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範文(通用25篇)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範文(通用2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1

  有一天我正在忙工作,突然有個同事拿了本書和我說你看過《QBQ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嗎?QBQ?我當時沒有弄明白,“這是一本什麼書?”我問。同事說:“這本書很好,有時間看看”。我聽到這話越發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到了週末我終於抽出時間看了這本神奇的《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看後我豁然開朗,這不正是我們集團田總前一段時間提出的企業核心理念“誠信為本,責任至上”嗎?

  我邊看這本書邊聯想起原來工作中的種種細節及過去經歷過的事情,“企業內部辦事效率低,員工怕承擔責任”等等表現。作者透過39個問題結合實際的案例展開了講解,文章的主題透過“問題背後的問題”強調了任何人做事都要將責任放在首位,不是規避責任,尤其是對我們服務的企業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任何人都要敢於承擔責任,不要遇到事情相互推卸責任,致使一些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導致辦事效率低,最後相互指責埋怨。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工作中並不少見,而且比比皆是,寧可不幹工作也不能承擔責任的想法存在於很多人的心裡。這種心理影響了工作,促使許多人推諉扯皮,還美其名曰這是為企業在負責任,其實明眼的人都可以看出這是為一己之力擔心擔責任,而棄企業的發展於不顧。

  我們的企業要發展,要進步就需要一大批對企業有責任感的人,如書中提到的韓國現代的員工,快餐店的服務員等等,雖然他們只是企業不出名的普通員工,但他們用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展現出了其對企業的責任感。我閱讀這本書後深深的感觸是我們每個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問題背後的問題”,這句話也許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能做到卻不太容易,我們大家要積極主動地敢於提出問題,承擔責任,這樣我們的工作效率才會提高,企業才會大踏步地發展,企業發展了最終受益的就是企業的員工,我們要把田總提的企業的理念“誠信為本,責任制上”作為精髓,為我們的企業將來的發展獻計獻策,願九三集團走的更遠。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2

  以前很少認真的去讀一本書,這次突然發現了一本好書,拾起書本細細的品味。這本書由美國作家約翰。米勒所著,發行後被許多大公司、大企業引用作為培訓、管理的好書,可見書中的內容在當今社會被提倡是多麼重要。這本書主要講述的道理就是提高責任意識。

  責任一詞說起容易,做起來呢?有人說:“有了孩子的人,會對家庭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有了自己的寶寶後,知道自己已不是從前父母手中嬌生慣養的孩子了,為了給寶寶更好的生活,讓父母有很好的後半生生活,無形中揹負了一種責任,一種對家庭的責任感,要努力工作。”

  我們為企業工作,同樣也應有責任感,盡職盡責是最基本的,我想這樣才能做好本職工作。為企業創造效益,承擔自己對企業的責任,增強個人的責任意識。讀了QBQ以後,發現現實生活中,有時候我們也像書中所述那樣,在推諉、抱怨、拖延著一些事情。遇到問題後不去想怎樣解決而在無謂的問著為什麼,為什麼呢?其實這樣做不僅沒有什麼意義,而且還浪費了我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而我們為何不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呢?這本書中透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向我們闡述了無理的問為什麼的人,其實本身就是不敢去承擔,在推卸責任。遇到問題時,不要再去追跟究底問為什麼了,要做的是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儘快改善或者解決問題。問題得以解決,這才是最後想要的結果,企業只有透過不斷的團隊合作跟執行力才能獲得持續的發展。這中間需要這些普通的員工在平凡的崗位上敢於承擔責任,多想想該如何去做。

  敢於承擔責任並不意味著你承擔了責任,責任全在你就完了。的目的是徹底的執行力,最終解決問題。在發生錯誤或事情達不到預期效果時,有時習慣了責怪他人,將矛頭指向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習慣了問“為什麼”說“他”“他們”而從來不說“我”忘記了自己應該承擔的。我們不防多考慮一下應該怎樣做才能儘快的解決問題,發現問題背後的問題,讓事情執行下去,這也是尋找問題最佳答案的最有效途徑。要透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具有“主人翁”精神,從“我”做起,提高自我的責任意識。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3

  看完該書之後想了很多,也確實沉思了良久,不知道該如何下筆。這本不算厚甚至只用了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能看完的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最起碼剛看個開頭時就讓我明白了自身現在所存在的問題。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一幅圖片,圖片中的人的兩隻手都指向了別處,作者稱它為“企業的招牌動作”想想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肯定會有很多部門組成,因為大家的分工合作企業才能更好的運轉,但是在大家合作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大家不想它發生的現象,一旦問題出現所有人都不想承擔這個問題,所以最後大家就會很自然的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你推他、她推他、然後他又推你,最後就出現了圖片的真實寫照,這個圖片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工作中最難免的就是出現問題,不管是企業中的各個部門,也不管是一個小組中的幾個成員。只要一出現問題大家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推卸、責怪。從來沒有一個人願意主動承擔責任。

  作者書中還提到了兩個人一個是“石邸”餐廳的服務員,另外一個是“家得寶”百貨的收銀員他們是組織中職位最低的兩個人,但是由於他們的所作所為:一個被提拔成了高管,而另外一個卻為自己的組織贏得了高利潤,雖然只用了自己兩塊錢但是卻為客人解決了相對自己來說比較棘手的問題,其實有時候大家都會有這種想法:人家都不去做的事幹嘛自己要去做呢?大家都不做自己做應該也不會有什麼用處吧?這種心理我自己也有過,老是想隨波逐流跟著大眾走,因為總是感覺自己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看了這兩個故事讓我體會到了個人力量的偉大。而作者恰恰也是為了表達給我們這種意念。同時也讓自己明白了一個早該明白的道理:“不管你身兼何職,服務員也好工人也罷,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的職業而影響自己的責任心。說不定你的一次不經意間幫人家的事就能給組織帶來不可預料的利益抑或是給自己的前途又開拓了一條大道。總的來說責任心是企業部門和組織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書中作者還說出了現在人的通病:總是想試圖改變別人,把別人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特別是領導與下屬之間,許多領導總是想把自己的員工改變成自己心中的樣子,很多父母總是想把孩子改變成自己心中的樣子,很多老師又想讓自己的學生全都聽話,他們總是想依照自己心裡的想法改變別人卻從沒產生過要改變自想法,所以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努力總是白費,因為作者說了一句話:“一個人是無法改變別人的,除非當事人自己痛下決心才能徹底改變自己”。所以領導的、父母的、包括老師的努力才會白費,因為他們從來不從自身找問題,曾經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最後也是以失敗告終,那個時候自己還不明白為什麼今天看了作者說的這番話之後才如夢初醒。所以大家因該都明白這個道理了吧:“不管怎樣你都不能把一個人改變,有時候可能個別人會因為自己的一句話改變一陣子,但是絕對不會改變一輩子,只有思考自身的問題所在從自己改起才能更好的從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

  簡單的說下作者說到的“小媳婦心態”想必大家都知道什麼意思,用最貼切的一句話來形容吧:就是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做什麼事都推三阻四的,不乾脆,總是想東想西的,自己沒有一點主見。作者說到一個從軍十年的軍官在部隊時領導分下來的任務總是隻有一句簡單有力的回答“保證完成任務”,但是他棄軍從商之後卻發現自己開始變的有點小媳婦心態了,他對自己非常不滿意,其實大家不難想象一個在軍旅中磨練十載的軍官,到最後還難逃“小媳婦”的想法,可想而知現實中的人有多少都是“小媳婦”心態啊,所以作者才會說大家都要提防”小媳婦“的入侵。因為有這種想法的話可能什麼事都辦不好,更可能因為自己愛抱怨愛從別人身上找問題的性格導致自己掉到一個壓力的漩渦時就很難爬出來了。

