不躁,善於學習,虛心採納別人的意見,這樣的人怎麼會學不好呢?如果具我也具有香菱這樣的品性,在學習中既有上進心,又謙虛好學,我也能當學霸。

  《香菱學詩》這篇文章,平淡之中有特別的意味,我從中感受到這些。讀這篇文章,讓我從香菱身上學到了很多,我希望納為己用,讓自己進步的更快。

  香菱學詩讀後感3

  叔本華曾說過:“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麼你永遠也得不到玫瑰的芬芳。”紅樓夢中香菱學詩就很好地說明了一個道理:採花莫怕刺。這對於我們中學生的學習是個很好榜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香菱之所以想學詩,興趣是她最先的出發點,平時,她也愛看些詩集,加上賈府在這個特殊環境裡,文學氛圍濃厚,更是增加了對詩的興趣。表面上看,人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但真正做到的卻寥寥無幾,你不見那草草學子被師大脅迫著學這種特長,那種特長,而他們真正的興趣所在卻在早早的扼殺。最後,少數人站在了人生的領獎臺上,而更多的人卻成為人們慘痛的教訓,正所謂“吃草的駱駝莫喂肉。”

  香菱為了採花,在滿是刺的玫瑰花叢中勇敢前行,黛玉吩咐她要多讀,於是向燈下一道道的讀,寶釵連催她數次睡覺,她也不睡,中學生若能如此勤奮,即便是笨鳥,也有先飛的一天,讀書,不僅用眼更要用腦,邊看邊思,才能有所得,香菱讀詩便是例證,她讀詩後對詩的感悟,寶玉也稱讚,並說:“可知‘三昧’你已得了”,對於一個初學者,能有這麼快的進步,不能不讓人讚歎。

  香菱開始寫詩人,可那“玫瑰的芬芳”還遠遠的躲著她,留給她的的仍是那成片的刺心。但她不氣餒,因為她知道跌倒了,只有爬起來,被紮了,只有重整向前才有成功的可能。於是,在前兩首詩都不透過之後,便繼續努力:“她便要思索起來了,各自散後,香菱滿心中還是愁詩,香菱夢中笑道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最終,她的詩博得了眾人的好評,都爭著要詩看。

  人生的路很多,平坦的卻沒有幾條,更多的是荊棘叢生,懸崖峭壁,如果因為害怕被刺扎,害怕摔倒,就不想去採取前路芬芳的玫瑰,那就是懦夫,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人生的輝煌的點,但我仍要說,只要經歷過,你總會比別人多一條通向成功的路。

  願菱荇花香飄滿在你我的征途,促人奮進,最終到達那美麗的玫瑰園,盡情的採摘。記住:採花莫怕刺。

  香菱學詩讀後感4

  香菱是《紅樓夢》中的一個小丫環,出場不算多。但在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詩”一章中,關於香菱拜師學詩的描寫卻非常精彩。

  香菱本來於詩詞一知半解。自隨寶釵搬進大觀園,看到眾姐妹吟詩賦詞,好不高雅,便產生了學詩的念頭。她拜寶釵、黛玉為師,整日苦讀苦吟不輟,幾至入迷的地步。香菱“如此茶飯無心,坐臥不寧”,“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地”,香菱滿心中還是想詩。至晚間對燈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後上床臥下,兩眼睜睜,直到五更方才朦朧睡去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日思夜吟的不懈努力,香菱終於悟出詩的真諦,寫出了“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褸頭夜倚欄”等佳句。

  香菱從不懂詩到寫出好詩,箇中奧妙可以用三個字概括:

  一曰韌。香菱在學寫詩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但她毫不氣餒,寫了撕,撕了寫,不怕碰壁,持之以恆,終於學有所成。

  二曰巧。詩有詩道。香菱學詩,首先拜黛玉、寶釵等高手為師,不懂就問;其次善悟詩道,學有技巧,從而大大縮短了學詩的過程。

  三曰鑽。香菱作為一個下人,要照顧主人的衣食住行,工作不可謂不忙。但她忙中偷閒,偷功夫擠時間,甚至徹夜不寐,解決了時間不足的問題。

  從香菱學詩聯想到我們的讀書,從中可以得到許多啟示。有不少人在學習中總是淺嘗輒止,不求甚解;也有人一味苦讀,不求方法,不善總結;還有人藉口工作繁忙,無暇讀書。凡此種種,說到底還是沒有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魯迅先生說,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讀書上了。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關鍵是怎麼利用。

  當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如果不努力學習,沒有現代化知識,是難以立足的。難道我們還不如一個封建時代丫環的學習精神?

  香菱學詩讀後感5

  香菱,是《紅樓夢》中的人物,而《香菱學詩》是我們的一篇課文,我看了香菱的學習用功不禁讓我想向她學習。

  香菱是個苦命的女子,原籍姑蘇,出身鄉宦家庭。她三歲被拐,長大後被呆霸王薛蟠買去做妾,後隨薛家進京,一直住在榮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難得有空,這一次因薛蹯外出經商,寶釵便把她帶進了大觀園給自己做伴。環境的變化,激發了香菱寫詩的願望,寶釵笑她“得隴望蜀”,勸她“且緩一緩”,可她急切的很,於是去找黛玉。

  故事開頭寫香菱一見黛玉就說明求教之意,黛玉慨然允諾。

  香菱練習寫詩也是在黛玉的指導下進行的,包括命題限韻評論習作,指點門徑三事。

  香菱的詩一共寫了三稿。第一稿是在“茶飯無心,坐臥不定”的情況下經過苦思寫成的。寶釵先看,說:“這個不好,不是這個做法”黛玉則認為“意思卻有,只是措辭不雅”,指示她“丟開”這首,“放開膽子”另作一首。香菱得了這個指示,“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皺一回眉”,又“含笑一回”,簡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可這樣寫出的第二稿依舊不行。黛玉說:“過於穿鑿,還得另作”寶釵則認為它離了題,不是寫“月”,而是寫“月色”了。儘管又一次失敗,香菱毫不氣餒,便獨自走到階前小竹下構思她的第三稿。她“挖心搜膽”,絕無旁騖,以致將探春“錯了韻了”。這一天,香菱滿心想的都是詩,到晚間還是對燈出神,三更起床,到五更才睡去,最後,她居然在夢中把這首詩作成了,而且笑道:“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待到寶釵將她喚醒,她立即將詩抄寫下來——這就是她的第三稿,後來博得了眾姐妹的一致稱讚:“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這就是香菱對學習的渴望和執著,可是現在的我們呢?有好的學習條件卻不好好學習,整天只知道耍酷、玩,這一切又有什麼意思呢?其實,只要我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你不但能夠學好,而且會讓學習的負擔成為快樂,所以,讓我們一起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