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賓賽的快樂教育》讀後感範文
《斯賓賽的快樂教育》讀後感範文
在寒假期間讀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一書,頗有感觸,對我的教育教學也很有幫助:教育教學任務從本質上說,不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育,它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建設人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這種作用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審美素質的作用也不例外。教師一方面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另一方面又以自身的品德、學識、情操以及儀表影響學生。而這後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
教師的工作物件,特殊的是青少年學生。這些學生,精力充沛,富於想象力,除了旺盛的求知慾外,對美的追求,也是處於人的一生中最為強烈的時期。隨著對外開放和經濟的繁榮,他們的視野更加廣闊,對美的追求更加強烈和迫切。作為教育者的教師,既要感知豐富多樣的美的物件和形式,又要與學生的多方面審美需求進行交流。青少年學生正處在成長時期,求知和成長的願望決定了他們具有“向師性”心理。在這種心理驅使下,他們把所尊敬和愛戴的老師,視為效法的楷模,不僅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且連同教師的品德、情操、儀表、風度、興趣愛好,都對學生產生潛在的魅力,令他們嚮往。優秀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審美素質,成為學生心目中美的形象,具有深刻的陶冶和薰染作用。聞一多、朱自清這樣的一代名師,他們給予學生的教育和影響作用,絕不單單是文學和藝術的知識,而且包含著道德和人格,這是一個遠比傳授知識複雜得多、深刻得多的道德和審美施教與受教過程。因此,從教育實踐上看,忽略教師審美素質的作用,學校培養合格的人才這個根本任務將難以圓滿實現。許多學生一生中的某些興趣、愛好和專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從他們的老師身上得到“啟蒙”的,如文學、書法、繪畫等。很多優秀教師,特別是那些從事班主任、輔導員工作的教師,他們正是在教育過程中,有意或無意地以其自身的審美方面的“某些因素”,對學生施教,寓教於樂,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成效。
一個有著高品味審美修養的教師必然是具有美的師德,這是審美化人格的'外化力量。一個教師,在對學生的慈父慈母般的關心中,在誨人不倦的教學與輔導中,在與學生盡情嘻戲與歡笑中,一定有“一顆美的如水晶般的師心在跳躍”。而這,一定離不開為師者的崇高的審美化人格。有著高品味審美修養的教師,會在他教書育人的每個環節都表現出瀟灑自如的風範。他能寫一手漂亮規範的粉筆字;能畫一幅生動形象的簡筆畫;能使教學呈現節奏感、旋律美而充滿詩情畫意,能讓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而迸發出靈感的火花。他不會用分數來責罰學生,不會在學生面前隨意叼起菸捲、濃裝豔抹,更不會為一個“頑劣生”的惡作劇而刻意回報。他會畫龍點睛地為學生指點迷津,他會娓娓道出讓學生如夢方醒,他會使課堂高潮迭起,生動活潑,他會讓學生高揚創造性思維風帆,千帆競遊。這裡完全不必考慮是用“啟發式”還是“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也不必去刻意追求“演員式”的譁眾取寵,儘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從而取得“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最佳效果。所以說真正具有高品位審美修養的教師,是能在他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中透出卓而不群的魅力而去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使之受到感染和薰陶。
那麼,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要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美呢?一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能使他們愛美的願望和要求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二是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的能力。三是提高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也就是培養學生力所能及地動手創造出自己的藝術作品,並在日常生活方面,在思想行為方面,做一個語言美、外在美和心靈美的人。
對於一個具有較高審美修養的教師,無論傳授哪門課程,都可以把智育與美育結合起來,隨時隨地的以各門具體的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美感,實施審美教育。另外,教師要善於以自己的審美素質影響,自覺、有意識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美育因素,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審美教育,使他們的學習生活充滿歡快和愉悅。
教師具備相當的審美修養,以較高的審美能力、健康的審美情趣,去選擇和接受美的物件,獲得豐富的美感享受,並透過自身的修養影響和塑造自己的教育物件,象藝術家創造作品一樣,塑造未來一代人的美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