  關於書中寫到的飛行員父親在飛機出現故障時對女兒說的俏皮話來說,給大家詮釋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不要在別人遇到問題時自己就在中間散播一些根本沒有的謊言,或是把小問題說大又或者把問題的嚴重性提高。搞得大家緊張兮兮,最後什麼工作都做不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落井下石”。像飛行員爸爸對女兒說:“親愛的,引擎不動了,看來我得用不同的方式來開這架飛機了”。那麼危險的情景父親還用那麼逗趣的話來說,為的就是消除女兒的恐懼心理。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在一個人出錯時在說些本來不會發生的事了,多給別人一些鼓勵才能獲得更多更好的友誼。

  關於壓力作者也有提到,作者說壓力是一種選擇,何嘗不是,自己親身經歷過,在自己對工作有壓力的那段時間,甚至想過要離職,但是事實證明我我最後還是選擇克服壓力,那時自己也老是想為什麼不好的事總是找到我呢?越是想就越覺得委屈到最後自己竟然到了想走的地步。最後在鵬喲的幫助下我克服了仙子阿看來根本不算壓力的壓力,所以由此大家可以看出不同的解決壓力的方法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書中還說到關於與人處事的方法,等等、、、太多太多我很樂意推薦這本書給迷茫的朋友們看,看完之後有太多的感想但是今天就寫幾個自己認為現在比較有用的道理吧,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明白了很多問題。例如:“我也總是喜歡從別人身上找問題,我也喜歡推卸責任,我也喜歡說些人家不愛聽的話。在沒看這本書前可能我還沒那麼深的意識,但是現在我敢肯定自己已經知道了自己該怎麼做了。所以朋友們閒暇之時不免也看下此書相信你會像我一樣受益匪淺的。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4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是任何一個組織執行中都應關注的深層意識問題,對如何重新認識一個組織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難解之題亦有啟迪。作者約翰。米勒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敘事風格講述了一個深層次的組織問題。《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深入淺出、事例生劫,以如何提高組織內部成員的個人責任意識為核心,並把核心問題聚集在組織成員的個人責任意識的養成上。個人責任意識的缺乏導致推諉、抱怨、拖延、執行不力,任何組織或個人,如果沒有強烈的個人責任意識都不可能達到預期目標實現願景,在市場競爭中取勝。

  QBQ透過改進個人問話的方式,提高個人責任感減輕壓迫感培養個人勇於負責任的精神,使企業受益同樣使個人也從中受益。在工作和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樂趣,關係更健全更融洽,生命更充實、更愉悅。對於那些錯問題“這不是我的錯”、“到底是誰造成這些問題”這些問題不但暴露出個人缺乏擔當,並直指許多問題的核心,不在問題的本身,而是問題背後的問題。問題背後的問題應該以“什麼”或“該如何”這兩個詞發問,而不是用“為什麼”、“什麼時候”或“誰”。在所有問題中包含“我”字在內,而不是隻包含“他”、“他們”、“我們”或“你們”。把問題的中心詞放在動詞上,也就是放在行動上。

  QBQ的精髓:“藉由提出更好的問題,立刻作出更好的選擇。”對那些既沒有正面積極的作用,又缺乏行動的問題應選擇拒絕,並提出更好、更有責任感的問題。每個人需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作出最好的選擇並且為自己所作出的選擇負責。

  拖延可能釀成嚴重的後果,會使壓力上升,工作失去信心無法完成組織制定的目標。當事情越積越多時,感覺難以招架,讓每位相關人事身心損失嚴重,我們應在事情還不嚴重時就及時處理掉每個問題,不要拖延,怠慢。

  責怪別人,對解決問題根本於事無補反而合激烈地相互指責、相互抵毀,在人與人之間築起高牆,最終導致一事無成。有責任的人誰都不責怪,包括自己在內。如果我們能停止相互指責,踏實地開始關於個人責任意識的提升與培養,使我們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從而解決當前的問題。在一個團隊裡如果我們經常爭吵、抱怨、推脫、對抗,最終內耗組織的生命力,應同心協力,同舟共濟,把事情做好。

  儘量善用不利的狀況,做出一個最好的選擇,扭轉現狀需要個人負責的精神,並承諾用自己的智力、心力和勞力解決問題,決不爭功諉過。個人責任從我做起,面對現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接受無法改變的人,改變能改變的人。個人責任的重點不是期盼他人首先改變或是改變他人,而是首先改變自己,進而改變現況。我們先從自身做起,尊重和學習每個人的優點和長處,改進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勇於為團隊承擔責任,欣賞團隊中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與優點。不推卸責任和相互指責,那麼我們的團隊會更強大,每個人做的更優秀。

  QBQ的終結目標是“行動”。實踐個人責任的方法是先提煉自己的想法,接著問比較好的問題,最後付諸於行動,只有付諸於行動才能有所收穫。行動中即使蘊藏著風險,但不行動這項方案几乎永遠不可能成為更佳的選擇。

  即使行動導致錯誤,卻也帶來了學習與成長,不行動則是停滯與萎縮。

  行動的結果是解決,不行動充其量是維持現狀,並讓我們一直在過去。

  行動需要勇氣,不行動往往表示恐懼。

  行動建立信心,不行動助長懷疑。

  作出具有積極意義的選擇並決定該做什麼之後,就立即付諸於行動。立即就去執行!行動高於一切!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5

  “為什麼會這樣?”與“我能做什麼?”,這是我們遇到問題之後常會出現的兩種心態。從表面上看,這兩種反應都是自然而發,符合常情,然而往深裡去想,你卻會發現,這兩種想法代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態度。而《問題背後的問題》一書如暮鼓晨鐘,用一種清越敦實的聲音敲醒了我,讓我明白的知道了“提高個人責任意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也有“眾人同心,其利斷金”的說法,可見集體的力量之大。可是如果試想一下,那些負責拾柴的總是想著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斷的抱怨看火的無聊,這把火還能燒的那麼旺嗎?是的,集體是由我們這樣一個個的人組成的,如果人失去了主觀能動性,那集體力量的疊加效果又怎麼能體現的出來?為什麼一個和尚、兩個和尚都有水喝,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呢?這歸根結底還是一個責任心的問題,如果個個“和尚”都是有責任心,懂得主動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平時的工作就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複著平凡的工作,尤其是我們圖書館人。我們每排好一本書,每服務一個讀者,每做完一個方案,無不都包含著對館裡、對崗位、對自己的一份責任。我們的工作,需要一份默默地堅持,還有一份對工作和生活積極的態度。

  在這本書中,有句話給我的啟發最大,就是“把焦點從他人與周遭環境中移轉開,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這才是最有益於問題解決的做法。”

  是的,相較於被動地期望環境向對自己有益的方向發展,還不如主動地改變自己,實際上,人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當我們學會謙遜地生活和工作,為了工作隨時準備改變自己的現狀,包括思想、能力、習慣等等,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付出換來的是個人的進步和境界的提升,這將是我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在仔細地看完了這本書後,有很多想法在腦袋裡轉圈,也有一些東西沉澱在了腦海裡,忽然間記起了前國足主教練老米的那句明言——“態度決定一切!”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6

