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人生中推銷自己的讀後感
如何在人生中推銷自己的讀後感
拿破崙·希爾是成功學的一代宗師,他與戴爾·卡內基一起建立了這門學問的理論體系,如何在人生中推銷自己--讀後感!。然而這一切都來得頗為戲劇化。小時候的拿破崙·希爾任性叛逆、不學無術,是他的繼母給了他成長路上的愛心和勇氣。希爾20歲那一年,見到了正值暮年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卡內基把自己的成功秘訣向眼前這位後生傾囊相授,並建議他以研究成功奧秘為畢生事業,給後人永恆的精神指導。希爾接受了這項挑戰。在卡內基的幫助下,希爾採訪了500多位成功人士,包括亨利·福特、約翰·洛克菲勒、西奧多·羅斯福、伍德羅·威爾遜、亞歷山大·貝爾、托馬斯·愛迪生等,希爾甚至成為了他們的朋友和助手。憑藉著專注如一的態度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希爾用了整整20年時間終於找到了卡內基心有餘而力不足、世人夢寐以求而不易得的人生真諦--如何成功、如何卓越。希爾把它們陸續寫成文字。除前面提到的著述外,還有《成功原則》、《一生的財富》等。這些作品儘管有各自側重,但主題無一例外地圍繞"開啟思維、改變態度、激發潛能"而展開。愛迪生曾這樣評價希爾的工作:"我感謝您花了這麼長的時間完成'成功學'--這是一個很健全的哲學,追隨您學習的人,將會獲得很大的效益。"
愛迪生沒有言過其實。當希爾去世時,人們不分國界、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膚色、不分性別、不分年齡、不分學歷、不分貧富,都在讀他的書,都在從他的書中汲取信心和智慧的養分。不管最終結果如何,人們幾乎都能從希爾那裡重新找回自我而受益匪淺。和戴爾·卡內基不同,對於成功希爾更多是從"道"的高度去詮釋,而不僅僅是"法"或"術"的層面。例如在《思考致富》中,他對財富與成功的'關係是這麼認為的:"如果我們把致富當成成功的全部定義,那生活就索然無味了;但是不可否認,致富往往是成功的第一步,邁向它你會在沿途看到更多的風景,感受更多的智慧滋養,成為一個事業輝煌、精神富足的人。"而在《如何在人生中推銷自己》中,希爾強調的不是什麼一招制敵的秘訣,而是自信、自制、持之以恆等個性的力量,他指出推銷的最好方式是"真誠"與"坦誠"。因為這關係到個人的榮譽,也事關能否長久經營個人或者一個事業的必要條件;真誠是可以讓人感覺得到你的用心,而坦誠更能贏得別人的信任,這是恭維奉承所無法企及的。由信任得來的人脈、合作、友情也會長久。在這一點上,希爾顯然要比卡內基來得純粹和透徹--卡內基的恭維、說別人愛聽的話等總是略顯功利和別有用心。正因如此,希爾的貢獻已經超出了成功學的範疇。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威爾遜總統用他的勵志秘訣訓練和鼓舞士兵,籌募軍費。這使希爾的名字與一個國家的歷史有了聯絡。1929年大蕭條襲擊美國後,美國人民陷入到對恢復繁榮的深深絕望之中。1933年,羅斯福總統把希爾請進白宮,幫助他主持著名的"爐邊談話"節目,喚醒美國人民沉睡已久的信心與活力。希爾把他的思想、激情和聲音注入到每一個美國人的心靈深處,《時代》週刊評論說,那是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70多年後的今天,當人們再次惶惶終日、不知所措時。或許拿破崙·希爾的成功學能讓我們重拾信心和力量,這也正是當下重讀希爾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