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讀後感

《耶路撒冷三千年》讀後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叫耶路撒冷的地方。”

  在這本《耶路撒冷三千年》中,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純潔而又充滿汙穢、富於平靜但又飽經戰亂的現實之城的發展史。從它有歷史記錄起,就註定了它的不平凡。現實中的耶路撒冷是一個聖城,一個令如此多的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魂牽夢縈的地方。無數出悲喜劇在這裡上演和謝幕,唯一不變的只有這個隨著時間的變遷而在變化著的舞臺。這塊土地的每任統治者都是這裡現實的主宰,但是,時間證明了所有人都僅僅只是這裡的過客而已。

  耶路撒冷是痛苦的。它一次次被摧毀,又一次次被重建,它記載了太多的歷史,在涅滅和重生的輪迴中從來不曾被人忘記,反而不斷增加著信徒們對它的依戀。歷史上有太多曾經偉大的城市,毀滅了、消失了,只留下矗立著的斷壁殘垣以至幾捧泥土供後人們緬懷,甚至只在歷史的書卷中才找得到曾經存在過的幾筆印記。所以,耶路撒冷也是幸運的,只是這種幸運需要太多太多的歷史厚重,才能夠承載起來。

  耶路撒冷是偉大而神聖的。但正是它承受的苦難造就了它的偉大。猶太人的流亡、耶穌的受難、穆斯林的救贖……這個地方承擔了太多痛苦的記憶,它用深沉的思考把這些記憶統統保留了下來。這裡是又西方宗教的源泉,因而它充滿了神聖性。也正是這種神聖性,使得多少人為了它,或者是藉著它的名義,將自己的現實的意願強加給這個世界。但平凡的世人並不能為它的神聖增添多少光彩,相反的,他們了玷汙它的純潔……所幸的是,並未影響太多耶路撒冷在信徒們心中的形象。

  提到耶路撒冷,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把它同宗教信仰聯絡在一起——應該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城市能像耶路撒冷一樣,同宗教的關係如此密切。正如書中所說,“這是唯一的一個同時擁有天國和塵世兩種存在維度的城市”。不論是猶太教、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都是信仰“末日審判”的,信徒們相信這裡將是上帝進行最後審判的地方,葬在這裡就會升入天堂。然而我在我看來,僅僅是“救贖”並不能代表耶路撒冷的全部,畢竟“信仰”和“宗教”並不完全是一回事。世俗的人們藉著宗教的名義,去滿足自己的種種目的——不論是正當的,還是不合理的,亦或是兩者兼有。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們從耶路撒冷反覆被毀又重建的歷史程序中可以看出,其實每次災難的來臨,都是那些所謂的“虔誠者”藉著神聖的名義,為著民族的.仇恨、信念的分歧而打著拯救人類的旗號(至少是宣揚對自己族群的救贖)而對其他人進行殘酷的奴役、屠戮,對凝結著汗水和智慧的建築物的無情毀滅,來掩蓋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這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真正的信仰應該是人們精神的支柱,是直面困難的勇氣,是人類自我超越的過程指引。它代表著人們對所信奉的真理不惜一切的鬥爭,是人類對人生和世界的終極關懷。一個個獨立的個人,不論是什麼職業和地位,不論是乞丐、屠夫、貴族還是諸侯,必然會被捲入大時代的浪潮中。若要能夠承受一切,成為真正的英雄,必定要歷經辛痠痛苦和悲劇,必定要堅守真正的信仰,才能夠拒絕被洪流衝散或帶走。而耶路撒冷的毀滅和重生,正是象徵著這種信仰的希望,所以,才被如此多的人們時刻放在心中。正如電影《天朝王國》(《Kingdom of Heaven》中,巴利安(Balian)向薩拉丁(Saladin)大帝問到耶路撒冷有何價值時,後者答到:“Nothing—Everything”(沒有價值—無上的價值)。這,應該就是耶路撒冷最為獨特的印記。

  現實中的耶城,也不過是由磚石木瓦構築而成。而那個“流著奶與蜜”的耶路撒冷,或許只應該存在人們的心中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