  這個假期很是充實,春節的到來,讓全家都洋溢在團圓的幸福中,工作中的反思也成為飯桌上的一道佳餚。男朋友的單位這個假期要求所有人看一本書,名叫《QBQ問題背後的問題》,覺得挺有意思,也就一同閱讀。

  讀完這本書耗時兩小時不到,可是仔細靜下心來領悟其中的道理,並寫出一篇屬於自已心得的讀後感著實還費了不少時間。我肯定這時間花的值得,因為從中獲益匪淺。這本書的中心思想不需要我們去提練,就寫在封面上——提高個人意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全書以39個小故事作為切入點引導我們做個有責任感的人,並多次提到“心態”,告訴我們一種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還強調勇於承擔責任的態度,以前我們開玩笑常會說“請你端正態度”,確實是,有正確的態度才會有正確的服從,認真負責的態度是處理一切事務的基礎。

  就我自己而言,自身性格和長期習慣養成了喜歡被動做事的壞毛病。通常一件事兒來了,我的第一反應是等待領導安排,如果不是安排給我,則完全不再去關心了。如果是安排給我了,就被動接受。當然在工作中我也不是一直被動,有些事情當我主動地、積極地去面對時,做完後會發現特別有成就感,而且處理結果都會比那些被動做的事效果要好。相較於被動地接受事物還不如主動地改變自己,實際上,人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我想當學會謙遜地生活和工作,為了工作隨時準備調整自己的現狀,包括思想、能力、習慣。這之後我相信付出換來的就應該是我個人的進步和境界的提升,也是人生中屬於自己的寶貴財富。

  《QBQ》文字不多,道理淺顯卻寓意深刻,帶給了我們一種全新的心態和價值觀,讀起來容易,但真正要行動起來,需要面對現實的勇氣和非凡的毅力。真正樹立起個人責任感的意識或許不能夠在一朝一夕之間,但就像書中所說,“別問什麼時候,都是拖延惹的禍”。就從現在開始,從這一刻開始,從自身做起,從自己崗位的事做起。學會解決問題背後的問題,讓問題不再成為問題。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7

  閱讀了《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受益匪淺,讓我學到了要忠誠於工作、樂於奉獻。忠誠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礎,也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品質。忠誠意味著職責——每個人都要對自我的工作負責,這是忠誠的直接體現。試想,如果大家都不負職責,導致我們的服務態度差一點、我們的服務質量弱一點、我們的辦事效率低一點,那麼,社群工作還能與時俱進嗎?忠誠,既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行動——不要只認為社群工作者的忠誠對社群來說十分重要,其實,社群工作者對社群的忠誠受益的並不僅僅僅是社群,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們自我。因為,一種職業的職責感和對事業的忠誠感一旦養成,就會讓自我成為一個值得別人信賴的人、一個能夠被委以重任的人。

  因此,為了社群工作的完美明天,也為了自我的不斷成長,我要切實加強自我約束,踏實勤勉工作,努力提高自我,做一名稱職的社群服務者;要盡心竭力解決“問題背後的問題”,做一個真正有職責感的、能夠被領導和同事信任的人。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8

  我們經常說,態度決定一切,讀了這本書後我的感受是觀念決定一切,有時觀念小小的差別,就會整個影響事情的發展,導致完全不一樣的結果。每一本好書都會給人帶來很多思考,我從以下幾個方便談一談讀這本書的感受。

  一、學會克服小媳婦心態。

  剛看到小媳婦心態這個說法覺得很搞笑,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怨婦心態吧,什麼都抱怨,總是在喊著為什麼我這麼倒黴老天爺為什麼這麼不公平這樣的話,抱怨來抱怨去,狀況一點也沒有改善。與其抱怨,不如想想自我能做什麼。這樣的小媳婦心態不但對工作和情緒只能帶來負面的影響,而且無助於改善現狀。原因是抱怨時提出的問題既沒有正面用心的作用,又缺乏行動的力量。然而如果從好的方面來想,碰到困難的時候,也是立功的大好機會呀。我們都有選取的權利,並且要為自我的選取負責。既來之則安之嘛,既然躲但是,還不如用心應對。再遇到難題,不如把我怎樣這麼倒黴換成我面臨過許許多多的問題,但大部分我都解決了。

  二、提高行動力。

  書中提到,我們應對任務和困難時,最核心的最就應提出的問題就應是我能做什麼?遇到任何的狀況,先想這個問題。所有的QBQ務必以什麼或該如何發問,能這一分鐘做得事情不拖到下一分鐘,把所有任務一口氣做完是很有成就感的事。事情早晚都得座,做的晚了,說不定會更麻煩。

  三、能改變的只有自我。

  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我的特點,優點缺點都就應去理解。我能控制和改變的只有我,所以不要徒勞的管別人,改變自我比較實際。我們經常感覺不到自我正在意圖改變他人,不知不覺就白費了力氣。我們也不就應試圖改變孩子,而是要幫忙孩子成為他們原本就應成為的人。責怪別人,是在為自我推卸職責。真正有職責感的人,不但不會責怪別人,也不會責怪自我,只會想辦法解決問題。書裡面還說到一個很搞笑的說法,擊敗裁判。我得理解是,要讓自我強大到別人挑不出毛病。

  我們常犯的毛病是,上太多課讀太多書,但是不清楚學習的真諦。學習不只是參與,事實上學習是把明白的轉化為行動。我也會把讀書帶來的思考,變化為我得行動。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9

  我是一名社群負責社保的工作人員,每一天都能做好本職工作,透過學習《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使我更加深刻的瞭解“職責感”“團隊精神”“這事與我無關”等一些事例,使我感到自我缺點和不足之處。

  有缺點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缺點看不到。我認為服從是行動的關鍵,表示我們首先理解這個任務,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做好,這是一個態度的問題。在社群工作中,我不管是否是自我的強項還是弱項都要做好各種工作,尤其是弱項方面更是我鍛鍊自我的機會,把弱項變成強項。總是採取用心樂觀的態度,當理解任務時。又有一次學習的機會,如果持續這樣的心態來對待工作,那麼每件事情都能做的很好。在做事情時,不要有太多的“為什麼”,承認個人職責的存在是一切問題的答案,它需要竭盡全力、全力以赴的完成理解的任務,而不是知難而退、遇事就躲,總是為自我達不成目標找藉口,以致最後別人不敢對你委以重任,莫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10

  在街道王書記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約翰。米勒的《問題背後的問題》,我深深地體會到人要勇於承擔自我應承擔的職責,職責能夠使人堅強。

  過去,我一向認為工作就意味著完成自我的份內事。讀了《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之後,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一個人的工作做的好壞,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有沒有職責心,是否認真履行了自我的職責。書中運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闡明瞭職責意識的有無直接決定事物的成敗,也讓我對文中的“職責”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人的一生務必承擔著各種各樣的職責,社會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職責,對於自我應承擔的職責要勇於承擔,放下自我應承擔的職責時,就等於放下了生活,也將被生活所放下。

  職責能夠使人堅強,作為一名社群的殘協委員,我就應竭盡全力幫忙轄區的殘疾人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瞭解殘疾人的需求,帶給有力的幫忙。這就是我就應承擔的職責。在承擔著職責的同時,我也享受著工作帶給我的快樂。我要不斷的完善自我,為殘疾人事業做出自我的貢獻!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11

  最近公司組織學習《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看了之後感觸很多,收穫也很多。

  這本書沒有長篇大論的講述某某大道理,沒有辭藻華麗的修辭,都是透過一些生活中很常見的例子來闡述一些被我們遺忘的本應當想到的道理、本應當持有的態度。其中的核心就是——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從自我做起!

