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未來》讀後感1200字

《教育的未來》讀後感1200字

  21世紀是個資訊化、科技化、國際化、多元化的地球村時代,教育是國家邁入21世紀的最基礎工程,因此教育的改革與落實已成世界各國的共同趨勢與大業。溫世仁先生從科技的觀點,對教育現代化與未來教育的面貌提出精闢的見解,不但闡述多元化的學習面貌,更以科學的方法發覺教育的無限可能,以下是本人閱讀溫世仁先生的《教育的未來》一書的心得分享:

  一、未來的教育必須應用計算機科技促進教育現代化:

  (一)應從計算機教室推進到教室計算機:在班班有計算機下,落實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使計算機變成無遠弗界的知識庫,活化教學與教育。

  (二)應用計算機科技改進知識教育方法:

  1.善用互動式多媒體教學於物理化學數學……等知識學科,但在國文、道德……類課程重視文字與課本教學,因為我們內心的思考是靠文字而不是多媒體。

  2.學生進度導向:以學生學習為中心,落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3.著迷學習:將生澀的教材趣味化、寓教於樂,提高學習興趣。

  4.實境模擬:透過模擬實作,落實學習過程,強化知識應用。

  5.知識網路:因特網如一座無遠弗屆的知識庫,可擴充套件我們的視野。

  二、未來的教育必須體認第三波學習時代教育的質變,做出以下的調整或改變:

  (一)從偏重“知識教育”轉變為“全方位教育平衡發展”:

  學校主要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教育孩子成為有能力的人。我們可應用計算機科技縮短學習一般知識的時間,把另一部分時間應用在開發潛能、提高學習能力上,以達全方位的平衡發展。

  (二)從“集中同步學習”轉變為“分散學習”:

  善用計算機科技打破時空限制,發展網路學習、數字學習、視訊會議……,以達處處是教室、時時可學習。

  (三)從“階段學習”轉變為“終身學習”:

  今日資訊科技時代、知識爆炸,知識半衰期加速,必須幫助人們建構永不畢業的人生、終身學習,才能跟上後現代知識經濟時代的脈動。

  (四)從“文憑認定”轉變為“實力認定”:

  未來的社會實力重於學歷,以實力認定個人價值,所以學校除培養有道德的人外,更要培養有學習能力,有能力做事的人。

  (五)未來的學校:從“general purpose”變為“special purpose”,除現在的一般學校外,更增加如補習班型態的某種專門技術及涵養指導的地方,包括實體的與虛擬的,形成“處處皆學校,人人為老師,時時可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六)未來的`老師:須具備溝通、使用資訊科技能力、並能產生道德示範作用。角色上由“主導者”轉變為“輔導者”,注重課程導引、學習評估、生活輔導、生涯指導、創意和潛能的開發五項輔導工作,以培養具創意,有核心專長、具有能滿足自己和別人需要的能力的人。

  (七)未來的父母:在教育上的角色須由屋頂保護的心態調整為提供土壤的心態,以“輔助”角色,讓孩子自由成長,培育孩子成為堅強、獨立、有能力、具特長的人。

  《教育的未來》一書,從《教育的未來》的全人教育觀,闡述多元化的學習面貌,更以科學的方法發掘教育的無限未來,使人深深體悟到:必須建立“以人為本”的全人教育,協助個人完成“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才能使科技發揮最大效能,也才是教育的最大目的。

  期望教育界的朋友及全天下的父母,以人為本圓為心,以科技為半徑,為孩子畫個全人發展的人生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