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我人生,莫功利中學生優秀議論文

譜我人生,莫功利中學生優秀議論文

  資深教授開設的選修課,由剛開始的人山人海,到後來的寥寥無幾,原因只是此課與高考無關,這一現象,難免令人深思。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對於利以外的事物的興趣度不斷減弱,似乎生來只為求利。在這個萬物皆為已的時代中,經典,傳統自然也很容易讓人忽視。在我看來,人們在追求利益的同時,應學會去享受傳統與經典,而絕非一謂的在功利中生存。

  著名的畫家畢加索,便是一位不為利而生的人。畢加索小的時候就很喜歡畫畫,起先,他的母親認為畫畫這個行業在未來是很有發展空間的,便大力支援兒子對藝術的.追求。後來,時代不斷更新,似乎已發展到凡畫家皆為“窮鬼”的局面。就這樣母親在畢加索外出時偷偷的將畫具扔到屋外的小溪裡。而對畢加索的追問,她也只是隨意的說“孩子,或許畫畫不是你最好的選擇,你看,這街道上的窮人佔了一半”她摸了畢加索的腦勺,轉身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木材,讓畢加索將興趣轉為木匠上來,因為當時,木匠這個職業的收入是最高的。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母親期望畢加索要捨棄的事物、興趣不斷增加,好在畢加索對畫畫的喜愛程度已到了無法因利捨棄的地步。這些年,他一方面遵從母親的安排,另一方面花費更多的時間在深夜人靜之際坐在油燈下,手執畫筆,譜寫著他的未來。

  倘若當年畢加索對利的追求高於對畫畫的興趣,那麼這世界將失去一位舉世聞名的畫畫之匠,藝術的追求者。

  魏德友,一位中哈邊境的戍邊戰士,也在用他的一生,譜寫“經典”。二十多年如一日,他住在用牛糞砌起的草屋,吃著割喉的野菜,以羊群為夥伴,與野狼作鬥爭。無所埋怨,無所放棄的念頭,在這追利的時代,他將自己與利隔絕,堅守中哈邊境,若要說,他與利有關,那對他而言的利便是至高無上的祖國的利益。他用瘦弱的身軀堅守百年的孤獨,以高傲的姿態,“譜寫”屬於自己的經典。

  反觀當今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夠看淡功利?滿街的人都在尋利,而經典卻時常被他們所遺棄。實在是可悲!

  捧一本好書,聽一首好曲,在經典中譜寫人生,莫功利。畢竟所有的翻山越嶺都始於經典,而絕非功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