  我想我們在小時候父母的教育中,學校教師的教育中肯定聽過這些話,可惜等我們畢業走入社會參加工作,慢慢的我們都忘記了,不自覺的陷入了一個不斷遇事抱怨、推諉,職責永遠不在自我身上的思想怪圈。其實我們要記住這樣的至理名言: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只要你真正有了這樣的思想,你會發現,你的思考方式和以前大不一樣,思考的方向、出發點都不一樣了。

  不要把精力花費在沒有意義的抱怨、拖延、推諉上,不要總是想著去改變別人來適應自我,要努力改變自我,練好內功,抓緊時間去做有意義的能夠改變現狀的事,這才是最重要的。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12

  我最近讀了一本是要我們別“問爛問題”、別問“為什麼?”、別問“什麼時候?”等等的書。這本書名叫做《QBQ!問題背後的問題》,作者是約翰米勒。

  約翰米勒是QBQ的創辦人,所以他會寫這本書是當然的啦!內容是在說,開口說話前,不管是問問題還是反駁別人或者是的,都必須有個人擔當的意思在,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別人,更不要有"小媳婦心態",看完這本書就會知道了。這本書其實是給那些上班族、員工之類的人看的,我看是因為我覺得很有趣(雖然有點艱深看不懂),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他是在教我們問問題時,不要問爛問題,不管是問別人還是自己,這個問題裡最好要有:

  一、以“什麼”或“該如何”這兩個詞來發問,而不是“為什麼”、“什麼時候”或“誰”。

  二、包含“我”字在內,而不是“他們”、“我們”、“你”或“你們”。

  三、把焦點放在行動上。比如說,“我能做什麼?”就是最佳範例,這句話以“什麼”這個詞來發問,包含“我”字在內,並把焦點放在行動上。

  攤開這本書時,翻到目錄,你會看到“做更好的抉擇”、“問更好的問題”、“爛水手責怪風向”、“領導者不是問題的解決者”等等的,只要看目錄就幾乎可以知道他在講什麼,所以我覺得很有趣,大家看了也會跟我一樣的,大部分的人看到書的標題是“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大概就會認為它是厚又字很多的書吧!其實完全相反!他不只薄而輕,每一頁的字也不會多到嚇人,還有幾頁幾乎只有三、四行而已呢!也有插圖,不會翻到每頁都是字,而頭痛。每個人其實都很常問壞問題,不外乎是因為怕有麻煩上身,而把錯誤都推給別人,不管是別人的錯或是自己的,都要。

  如果我們遇到同樣的問題,我們是否可以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而不是又把時間浪費在抱怨、責怪......等負面想法裡,永遠找不到出口,這也是我們要的。我看這本書只有三次(第三次目前正在看,第一次我只看有插圖的幾面,第二次才真正看完,看第三次是因為他最後有寫說:““重複”是學習的動力。很好。既然現在你已經讀完本書,請在讀一遍。”你看吧,這就是有趣的地方,哈哈!希望大家多看這本書,真的很好看的喲!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13

  我最近讀了一本是要我們別“問爛問題”、別問“為什麼”、別問“什麼時候”等等的書。這本書名叫做《QBQ!問題背後的問題》,作者是約翰米勒。約翰米勒是QBQ公司的創辦人,所以他會寫這本書是當然的啦!資料是在說,開口說話前,不管是問問題還是反駁別人或者是其他的,都必須有個人擔當的意思在,而不是把職責推給別人,更不要有"小媳婦心態",看完這本書就會明白了。

  這本書其實是給那些上班族、員工之類的人看的,我看是因為我覺得很趣味(雖然有點艱深看不懂),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他是在教我們問問題時,不要問爛問題,不管是問別人還是自我,這個問題裡最好要有:一、以“什麼”或“該如何”這兩個詞來發問,而不是“為什麼”、“什麼時候”或“誰”。二、包含“我”字在內,而不是“他們”、“我們”、“你”或“你們”。三、把焦點放在行動上。比如說,“我能做什麼”就是最佳範例,這句話以“什麼”這個詞來發問,包含“我”字在內,並把焦點放在行動上。

  攤開這本書時,翻到目錄,你會看到“做更好的抉擇”、“問更好的問題”、“爛水手責怪風向”、“領導者不是問題的解決者”等等的,只要看目錄就幾乎能夠明白他在講什麼,所以我覺得很趣味,大家看了也會跟我一樣的,大部分的人看到書的標題是“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大概就會認為它是厚又字很多的書吧!其實完全相反!他不只薄而輕,每一頁的字也不會多到嚇人,還有幾頁幾乎僅有三、四行而已呢!也有插圖,不會翻到每頁都是字,而頭痛。

  每個人其實都很常問壞問題,不外乎是因為怕有麻煩上身,而把錯誤都推給別人,不管是別人的錯或是自我的,都要反省。如果我們遇到同樣的問題,我們是否能夠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而不是又把時間浪費在抱怨、責怪......等負面想法裡,永遠找不到出口,這也是我們要反省的。

  我看這本書僅有三次(第三次目前正在看),第一次我只看有插圖的幾面,第二次才真正看完,看第三次是因為他最終有寫說:““重複”是學習的動力。很好。既然此刻你已經讀完本書,請在讀一遍。”你看吧,這就是趣味的地方,哈哈!期望大家多看這本書,真的很好看的喲!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14

  讀完《QBQ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掩卷思罷,不經意回想起了自我工作以來所走的每一步,豁然之中有一種感悟:成長道路的許多不如意、挫折、失敗,其實都是能夠避免的,只要擺正心態進取應對問題,深層次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解決問題。《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書中沒有多麼深厚的理論,只是在給我們講故事,可是這小小的故事案例裡面隱藏著大道理,也正是這些“故事背後的故事”在教我們如何做人做事。從《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書中的案例均可找到我身上的影子——那就是問題出現後未對自我徹底的剖析、歸納、總結,從中找出原因,進而改善,避免犯重複性的錯誤,而是常常責怪他人,抱怨客觀環境,最終問題重複性的出現,構成惡性迴圈,結果可想而知。可是,《QBQ問題背後的問題》也給我指出了下一步的方向和方法,那就是:第一,進取應對問題,基於職責感做出選擇,用行動改變現狀;第二,深入分析問題背後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深度和徹底性。

  第一,進取應對問題,基於職責感做出選擇,用行動改變現狀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說,這是某某部門的事情,由於他們的失誤導致的,和我們沒有關係。表面上看,這是一種部門本位主義。隱藏在這個問題背後的問題是什麼呢?是我們職責感的缺失和主人翁意識的淡弱,沒有將公司的事情當作是自我的事,而是認為工作上的失誤是“他們的事”。在這種氛圍下,大部分人在等待、抱怨,而不去想我能為改善這種狀況作些什麼。忘記了我們是一個團隊,是一個整體,自我和公司之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作為團體的一員,很少有人覺得:當團體出了問題,我,責無旁貸。爭功諉過正是員工缺乏職責感和主人翁精神的表現,也是缺乏對公司這個大團隊認同的表現。為了自我小團體的一點算不上聲譽的聲譽,不惜犧牲其他同事和部門的名譽,殊不知,這種內耗會嚴重傷害到整個大團隊的形象以及生命力。

