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冤》讀後感3000字

《竇娥冤》讀後感3000字

  關漢卿的劇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會的黑暗,是元代殘酷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一面鏡子。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寫一個弱小無靠的寡婦竇娥,在想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誣為藥死公公,斬首示眾。竇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義,作家以人命關天關地的高度社會責任感,提出了封建社會里官吏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這個帶普遍意義的問題,強烈地控訴了封建制度與民為敵、殘民以逞的罪惡。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錯看了盜蹠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第三折這〔滾繡球〕一曲,透過竇娥血淚的控訴,引起人們對封建社會的現實秩序與傳統觀念的懷疑,把竇娥悲劇的意義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竇娥冤》閱讀賞析

  第一部分:

  開折,透過監斬官和其他人的行為,描寫了一副陰森肅殺的刑場氣氛。竇娥便在這種氣氛下以犯人的身份上場了。一上場,竇娥便唱了兩隻曲子:[端正好]、[滾繡球]竇娥首先把自己的冤枉呈現出來,說明自己無辜被判死刑,冤屈驚天動地,臨死之前,把控訴的物件指向了天和地。竇娥控訴天地一場戲,極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好文章,千古流傳。我們來看一看這段唱詞: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一句是說現實世界有它固有的統治秩序,人們的命運掌握在天地的秩序之中。下一句,一個天地也!一聲感嘆,蘊涵著竇娥無限的感情。有憤激,有委屈,有埋怨,有抗爭,有指責,有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兩個表強烈反問語氣的詞,表達了竇娥對天地強烈的質問。作為主宰萬物、維持現實世界秩序的最高統治者——天地,本應該使社會清明,公正無私,卻是非不分,曲直不明。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福貴又壽延。用非常肯定的語氣直接指明現實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壞人得志,好人受欺。這種現實世界的不公平和天地間應該存在的公理形成鮮明的對比,不禁使人對主宰萬物的天地產生懷疑。天地也!作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這一句是對前幾句的總括性結論,指明瞭天地並不象人們期望或相信的那樣維持現實的公平合理,相反,卻和社會上的邪惡殘暴的壞人一樣,助紂為虐,為虎作倀,殘害善良弱小的平民百姓。這句指責,推翻了天地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而神聖的地位,對人們現實和精神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天地——作了深刻的批判。緊接下來,悲憤之氣達到極點,便是對天地的直接而強有力的指責和痛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不僅是要推翻天地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更進一步要推翻天地在現實世界中的地位。這種對天地的大膽的指責批判在古代以天為上的社會里是不多見的,中國古代人民因為以農業為生,特別重視天。現實世界的最高統治者皇帝被認為是承接天的命令,代替天來行使統治權。因此被稱為天子。竇娥的這一段唱詞,把自己受冤屈的原因直接歸結到了天的身上,矛頭直指封建統治者所賴以維繫的精神支柱。既是對整個封建專制制度的徹底否定,也是對傳統的封建專制思想的否定。具有很強的民主主義精神。這種思想也是關漢卿借竇娥之口抒一己之憤。最後一句哎,只落得兩淚漣漣。是憤怒的控訴達到極點之後的轉折,無法改變自己命運的悲憤而又無奈的嘆息。

  這段話之所以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感染力,是因為它用精闢而非常概括的語言表達了長期以來人們對社會不平等的強烈憤慨。表達了普通老百姓要求維持社會公平,懲惡揚善的願望。在句式上,幾乎全用口語,既貼近老百姓的語言,又自然流暢,氣勢充沛,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因此,千百年來盛傳不衰。

