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讀後感

《親密關係》讀後感

  讀《親密關係》這本書是兩個月以前的事情,坦率地講,這本書讀完之後並沒有太深的感觸,甚至每個章節的內容都不曾記得,透過大家的分享討論,又仔細的翻讀後,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婚姻不是愛情,是關係

  在讀這本書之前,始終堅信相愛是婚姻的基礎,也是維持婚姻穩固的重要基石,既然愛了就一定要堅守到底,不離不棄。現在,我對婚姻有了重新的認識,婚姻與愛無關,只和重要性有關。大多數人一生的目標和成功都沒有關係,只是證明自己的價值。當我們說愛一個人的時候,這份愛便賦予了條件,其實我們是在說重要性,和愛無關。所有在婚姻裡發生的矛盾都和愛無關,都是在尋求重要性。

  時而像火焰,時而像冰山

  當你愛那個人的時候,你會覺得他是全世界最棒的人。這個人幾乎完美無暇,沒有任何缺陷,即使看到對方身上的缺點,也都無所謂。當激情退卻,一切歸於平淡,曾經對方眼中的好可能會變成今天的不好,會發現對方身上許多無法接受的東西,當發現這些的時候,對方曾經的美感瞬間蕩然無存,對方又變得一無是處。

  尋求歸屬感、價值感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尋求關注、認同,在尋求對方在乎的同時,就是在尋求自身的歸屬感、價值感。對方的完美與醜陋,本身並沒有變化,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在善變的人心中。由於我們從小生長在愛匱乏的環境中,可以說,每個人都是缺少愛的,我們長大成人後,依然在尋找這種被愛的感覺,從對方身上找尋童年在父母身上得不到的東西,以示自己是多麼的重要。

  觸碰兒時的信念開關

  我們總是試圖從關係中得到認同,讓自己可以回到孩提時代就設下的信念。這些信念將終生伴隨我們左右,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將被引爆。一旦觸碰到這個信念的開關,我們就會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惱火。當我們感受到惱火的時候,我們最常見的反應就是憤怒,以各種抗拒的形式存在,以至於糾結在誰對誰錯的問題上,耗費我們的能量和時間。

  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而婚姻和親密關係,就是讓你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將自己剖開。儘管剝的過程中,會流淚,會痛苦,但這些感受最真實,讓你感受到一種價值感,完全不取決於存在或金錢。你要關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內在,你的情緒與別人無關,要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與旁人無關。任何痛苦、無助都是自己的情緒,不要把這些歸咎到別人身上,更不要抗拒、推開,而是接納它,自己去感受情緒,去拿回那個純粹的能量,靜靜等待。最終將找到有一種愛不取決於外在,不管你是快樂還是悲傷的,那個愛都在。如果能夠去擁抱你的不重要感,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而真正的成功是隱藏在失敗的感受裡的。

  自編自導自演一場戲

  處於親密關係中的我們,總是把自己的脆弱深深地隱藏起來,用面具、用防衛與他人互動,當對方的言語、行動觸碰了自己的脆弱時,我們總是換著防衛的花招與對方周旋。越是親密的人越清楚對方的脆弱點在哪裡,所以總是直擊要害,一招斃命。所以,越是親密的人對我們的傷害越大。

  在舒服的親密關係中,雙方應該是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在這段親密關係中,雙方都能真實的面對最好以及最糟的自己、學習接受和放手,真實呈現自己。學會自由的表達自己。最終找到通往愛和幸福的橋樑。

  化繭成蝶不是夢

  就像克里斯多福老師說,毛毛蟲永遠沒辦法知道、也永遠不會理解蝴蝶的世界,但是,每隻毛毛蟲都可以變成自己的蝴蝶。只不過,在變成蝴蝶之前,自己會先變成作繭自縛的蛹。在繭裡邊面對自己製造的痛苦,任何掙扎或試圖改變的行為都是徒勞的。蛹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放棄所有抗拒、全然接納當下感覺、平靜等待。直到有一天破繭而出成為蝴蝶。

  相愛不是互相限制,而是相互成就。婚姻最堅韌的紐帶不是孩子,而是靈魂上的相依相偎共同成長,婚姻和親密關係的真正目的,是讓你不斷透過伴侶遇到自己並深愛上自己的過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