  那麼,如何用行動來改變現狀呢?找到問題背後的問題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它的最佳方法!首先要從改變自我做起,把自我打造具有100%職責心的人,敢於承擔!我們也必須從改變自我開始,因為你有時可能無法改變客觀環境,唯一能夠改變的就是僅有自我。不僅僅堅決不允許自我遇事推諉、抱怨、拖延、執行不力,我們需要的是,敢於承擔職責,進取行動,有效解決問題。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要要求別人為你做些什麼,而是改變自我,首先想到的是自我能為別人做些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做個有職責感的人。

  第二,深入分析問題背後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深度和徹底性。

  在我們的工作中,每一天都有無數的問題要應對。有些問題是本來存在的,有些問題則屬於不是問題,是我們個人的心態出了問題,經常會無事找事的搞一些問題出來。可是,就是這些問題破壞了我們本來平靜的工作,帶來無數的煩惱,讓我們的臉上經常不再有笑容,常會覺得這種工作沒有什麼意思,甚至是無聊和糟糕。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靜下心來應對問題,儘管關注問題本身是令人痛苦的,心境自然不會太好。可是,不關注問題本身又如何能解決問題呢?

  問題始終是存在的,只是不一樣的時候以不一樣的方式出現。可是,問題只是個載體,我們除了深入分析問題繼而解決問題,別無他法,要相信辦法總比問題多。應對問題,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問題的七寸之所在,提高解決問題的深度和徹底性。看問題,必須要弄清楚問題的本質,什麼是真正的問題,什麼不是問題,可是我們把它當成了問題,有的放矢解決問題。不能讓問題羈絆住,尤其是不是問題的問題。於是我應對工作中的問題時,首先要釐清問題的本質,沒有必要為不是問題的問題煩惱,將其拋之腦後,然後把真正的問題放在工作的大背景下分析、理解、看待,心態會平和很多,問題就不再是那麼大的問題了,它只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已。這時再關注問題本身就不一樣了,它變得容易理解些,我們就會進取應對。當心態進取後,思維就會活躍起來,有句話叫做“方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就容易找到方法了。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15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主要圍繞個人職責來展開,出現問題,不去抱怨和指責,不要想著去改變別人,我們只能改變自我,試著多問自我:我能做什麼改變目前的狀態?去做去立即行動!把這本書讀後感分享給老婆園園、南寧城市經理黨美濤、同學馬金平孔祥華,分享感言如下:

  恐懼、抱怨的思想時刻充斥我的腦海。每每向姐姐訴苦,姐姐一再訓斥我不從自身找問題。是啊,每每遇到問題,就想著這又不是我的錯,我為什麼這麼倒黴!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問題,只是機率大小而已。

  天天因為怕遇到問題而不去行動,擔心遇到問題就會有嚴重後果。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每一天活在恐懼之中。其實正如一位教師說的,走在大街上被車撞到機率是有的。一味擔心這個機率而不走路、上街,那麼生活就無法進行。就算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呢?人生就是要冒著風險生活,我們永遠不明白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有幾個點寫的一針見血,一是人們普遍在選擇所謂的舒適區;二是如何改變自我,不去抱怨,在公司擁有的平臺框架內去獲得成功。目前整個社會節奏偏快,就會導致社會風氣偏於浮躁,在工作上都選擇成為差不多先生,對於自身工作要求太客氣,對於相關協調部門工作又過於苛刻,把這個狀態反過來,天下太平!所謂企業最大的成本就是花在改變員工的思想上,一個成功的企業會把成功歸功於企業文化就是這個道理了,前段時間有句話很火,也想分享一下: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

  所以還是要行動,在行動中產生力量。即使遇到問題,也不用怨天尤人,找出問題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努力行動,改變自我!

  看了這篇文章感觸頗深!一針見血的描述了一個人的靈魂本性。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懶惰,怠慢的思想,遇到問題事情總是拖拖拉拉,殊不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付出終會有回報的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16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以一種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敘事風格講述了一個深層次的組織理論問題。全書深入淺出,事例生動,核心僅有一個:如何提高組織內部成員的個人職責意識。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誰為此事負責?為什麼他們總是不能做得好些?為什麼我們必須忍受這樣的變化?這些問題看似理由充分,情有可原,卻暴露出個人職責意識的淡薄。個人職責意識的缺乏,導致了推諉、抱怨、拖延、執行不力,成為社會的一大流行病。如果沒有強烈的個人職責意識,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可能到達目標,實現願景,在市場競爭中取勝。所以我們要逐步學習和實踐QBQ式的思考方式,先修煉自我的想法,之後能問較好的問題,最終付諸行動,選擇做一個有職責感的人,從工作和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樂趣。

  一、修煉自我的想法

  有一句印度格言是這樣說的:“看著你的想法,它們變成了言語;看著你的言語,它們變成了行動;看著你的行動,它們變成了習慣;看著你的習慣,它們變成了性格;看著你的性格,它們變成了你的命運。“所有的念頭和想法源自於我們的內心,不斷累積就構成了今日的這個自我。

  而工作是一個施展自我才能的舞臺。我們寒窗苦讀來的知識,我們的應變力、決斷力、適應力以及協調本事都將在這樣的一個舞臺上得以展示。除了工作,沒有哪項活動能供給如此高度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以及如此強的個人使命感和一種活著的理由。在平日的工作中,我們需要珍惜每一次與客戶相遇的.機會和瞬間,創造獨一無二的服務與體驗價值,在此同時也正考驗著每一位夥伴,是否能夠發揮公司和營業部的主人翁精神,承擔起樹立公司、營業部和個人品牌的職責意識,承諾用自我的智力、心力和勞力,進取主動地解決問題,並從中獲得提高和成長。

  二、能問較好的問題

  遇到問題,許多人都會在第一時間,按照以往的固有思維模式,對外界事物做出負面的反應,在腦海中浮現出“錯問題”。可是,如果我們能夠在做出選擇前,慢10秒,以客觀辯證的思維方式,再認真研究一下問題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或者說導致問題的真正本質是什麼,然後再修正自我的想法,提出更好地問題,那麼將有助於我們在問題中尋找到正確的答案。

  那如何分辨問題的好壞?比較好的問題究竟“長”什麼模樣呢?QBQ有三項指導原則:

  1、以“什麼”或“該如何”這兩個詞來發問,而不是用“為什麼”、“什麼時候”或“誰”;

  2、在所有問題中包含“我”字在內,而不是隻包含:“他”、“他們”、“我們”、“你”或“你們”;

  3、把問題的中心詞放在動詞上,也就是放在行動上。

  在平日的工作中,有夥伴經常會抱怨:公司的薪酬為何這麼高?我們要到什麼時候,才會更有競爭力?其實這些問題能夠用QBQ的正確問題來代替:我該如何為我的客戶提升附加價值?我如何能基於現狀找到更有吸引力的賣點?當我們把焦點從他人與周遭環境中轉移開,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頭,擺在如何將力氣與精神用在力所能及的事物時,將大幅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使我們的工作更簡便、更歡樂,最重要的是有益於問題的解決。

  三、付諸行動

  馬克·吐溫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改變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想要感覺安全無虞,去做本來就會做的事;若想要真正成長,那就要挑戰本事的極限,也就是暫時地失去安全感,所以······當你不能確定自我在做什麼時,起碼要明白,你正在成長。的確如此,即使行動導致錯誤,卻也帶來了學習和成長,不行動則是停滯和萎縮;行動的結果是解決,不行動充其量是維持現狀,並讓我們一向活在過去。

