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後的反思》讀後感範文

《攻擊後的反思》讀後感範文

  在現代社會,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已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隨著這種情況的增多,越來越多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寵愛過多,所以,有相當一部分的兒童有強烈的“自我中心”的態勢,在與人打交道、學習、娛樂、團體活動中,當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會產生髮脾氣,搶玩具,推搡,毆打和其他不利的侵略行為。

  幼兒教育中,在很多情況下,一個經常出現的問題——攻擊行為問題,這種行為對被攻擊者的身體和心理的發展有很多副作用,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往往也困擾著家長,針對這一系列問題,這本書對有關兒童攻擊行為的分類,攻擊性行為理論因素,進行研究分類,在此基礎上做出了全面的討論研究,以塑造兒童良好的行為。從家庭原因分析幼兒問題行為的原因,預防等方面,討論瞭如何有效地干預,以提供建議,塑造幼兒的行為!

  一個幼兒的攻擊行為對其個人的發展的影響是非常負面,同時對於同伴和其所處的集體是沒有好處的,個人的健康成長、他們社會認知的發展,兒童的人格都受到了干擾。自從孩子呱呱落地,家庭是幼兒接觸的“第一社會”,父母是幼兒的終身教師,所以說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因此從家庭教育角度分析兒童攻擊性行為及其干預的研究具有理論上和實踐上的.雙重價值。學習相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探討幼兒的行為,形成有效的干預策略,為今後的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論和實踐依據;可以用來指導實踐,為家庭塑造幼兒的行為採取適當的措施,以提供有效的教育諮詢!

  行為塑造是指在個體在發展新行為的過程中,將新動作在過程中進行一系列的反應逐步加強循序漸進,以養成訓練者所期待行為的整個過程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可以歸納為“故意傷害他人並且不為社會行為規範所認可的行為”,包括故意打,踢,推,捏等其他身體攻擊和哄起外號,等其他口頭攻擊行為。這種行為通常表現為情緒不穩,易怒,衝動,自控能力差,講話像吵架等。

  在過去一個多世紀的研究中,多種因素制約著幼兒的攻擊性的發展。生物因素、社會環境等對幼兒攻擊性行為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作為引發劑,攻擊行為的發展已成為越來越多相關的個體的認知關注。對於兒童攻擊性行為的控制和校正,國內和國外的許多專家和學者,提出了很多更加有力的措施:冷處理、正強化法、獎勵法、榜樣訓練法、懲罰法、換位思考、暫停法等等,另外也有比較多的是從環境和個體方面出發而提出的,如:改變家庭教育方式、創造一個非攻擊的環境、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同情心等。

  家庭教育是教育實踐中的一種,是指在家庭互動中父母對子女的成長所產生的教育影響,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是父母一種永恆的社會義務和責任,在整個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從家庭產生的那一天起,就相應的出現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一種單獨的教育方式,對人的身心發展起著非常獨特且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個課堂,做好家庭教育,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涉及到千千萬萬家庭的幸福,“要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家庭教育是幼兒園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貫穿人們一生,因此又是一種終身教育,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在家庭教育中處於重要位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孩子身上傾注的自然的愛是誰也無法取代的,因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的發展,必將有力的帶動幼兒的健康發展、有利於家長教育觀念的更新、更好的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幼兒的行為塑造影響著幼兒的良好行為、人格和品德的逐漸形成和發展,是學前兒童個性和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幼兒的攻擊性行為不僅會對其自身的健康與發展不利,妨礙了幼兒認知、社會性和個性的發展,而且對他人或群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在家庭中,孩子做錯了事,一定要堅持說服教育,切忌使用打罵的錯誤方法影響幼兒,父母要及時糾正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方法,要注意不要給孩子提供模仿攻擊性行為的機會,及時改變環境中的消極的影響,因為父母的榜樣作用是相當重要的。家長要用足夠的時間和愛,為孩子創造一個友愛、和睦的家庭氣氛和環境!我相信,如果每位家長都能這樣做的話,一定會有效的避免孩子的問題行為,為孩子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