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夫·艾斯奎斯《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雷夫·艾斯奎斯《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利用教學的課餘時間,我好好的拜讀了雷夫·艾斯奎斯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蹟》,雷夫·艾斯奎斯透過他自己寫得書,給我們展示了他的教學經歷,展示了他的教學理念,在我看來整本書全都是用一個一個的小故事連起來的,引人入勝,很有可看性,並不是死板板的只會光講大道理。

  在雷夫·艾斯奎斯寫得這麼多故事裡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室裡的火這件事,在我第一遍看這個故事時,可能因為我是一個科學老師,我是有點覺得這個美國人真是蠢蠢的,書裡他是這樣描述的“我彎下腰,近距離的檢查她的酒精燈燈芯,發現了酒精燈燈芯的長度不夠——短到幾乎看不見,我身體向前傾,儘量試著用火柴點燃燈芯,終於燈芯點燃了,我很得意,誰知學生卻害怕的尖叫了起來,原來自己的`頭髮正在燃燒,那是在點酒精時不小心燒到的。”發現了酒精燈燈芯的長度不夠——短到幾乎看不見,他的處理辦法竟然是身體向前傾,儘量試著用火柴點燃燈芯,顯然使用酒精燈的方法雷夫·艾斯奎斯沒有掌握好,他作為化學老師犯這種錯誤,簡直不可思議,更不要說竟然燒到自己的頭髮了,他的頭髮是有多長。後來我繼續看這篇文章,我才發現自己的膚淺,這明明是他一篇拳拳的熱愛教學熱愛學生的心,讓他忽視了所有。

  他並不會因為學生多,課堂時間有限而忽略某一個實驗做不起來的學生,而是努力的去幫助她點燃酒精燈,甚至自己的頭髮點著了都沒有發現,他在儘自己所有的力量為學生著想。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課堂,常常有些學生實驗還沒有做好,我就讓他們放下手中的實驗器材,開始討論實驗結果了,這樣看似節省了時間,但哪些沒有做完實驗的學生該有都失望,我應該每個實驗都設計好,從三年級一開始就多多訓練學生們的實驗動手能力,日積月累,總有成效,同時在學生實驗時我應該密切關注哪些實驗做得慢的小組,多幫助他們,指導他們,而不是讓他們一直慢下去。

  又例如,前幾天我在做瓶口吞雞蛋這個實驗時,在之前讓學生準備實驗材料白煮蛋時,就有一個學生問,老師我能不能不帶白煮蛋,我帶茶葉蛋,這樣我可以很容易的買到,當時我沒有多想就說好你可以帶茶葉蛋,還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能不能帶生雞蛋來煮,我家裡不怎麼吃白煮蛋,我想實驗室有酒精燈有燒杯有水,現場煮熟他的一個雞蛋,再完成瓶口吞雞蛋也行,就答應他了。誰知過了一個星期,一看他們帶的雞蛋,我傻眼了,只有僅僅六個人帶了我一開始要求的白煮蛋,其他人不是帶茶葉蛋就是帶的生雞蛋,實驗還怎麼做,後來我靈機一動,乾脆改成探究實驗好了,比一比到底是白煮蛋實驗效果好,還是茶葉蛋實驗效果好,實驗時發現茶葉蛋因為在鍋裡煮的時間長,很硬,實驗時很難完全被空氣壓進瓶子,只能壓進一半,卡在瓶口,上不上下不下,必須要剝掉一層才能很好的被空氣壓進瓶子,而白煮蛋卻是很順利的都吞進了瓶子,但是能最快進入瓶子的還是哪些剛剛從燒杯裡煮熟的雞蛋,當學生們看到那個剛煮熟的雞蛋以幾乎一秒的時間被空氣壓入瓶子時,都驚呆了,紛紛要求老師再煮一個雞蛋,如果沒有這一次的小小意外,我自己都不知道一個簡簡單單的瓶口吞雞蛋實驗也能怎麼有意思。

  我相信只要自己多多思考,多多實踐,一定能有更多收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