  在平日的工作中,參加太多的研討會、上太多的課、買太多的書,可是,學習並不只是參與,不只是獲取知識,學習是一種改變,把明白轉化為懂得,把懂得轉化為行動,把行動轉化為智慧。

  我們十分喜歡書中的這兩句話:“有職責的人會責怪誰?誰都不怪,甚至包括自我在內。”作者還改寫了美國著名神學家尼布林著名的祈禱文:“願上帝賜我平靜,理解我無法改變的人;願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人;願上帝賜我智慧,瞭解我自我這個人。”

  QBQ代表一種全新的心態和價值觀,應當說這些道理並不深奧,但真正在實踐中行動起來,需要應對現實的勇氣和非凡的毅力,真正樹立起個人職責感的意識,提出正確的問題,以良好的心態從容應對挑戰,這就是QBQ的精神。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17

  閱讀了《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解答了我工作中很多困惑。如何提高職責意識是一切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是本書的核心,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方向。當我們為問題而到處尋找客觀原因或尋找藉口時,想想這句話,我們是否就應感到羞愧呢?

  社群工作紛繁複雜,每當我們為某些事忙得焦頭爛額時,每當我們為別人的失誤而善後時,我們就應怎樣做呢?很多人選取責怪,責怪別人沒潛力,責怪同事間溝通不好,責怪領導沒有正確指導,責怪社群的人手太少等等。對於此類情形,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想做什麼?改變世界嗎?當然,世界是能夠改變,但我只能改變我自我的世界。我們會想到很多辦法來解決問題,但是這些方法的前提就應是能改變的只有你自我!任何時候,我們都就應從自身做起,透過改變自我而改變世界!

  不要低估個人的影響力!作者為這句話舉了個很好的例子:一家百貨公司,因為一個收銀員在應對問題時改變自我,解決了問題的同時也為公司帶來了一單可觀的業務。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改變自我的時候,真的能夠改變世界。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18

  讀了《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的問題以後,我深深的體會到,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不是智商,領導力,溝通技巧,組織能力,而是責任!一種努力行動,使事情的結果變得更積極的心理。看起來QBQ不過是怎樣去提出好問題,避免錯問題,但是要做到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還需要每一位團隊成員去用心慢慢體會。責任是使命的召喚、是能力的體現、是制度的執行;也是國家、組織、個人都能各盡其責、各司其職,我們的社會才能快發展,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富強。責任使人充實,快樂,高尚!

  從短期來看,承擔責任者損失嚴重,而推卸責任者毫無損失;但是從長遠來看,一個國家,一個單位、甚至到個體的我們,勇於承擔責任是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是單位良好氛圍的極大發展,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中國人遇到問題或者出現問題,第一反應是首先要找到自己跟這事無管的種種理由,這就跟找“不在場證據”一樣。而一旦某事成功之後,卻能扯出一堆人,比如領導等等!這種思想也深深的影響著中國的企業,影響著中國的員工,而這本書以故事的形式告訴了我們這些現象,給了我們很多的警醒!

  社會上,遇事推諉、沒有個人責任意識的人並不少見,抱怨別人一無是處的人也不稀奇,不知上進不肯學習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要找一個肯吃苦耐勞、肯學習又認真負責,還具有創意,並凡事以服務為中心的人卻少之又少!要做一個混同一般的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其實也並不難,就是觀念轉個彎,態度調整一下。

  我個人認為凡事在於“態度”。當一個人的態度出現差池,哪怕他再傑出,都有不為人認可的部分。雖然說QBQ是一套關於處世的工具法則,但是書中更強調QBQ的優勢實踐原則就是“態度”。態度擺正了,可說是成功者為成功找方法,而態度不正確,就叫做失敗者為失敗找理由。

  要是自己能管的問題,不就不是問題了嗎?我們總是把全部的力氣用在對付別人身上,也許從未試過“想辦法對付自己”這個方式。當你把所有的力氣花在別人身上時,你會發現,問題總是永無止境。如果你換個角度,把力氣用在對付自己的缺點上、用在自我提升上,頓時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因為你將會變成一個消融問題的人,而不是窮於應付問題的人。

  在個人責任的問題上,任何人沒有理由給予自己推脫的理由,在統計工作中、在與企業的交流中,要找到自身切實的問題:為何報表遲遲未報?是不是自己在時間問題上催促的不夠及時?為何企業答應填報卻無動靜?是不是自己在填報資料的問題上沒有表達清晰……等等這些為什麼,在問到自己這些問題的時候,就要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把責任與義務連線在一起。

  這本書的開頭,有句話是我十分喜歡的,“願上帝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人;願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人;願上帝賜我智慧,瞭解我自己這個人。”

  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們都要抱以平靜的心態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人和事,在勇氣的基石上,去改變自己能夠改變的人和事,在智慧的陪伴下,把自己看清楚看透徹。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自身的責任感和責任意識無限擴張到生活中與工作上,用理想和信念來支撐自己的精神,挺立在具有個人責任感的人生中。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19

  半個月前,新偉街道王書記組織全體工作人員共同閱讀了《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書中透過大量的真實案例讓我明白,“提高個人責任意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以往,我們也會像書中所說的那樣在遇到問題時不願意承擔責任,互相推諉或找藉口,會出現“誰為發生的問題負責?”“為什麼壓力總是找到我?”“我怎麼會碰到這麼倒黴的事”等等之話。書中告訴我們應該換一個角度多想想“我如何能夠改變現狀?”“我能為此做些什麼?”等有助於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其說一些無聊的話,責怪他人,還不如主動地改變自己,實際上,人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當我們學會用書中介紹的方法去思考對待問題,做一個真正有責任感的人,謙遜地生活和工作,我們就會發現,個人的進步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是我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我是一名剛調到公園社群的新人,對新的工作和周圍的事都很陌生。在新的工作環境中,我結識了很多新的面孔,得到了她們無私的幫助。我會盡快融入這個集體,盡職盡責的做好本職工作,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為轄區的百姓做好事辦實事,透過不斷的學習,從“我”做起,提高自我責任意識,做一名合格的勞動保障協理員。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20

  近期,讀了約翰·米勒的《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我深深的體會到,決定一個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智商、領導力、溝通技巧、組織能力、控制能力等,而是責任——一種努力行動、使事情的結果變得更積極的心理。提高個人責任意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作為教師,我自問:我能教什麼?我想到的三個答案都是涉及的個人責任的問題。“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作出選擇,不但有責任為自己作出最好的選擇,而且要為作出的選擇負責。”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們要為學生負責,要為自己工作的這個團隊負責,更要為自己負責。我們主動地在教學中去做一件事,肯定會碰到困難,也許還會失敗,但至少我們也得到了一份經驗,今後的工作會少走彎路,會信心更足。

  書中的一組填空題填令我印象深刻,我填了一下:“無能的老師責怪學生,無能的業務員責怪顧客,無能的父母責怪子女或老師,無能的經理責怪員工,無能的員工責怪上司,無能的青少年責怪世界!”責怪只能擾亂我們的思維,使我們手中的工作變的更糟,使我們的心情變的更壞。在一個團隊中大家互相關心、互相協作、互相支撐,就沒有辦不好的事。

