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的讀後感範文
《自私的基因》的讀後感範文
英國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在1976年出版了這本書,此後它被翻譯成25種文字、全球銷售超過一百萬冊。它講了兩個觀點,一個比一個可怕。
基因
生物學上,基因是演化的單位。生物體是受基因控制的生存機器。基因是主宰是程式設計師,人類本質上說都是受一堆程式碼控制的機器人。比如為什麼雌性求偶期間通常會有很長的考察期?為什麼雌性和雄性又普遍採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延續基因?為什麼家族成員會照顧有親緣關係的未成年成員?很遺憾,這些都有演化生物學上的解釋。
這有些冷冰冰,卻通常沒有大問題。大問題出在基因和生存機器利益不一致的時候。比如當週圍環境劇烈變化時,人類在現有的基因指導下的決定雖然依然利於現有基因,卻很可能已經不再適應這個環境,不利於生存機器的生存。比如為什麼我們覺得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好吃?因為相對人類演化的漫漫歷史,有充足的食物供給的階段是極其短暫的,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下,會引導人類多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基因存活了下來。控制熱量攝入難,是因為我們是在抗拒基因的控制…
模因
單單這樣顯然還不能稱作hard模式。人類同時還在文化上受模因(meme,這是道金斯在這本書裡創造的一個概念,之後被廣泛使用)控制。模因是文化演化的單位,大腦則是模因的生存機器。
和基因類似,模因一旦被創造出來就不再受生存機器的控制,而是依靠自己的保真度(copying-fidelity)、多產性(fecundity)和長壽性(longevity)經社會選擇而演化。而不同在於,基因需要透過生殖傳播,模因的傳播渠道則多樣的多。這代表著模因進駐腦子的過程和寄生差不多。基因搶佔的是染色體上的位置,而模因,按照道金斯的說法,爭奪的是人類的注意力和記憶力。作為堅定的無神論者和無神論傳播者,道金斯在這裡用了宗教的傳播作為例子。
從初版至今將近四十年的變化,似乎人類大大地給模因疏通了傳播管道,而給自己挖了個大大的坑。莫非這又是模因演化的成果麼?!
小結
《怎樣閱讀一本書》的作者曾經談到,讀書的重要步驟之一就是和作者在關鍵詞和論述的含義上達成一致(come to terms on key terms)。缺少這個前提的支援和反對都不紮實。有時候反覆閱讀之後理解了作者很重要的一段論述,接著想到一個問題,翻了頁發現這正是作者接下去開始回答的問題,頓時感到隔著時空和作者的`腦電波接上了頭,也證明對前一部分的理解到位,抓到了作者的思路,好像小時候看到考題就抓住了命題人出卷的意圖。
通常這是讀書最美好的時刻,然而這本書裡這樣的瞬間讓我直冒冷汗。一方面作者思路清晰、表達順暢,哪怕很複雜的概念也解釋的很清楚,可以一直跟得上他的思路;另一方面,我腦海裡一個揮之不去的想法是到底平時我有多少行為是真的受自己的理性,而非被基因或者模因控制的?我一向不認為人類比其他的生物高等多少,並且對人類的設計上各種各樣的不完美有所瞭解,然而這書把我對人類侷限性的理解又推到了新的高度。仔細想想平時“自動駕駛“狀態下的無意識行為,似乎太多可以印證作者的觀點,只覺得寒毛直豎。好在道金斯認為人類還是有希望的!人類唯一的不同在於我們可以利用想象在腦中模擬未來(Conscious Foresight),因此可以做出對抗基因和模因的決定,因此他用積極的語調結束了這本略有些令人低落的書。
作為一個重要的disclaimer,推薦這本書是我本人的意願,而非基因或者模因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