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讓環境活起來為題的記敘文
以讓環境活起來為題的記敘文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觀念的轉變,老師的主導作用漸漸地由顯性變為了隱性,幼兒不再直接面對老師、面對同伴、面對教育要求,而是透過與材料的互相作用去發現、思考、解決問題,積累經驗,變“死環境”為“活環境”。因此,環境的橋樑作用就越發重要了。
說到環境,我們很自然地想到物質環境的創設:牆面佈置、材料投放等等。在開展主題活動時,環境的作用更為重要。我們覺得,環境應該更多地體現互動性,讓小朋友與材料互動、與老師互動、與同伴互動,這樣的環境才是“活環境”,才能更好地發揮教育作用。
“動物”主題開展時,小朋友對動物進行了簡單的分類,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獲得的知識,把動物分成:天上的、地上的、水裡的動物;兩條腿和四條腿的動物等等。而我也按照習慣做法,把相關的小朋友的作品張貼上牆,完成了環境的佈置。但是,漸漸地我發現,小朋友不再關注這些環境,也無法與之產生進一步的互動,這是一個“死環境”,僅僅停留在觀賞的階段而已,沒有更大的價值。
那麼,怎樣才能讓環境“活”起來呢?如何讓幼兒與環境產生互動呢?我們又進行了新的嘗試。我們在區角中投放了許多手工製作的材料,小朋友很感興趣,陸續做了許多小動物,但是,放在哪裡好呢?如果堆在桌子上,會影響小朋友的活動,而且,小朋友提出各種動物放在一起也不合適。於是,搭建一個動物園的.設想提出來了。我們和小朋友一起把各種廢舊的包裝盒連在一起作圍牆和大門,在教室門口搭建了一個“動物樂園”,小朋友可以隨時將自己製作的美工作品和家裡帶來的長毛絨玩具擺放到“動物樂園”裡面去,同時,要考慮怎麼放、放在哪裡更合適?就在小朋友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小動物們有了自己的家,環境也逐步豐富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自主地與材料產生互動,與同伴產生互動,與環境產生互動,他們始終積極地參與。這樣的環境才是“活的環境”,可以讓小朋友產生進一步探究的願望,滿足他們不同層次的需求。
透過“動物”主題的嘗試,我們積累了有益的經驗,也使我們在開展其他主題活動時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