  我們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我們需要的是責任,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該為這份選擇負責,否則會一輩子不安心不順心;我們需要的是合作,辦好教育,必須是一所學校的全體員工通力協作、互相支撐才能把工作做好;我們需要的是共贏,伴隨著學校發展,我們的每一位教師都能夠獲得好心情,感受成就感。

  在書的最後作者提到“學習並不只是參與,聽或讀,學習也不只是獲取知識。事實上,學習是把“知道的”轉化為“行動”,所以,學習是一種改變。”作為團隊的一員,我願意、也有信心為團隊改變自己以肯定的態度接受工作任務、積極樂觀的面對工作,和團隊一同大步邁進。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21

  盛世逢奧運,時代卷冊描繪著公元2008年中國的輝煌,書寫著撼動世界的文字:世界有“我”——-中國強。盛世看中國,在舉國上下同賀中華民族取得這一歷史性勝利的同時,每一箇中國人的責任意識發揮到了極致。賽場上,每一名中國運動員昇華個人責任意識,為自己,更為心中那強大的中國奮力拼爭,奪得了一場又一場振奮人心的勝利;看臺上,每一個為比賽吶喊助威的中國公民,樹立個人的“主人翁”責任意識,遵守賽場秩序,真誠地為每一場比賽,每一個國家而喝彩;開閉幕式現場上,每一位參與演出的人員,強化個人責任意識,認真圓滿地完成自己的角色互動,為世界展現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恰如QBQ的第二條指導原則所言,所有QBQ都包含“我”,而不是“他”、“他們”、“我們”、“你”或“你們”。包含“我”字的問題,把焦點從他人與周遭環境中移轉開,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這才是最有益與問題解決的作法。你我無法改變他人,也往往無控制環境與結局,我們真正能夠掌控的,唯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動。一旦把問題的焦點,擺在如何將力氣與精神用在力所能及的事物時,將大幅提升我們的工作執行效率,更不用說使我們的心情更快樂,減少挫敗感了。

  時代發展了,社會進步了,整個社會也呈現欣欣向榮之像,然而在浮華的背後,個人功名和得失牽扯著更多人的心,於是個人的責任意識不強開始蔓延,造成了許多與這個社會不和諧的種種之舉。夜色漸濃,華燈初上,總有種不知名的落寞讓人感懷,總覺得在我們的生活中遺失了什麼東西。殊不知“個人責任意識”的箴言不應被遺棄,更需我們銘記於心。增強個人責任意識,不只是一種生存策略,也是一種美德。一個驕傲的人,一個責任心不強的人,一個鋒芒畢露的人,最終常常被降到卑賤的地步。

  人類社會的發展一直都處在一種競爭狀態,每個人在自己的生存氛圍和既定環境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煮酒論英雄,品德論成敗。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時代召喚民族產業的振興,作為國家首批151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九三集團肩負著發展中國油脂業的使命,探求民族工業的發展出路的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作為集團的一員應在團結、共進的社會氛圍和集團大發展、快發展的形勢下,結合自己的實際,牢固樹立個人責任意識,不斷提升個人的素質和涵養,不斷審視自己,在言行上不斷完善和修正自己,在業務上不斷積累和充實自己,在未來油脂行業的商戰和整合過程中,用自己的責任書寫青春,為實現九三集團的光榮與夢想而努力拼搏!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22

  今天讀了《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讓我感觸頗深,作者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敘事風格講述了一個深層次的組織理論問題。全書深入淺出,事例生動,核心只有一個:如何提高組織內部成員的個人責任意識問題。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是責任,是一種努力行動,使事情的結果變得更積極的心理。看起來問題背後的問題不過是怎樣去提出好問題,避免錯問題,但是要做到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還需要每個人去用心慢慢體會。責任是使命的召喚、是能力的體現、是制度的執行;也是國家、組織、個人都能各盡其責、各司其職,我們的社會才高速的發展,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富強。責任使人充實,快樂,高尚!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面對問題時,他不會退縮,勇於承擔責任,儘管有些錯誤不是他份內的事情,但他都敢於去承擔,而不是推卸責任,不怕麻煩事情找上自己。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勇於從自身找問題,其實大家看看自己身邊的人,甚至包括自己,大多數經常抱怨這怎麼的不好,那怎麼的不好,但是他們很少說自己的怎麼樣,自己錯在哪裡,他們經常要求別人怎麼樣,就是不敢於承擔責任,不敢於承認問題是出現在自己身上。在面度問題的時候,有責任的人責怪誰呢?誰都不怪,包括自己在內。他側重的是解決問題,問題已經出現了,與其在這責備誰浪費時間,還不如抓緊時間去解決問題,如今的社會看中的事情的結果,在乎的事情是否完成。

  責任意識也就是態度,是任何事情成敗的關鍵,良好的態度,表示了一個人或一個集體做事的動機,才會有積極向上的動力;有了良好的態度,我們才能努力工作,積極進取;我們才能有把事情做好的決心。我還記得我們高中的時候,每天讀的口號:時間是生命,態度是根本,方法是靈魂,紀律是保障。他們伴隨了我們整個高中生涯。態度是根本,可想而知態度決定一切,做任何事情,一旦態度不端正,老要說或想“為什麼”,“為什麼又是我”,不是想著怎樣在我的本職崗位上發揮創造,只是想著怎樣把這一天混完,這樣的工作態度或處事態度,怎麼能把事情做好,我想是比較困難的。

  因此,對於我們這些剛入職場的人來說,責任感尤其重要,不要推卸責任,要用自己的責任感去挖掘問題的所在,從而學到更多的東西,豐富自己的人生。

  問題背後的問題塑造是個人責任意識問題。個人責任意味著從“我”做起,面對現實,我們惟一能改變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全都在實踐著塑造自己、而不是企圖去改變他人的想法與行動,那麼世界將因為我們會變得更加美好。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23

  在現實生活中,個人責任感的缺失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推諉、抱怨、拖延與執行不力這些都是組織內部的通病,而缺乏責任意識的組織和個人將無法達成目標、無法在市場上與競爭對手一較長短、無法實現願景,更無法讓個人和團隊更上一層樓。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給了我們解決的方法,要我們別隻是把“團隊合作”掛在嘴邊,而是問:“我該如何貢獻一己之力?”以及“我要如何改變現狀?”

  本書以簡明有趣的故事與易讀的篇章,教授讀者嘗試一種實用的方法,將個人責任意識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全書的主旨:找出問題背後的問題,其主要實質是強調個人擔當,也就是增強個人的責任意識。我們可以解讀為:要去找出爛問題背後的好問題。所為爛問題,就是哪些推責、抱怨的一類問題;所謂好問題,就是正面的能夠迅速付諸行動的型別。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提出三項指導原則:

  1、著眼於解決問題而不是推責。以What或How來發問,而不是WhyWhen或Who。

  2、強調個人擔當。主詞用“我”,而不是“他們”、“我們”、“你”或“你們”。

  3、把焦點放在行動上,而不是“該誰做”或“誰做錯了”。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我們雖然不一定問得出口,但卻有意無意在心裡發問的問題,並且給出了答案。比如,有擔當的人怪罪誰呢?誰都不怪罪,包括自己在內,千萬不要小媳婦心態的自憐自哀。我們個人能改變組織中的什麼事情呢?只有一項,那就是自己,不要再去想要改變別人了,用心反思自己,並著力改變自己。如果組織不再是我們達成人生目標的媒介,那有何必繼續呆下去呢?如果值得待下去,那就拿出個人擔當,努力改變吧!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一書的終極目標便是行動。先修煉出自己的想法,接著問比較好的問題,最後付諸行動。所謂的學習,應該是把“已知”轉化為“行動”,所以,學習是一種改變。

