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琴文集》讀後感

《陳鶴琴文集》讀後感

  作為我國新教育事業的先驅者、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有著“中國幼教之父”的陳鶴琴先生,他的思想理論是我們幼教工作者必須要了解和學習的。在讀書時,就瞭解過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這次又拜讀了他的《陳鶴琴文集》後,溫故而知新,再加上自己工作後的一些實踐和經驗,我想來談談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

  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的理論有三大目標:

  1. 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2. 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源泉。

  3. 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

  這三條不僅對當時,乃至對今天的幼兒園教育,都有著很大的指導和借鑑作用。我們應把握好這三大目標,對幼兒進行教育。

  一. 我是中國人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我們長久以來一直在做,也是當下必須要做的一項工作,對於一個人來說,“愛國”這一意識如果是從小就有的,那對他今後良好的人格、修養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幫助。陳鶴琴先生在提到“做現代中國人”中提出:要有強壯的身體;有創造能力;有合作的精神;有為社會服務的熱情;心胸開闊和目光遠大。

  大班主題活動中,就有“我是中國人”這一主題,除了一些即有的活動以外,我們也抓住了最近的許多時事,以此為切入點,對幼兒進行教育。大家都知道2008年中國發生了兩件大事,前有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後有北京2008奧運會,前者是讓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為之悲痛和惋惜的,後者則讓世界看到了一個“精彩”的中國。我們就結合這兩件事,開展了一些“我們一起關注災區”,“小小奧運會”等活動。透過關於四川地震的一系列活動,孩子們瞭解到了只有中國人團結合作起來,才能戰勝災難;知道了要為災區人民儘自己的微薄之力,萌發了一定的合作精神和為社會服務的熱情。透過關於奧運會的各項活動,孩子們更明確了有一個強壯的身體的重要性;知道了團體比賽中,只有大家默契合作才能獲得勝利;瞭解了志願者叔叔阿姨們為奧運會做出的貢獻,自己以後也要像他們一樣;同時孩子們也透過奧運親子製作比賽,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孩子們透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正在向陳鶴琴先生的“做現代中國人”靠近,與此同時,也不斷地增強了自己的愛國意識。

  二. 讓孩子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

  陳鶴琴先生認為,學前兒童是在周圍的環境中學習的,而學前兒童周圍的環境不外乎兩個方面:大自然和大社會。我在實踐過程中,也確確實實地感受到,讓孩子走進大自然和大社會的教育不僅孩子會樂意接受,而且教育效果也非常好。由於學齡前幼兒年齡的限制,他們比較容易接受較為直觀的事物,如果我們多帶他們到外面大自然中走走,他們的收穫通常都比在幼兒園的教室裡看著掛圖或是多媒體要多。

  就如在“我愛家鄉”的主題活動中,我帶幼兒去看了天馬山上的斜塔,一路上,他們看到了天馬老街的風貌;一步步爬上了天馬山,在爬山的過程中,他們又領略到了山上秋天的美景;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看到了斜塔,孩子們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紛紛觀察起了斜塔,有的`思考著為什麼斜塔不會倒,有的在數斜塔有幾層,有的要求要和斜塔拍照,有的則提醒其他小朋友不要爬到斜塔的護欄裡去……回去之後,孩子們又開始了自己的探索,蒐集各種關於斜塔的資料,這樣的學習是因為幼兒“親眼所見”、“親身體驗”後自發產生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由於我園關愛教育的特色,在加上我們也一直提倡幼兒能夠走進社群,走進社會,所以我們一直讓幼兒定期去參加“雛鷹敬老”和“陽光之家”的活動,孩子們透過這些活動,瞭解到了一些與他們不一樣的人群,從開始的有些害怕、不願靠近,到後來的每次都會為爺爺奶奶準備水果、節目,為他們捶背捶腿,和陽光之家的哥哥姐姐們一起做遊戲……這些都體現了幼兒關愛情感的萌發和提升,而這也是在教室中無法達成的一種真實的情感體驗。社會是個大課堂,我們要引領孩子們在這個大課堂裡學習更多、實踐更多。

  三. 在做中學、做中教、從做中求得進步

  杜威就曾經提出過要在做中學,而這裡陳鶴琴先生還提出了一個做中教,並在此過程中求得進步,教師和孩子都來做,必要時給孩子提供幫助。“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這是活教育的方法-論,共有十七條教學原則,而這些都是以幼兒為主體的。

  舉例來說:就像在區域活動中,孩子能透過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的區域,並在各個區域中做他們想做的事,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對於有困難的孩子,給與他們積極的鼓勵和暗示,讓他嘗試自己解決,這就遵循了“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的原則,如不能解決的,教師就要提供幫助。又如“教學遊戲化”、“ 教學故事化”、“ 兒童教兒童”等原則,都是以幼兒為主體,突出了“做”字和“活”字,使幼兒能夠在一個處於主動學習的環境下進行學習。

  從陳鶴琴先生文章的字裡行間裡就可以看出他對孩子那份喜愛,對教育事業的那份熱愛。時至今日,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對於我們的工作和學習仍然有著很大的幫助和啟迪。我也將不斷地學習吸收各種有益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斷求索,不斷實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有了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才能為我熱愛的幼教事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