  在去刑場的途中,竇娥向劊子手提出一個小小的請求,要求從后街走,原因是怕婆婆看見傷心難過,這個小小的細節顯示了竇娥的善良細心。在蔡婆婆將張驢兒父子領回家中,勸說竇娥答應張驢兒父子招親的要求時,竇娥寧死不從,而且批評了蔡婆婆的軟弱和苟且行徑。竇娥被張驢兒陷害,又被想官桃杌不分青紅皂白問成死罪,經受殘酷拷打,拒不承認,當想官要拷打蔡婆婆時,竇娥顧念到婆婆年邁,經不起酷刑,就含冤承認了想官要她承認的藥死公公的罪行(這在重視綱常倫理的封建社會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在將要赴刑場處斬的路上,竇娥還牽掛著婆婆,怕她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難過,經不起打擊。這個細節雖小,卻充分反映了竇娥的善良、孝順。也是對造成冤案的想官桃杌的強烈諷刺,象這樣一個在臨死都記掛著婆婆的孝順媳婦,怎麼可能犯下藥死公公的大罪呢?而想官桃杌卻是非不明,連這樣一個簡單的案子都審不明白,糊里糊塗就用酷刑把善良的百姓判成死罪,如此草菅人命的x官在後文中竟然得到升遷,可見社會是多麼黑暗無道。

  第二部分:

  刑場哭別一場戲,是表現竇娥的性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也是本劇悲劇因素組成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刑場上,竇娥再次重申了事實真相和自己的冤情。最後,竇娥向蔡婆婆提出了請求,希望婆婆能在自己死後看在婆媳情分上祭奠一下自己的墳墓。這段哭訴,哀哀怨怨,與前面的憤怒控訴形成鮮明的對比,是竇娥性格的另一方面的.體現。也是竇娥在現實中的真實生活和真實性格的寫照。它說明竇娥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個勤勞善良,命運孤苦,沒有過多要求的普通勞動婦女。她忍受了命運最艱難困苦的打擊,從小失去母親,七歲時又與相依為命的父親分離,作了蔡婆婆家的童養媳。結婚兩年後丈夫又去世。在這種種的命運打擊面前,竇娥都忍受了,她只希望能夠和婆婆相依為命,過安安穩穩的日子。但現實是如此黑暗,即使這樣對生活最起碼的要求也難以得到滿足,最後落得個無辜受刑的結局。竇娥的請求,體現了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增強了人們對竇娥的同情,對的憤怒。最後,竇娥勸解婆婆,說自己是沒時沒運才落得不明不暗,負屈銜冤。這只是竇娥安慰婆婆的話,並不是說竇娥自己沒有怨恨了。因為她的冤屈完全是人為造成的,是因為社會的黑暗,官吏的腐敗,邪惡勢力的橫行。竇娥也從自己身上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臨刑時提出了三樁誓願。

  第三部分:

  關漢卿從東海孝婦的傳說中得到啟示,由之生髮開來,採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概括豐富的現實社會內容,大膽而精巧地構思出三樁誓願。這三樁誓願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一步步遞升,創造出濃厚的悲劇氣氛。

  竇娥是無辜的,是冤大屈深的,她不甘心屈從於現實的壓迫,她堅信自己的死定會感天動地,在人間以奇蹟的方式顯示出來。第一樁,血飛白練,透過這種方式,竇娥向世人顯示她的清白無辜。在唱詞中,竇娥提到兩個典故:萇弘化碧、望帝啼鵑。表明她死得和萇弘一樣冤屈,和望帝一樣悽慘。第二樁,六月飛雪,如果說第一樁是透過她自身的奇蹟來表明她的冤屈,第二樁則是透過違反常規的自然現象來證明社會的不公平,社會上人為製造的黑暗。飛霜六月因鄒衍的冤獄故事,更表明了竇娥所遭受的是人間冤獄。第三樁,亢旱三年。引用東海孝婦的故事,矛頭更直接地對準昏聵的官府,這都是官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竇娥希望透過第三樁誓願,直接懲誡殘暴昏聵的官府,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冤屈能夠象東海孝婦一樣,得到昭雪。三樁誓願,從時間的延續上,一樁比一樁更久長;從空間範圍上,一樁比一樁更擴大。三樁誓願依次遞進的過程,也是竇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過程,是她鬥爭的矛頭更加明確的過程。行刑尚未開始,第二樁誓願就已顯示出預兆,更說明了竇娥的冤屈感天動地,社會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三樁誓願的實現是竇娥反抗的最終結果,也是悲劇高潮的結束。竇娥死去了,但給人間留下了一個勤勞善良、堅強不屈、富於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給人間留下了一曲對黑暗社會以死抗爭的迴腸蕩氣的悲壯歌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