  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溼潤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其實你自己必須是那團溼雪,最好邊走邊加上更多的雪,因為你不會再回到山頂,而生命就是這樣運作的。

  不要去理會別人的眼光和喜歡比較的心態,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24

  《問題背後的問題》是一本實用教材,書中簡潔、明瞭、便於行動的QBQ的原則,提供了一系列將個人責任意識融入日常工作與生活行為之中的方式。相信我們透過深入學習、領悟這本書,瞭解並實踐這些有助於提升和培養個人責任意識的有益方式,對於改進工作,改善生活無疑會取得較好的效果。但這本書或許限於篇幅也留下諸多遺憾:該書僅從技術層面上或者說僅從溝通技巧與工具方面提供了提升和培養個人責任意識的思考方式和解決途徑;它指出了組織內推諉、抱怨、拖延、執行不力、目標不能達成等許多問題背後的核心問題是缺乏個人責任感,並給出了“做個有責任感的人”的方向指引以及提出了“個人責任感的不同,造就了個人事業的不同”這一十分重要的命題。但不足的是,該書未能就“個人責任感從哪裡來?”這個更為重要的命題予以充分關注和深入探討。

  如果說問題背後的問題是缺乏個人責任感,那麼,個人責任感背後的責任或者說個人責任感背後的問題是什麼呢?《問題背後的問題》一書就此提出了一個較好的分析視角:“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做出選擇,不但有責任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而且要為做出的選擇負責。”對了,個人責任感與個人的選擇有關!但是,個人責任感究竟與個人的那些選擇有關呢?該書對此沒有進一步地論及。我個人認為,從個體因素角度分析,個人責任感與個人選擇的人生願景、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從事工作崗位的角色定位有關。

  首先,一個人是否具有人生願景,或者說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願景,對一個人是否具有責任感或者責任感強弱至關重要。人生願景是講個人對自己人生的企圖心或決心,以及達成個人企圖應有實踐或行動的意志。人生願景是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作出正確選擇的前提。“我們無法改變人生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無限拓展生命的寬度。”一個人一旦擁有了自己選擇的美好人生願景,就擁有了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積極有為的陽光心態,也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最好的選擇,並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和卓有成效,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而美好。

  其次,選擇和堅持執行符合自我人生願景、社會需要以及適合自身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是決定個人責任感強弱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對自己的職業興趣、偏好和理想都不清楚或缺乏規劃的人,一個奢望成功人生卻才疏學淺、無一技之長的人,一個無所事事、浪跡天涯的人,它能夠在工作中真正負起責任,或能指望他成為一個具有責任感,願意並努力“從我做起,改變現狀”的人?

  第三,一個人對在組織中所擔負崗位的角色認知或曰角色定位也是個人責任感的重要影響因素。該書在《“錯問題”大全》一節中指出:“每個人在一生中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每個角色各有挑戰和挫折。”那麼作為一名組織成員,特別是在組織中擔負一定管理職責的成員,他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崗位及其責權利規定的認知程度和工作心態,決定了他對工作、對挑戰、對改變現狀、對創新的責任態度以及負責精神。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對自己的企業或組織不認同、不熱愛,對自己正從事的工作無認知、無興趣的人,會對工作投入激情,會對工作負起責任?相反,如果一個企業或組織中的每個員工都能把眼下所從事的工作與自己的人生願景以及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聯絡起來,自覺堅持“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自主追求“每天進步一點點”,就一定會自覺養成該書提到的“承諾用自己的智力、心力和勞力解決問題”的主人翁精神和“我為你服務,好讓你成功。”的“領導”意識,那麼企業或組織中的很多問題也就不會成其為問題了。

  當然,一個人有了上述三方面的認知和選擇還僅僅是具備了提升和培養個人責任感的充分條件;一個組織成員的責任心大小、責任感強弱還需要與組織層面的必要條件契合。組織的願景、文化、發展路徑、社會形象以及履行社會責任的所作所為如果不能與組織成員個人的人生願景、職業生涯規劃無縫對接,如果一個組織不能為組織成員增長才幹、施展才幹提供平臺,要奢望組織成員在工作中具有責任心、富有責任感是不現實的。

  做個有責任感的人,既是個人一生的選擇題,也是組織管理者們現實的管理課題。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25

  在我讀過《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本書時,在自我的看法本書中有太多的"為什麼"表示的是本人的軟弱和小媳婦心態",是要"該怎麼做"而不是"為什麼?"。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個人責任的存在,態度決定一切,這是本書所說的一切。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強調做事情的態度和原則;該書具有大量案例,來告訴人們不要有太多的“為什麼”,“沒有任何藉口,沒有任何理由”怎樣去學會,去選擇,去懂得取與舍。那麼,怎樣做到沒有“為什麼”等相關的一切問題?關鍵在於態度,在於學習,在於行動,在於自己心靈的一些引導,就是勇於承擔責任的態度。只有勇於承擔責任,才能正確的服從,然後在執行的過程中竭盡所能達成目標。當然責任必須限定在責任承擔者的能力範圍之內才合乎情理,而且必須與這種能力的有效運用程度相關。

  沒有“為什麼”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服從。遵照指示做事情,遵守流程去工作,就象本書中所說的全心全意的去遵守組織的價值理念,只有在事物的執行過程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組織的價值觀念、運作方式,和長遠的發展趨勢,做到在處理事物過程中思想和意識的舉標。服從是行動的第一步,表示我們首先接受這個任務,然後再談其他的問題,這是一個態度的問題。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不管是否樂意,心情好壞,總是要面臨上級交辦的任務,而採取積極樂觀的態度,保持一種愉快的心情是必須的。當接受任務時,就象本書所說的,何不這樣想“啊,我的運氣真好,又有一次學習的機會”。如果保持這樣的心態來對待工作,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做的呢!,我們為什麼要和自己過不去呢?。態度決定一切;因為它決定的是思維,是一種意識,是一種心靈的喚醒,有這樣的意識。你才有一種行動,舉止,例外才能給予自己與社會一種規範,“沒有任何藉口”要求我們從以積極的態度,勇於承擔責任做起。在接受任務時只需要一句:“Yes,sir長官”向解放軍學習的這樣話題……

  認真、負責的舉動是處理一切事務的基礎,當我們服從,接受一個任務時;如果我們沒有責任心,沒有一種使命感,不認真做事,則不可能將事情做好;但首先要做好人了,那就是這樣做好自己,就是對自己負責,如果老是不能做好事情,就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那麼我們在公司的存在就有一定的問題。隨時有可能失業。《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告訴我們,在做事情時,不要有太多的“為什麼”,承認個人責任的存在是一切問題的答案,但它要有假釋,要竭盡全力、全力以赴的完成接受的任務這樣一種精神,而不是知難而退;遇事就躲。總是為自己達不成目標就跺的這樣心理,在人的一生中,俗話說“沒有過不去的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些話說明一個道理:我們在處理任務時往往不是不能成功,而是可能有暫時的失敗;而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的;只是我們暫時沒有找到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而已。如果我們盡心去做,相信最終自己大都能成功。如果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該怎麼辦呢?“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永遠對自己說“我是人才,永不言敗”這樣的信心,這樣的活力,激情,這樣自己就會慢慢的成功!你就會在工作之中學習到尋找到很多樂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