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與大秦帝國讀後感

李斯與大秦帝國讀後感

  1、意料之外的臨終之言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這是李斯退出歷史舞臺的最後一句臺詞,背景是他與家族共一千多人即將腰斬,說話的物件是一同行刑的次子。“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大秦的第一丞相竟會淪落至此!李斯臨終前的這句話給我帶來的心裡觸動不小,不僅僅是因為這位叱吒一生的風雲人物晚年如此悽慘,更多是感佩於生死最後,李斯沒有懷念過往的豐功偉績,而是含笑問了兒子這句話。這句臨終遺言透露出的辛酸悲涼難以名狀,也讓人看到了一往無前的治世能臣李斯真的被打趴下了,也看開了,大秦的氣數盡了。從這句話的側面也能看出,李斯是一個合格的父親,死前不忘用這句話安慰一同赴死的兒子。我想,如果這是一個電影鏡頭,這句話更多是伴隨著李斯回憶年輕時帶著孩子在楚國上蔡逐兔的場景而說出的,或是導演採用一種想象的方式,“宿將還山不論兵”,年老的李斯退休後迴歸故里帶著孫兒逐兔,過著悠哉的晚年生活,笑看風雲變幻。無論是哪一個場景,我相信都足以打動觀眾。

  李斯能發出這句意料之外的遺言,最為重要的原因是此前獄中的酷刑已經把他的意志和尊嚴摧垮,若是未經刑訊逼供就被趙高立刻押赴刑場,或許李斯還會大聲疾呼“我對大秦有不世功勳,何故害我!”但一遍又一遍的審問逼供已經摧毀了這位曾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秦國丞相的心理防線,或許在陰暗潮溼的監獄裡,在獄卒的輪番羞辱中,在酷刑停歇的間隙,他的悔恨,他的功績,全部都已經在腦子裡過了無數遍,也想通了一切,故而在死前能做到如此坦然……

  這位大秦的二號人物見證了秦國走向巔峰,也看到了屬於大秦的.時代即將落幕,不知他說出這句話時,除了對功名利祿早已看破外,對自己一手輔佐起來的大秦江山是否還心存強烈的痛惜?

  2、一生揹負的兩大爭議性黑鍋

  李斯這一生的功績在此不多做贅述,網上隨便搜搜就能找到對他五花八門的各種評價,筆者只說說他這一生揹負的兩口爭議性黑鍋。先看看這第一口鍋,這口鍋是趙高強加的——叛國造反罪,理應賜死。但這口鍋無論後人的野史如何編撰,都不能讓人信服,他若是造反,在沙丘秦皇駕崩之時就是最好的時機,彼時蒙氏兄弟和太子扶蘇都遠在天邊,李斯若刺殺趙高奪取大印藉機篡位簡直易如反掌,但他沒有,而是與趙高合謀走了另一條路。另一口鍋則是嬴政甩給他的——韓非之死。如今的史學界對於韓非的死因仍有爭議,記得我們的高中歷史書上對於韓非的介紹,是說韓非之死是因為李斯嫉賢妒能而遭受其讒害,但《李斯與大秦帝國》是遵循了始皇帝畏懼韓非之才因而殺之這一說法,我個人比較偏向這種說法。韓非出生皇室,是韓國皇子,目睹過皇族內部同室操戈,得天獨厚的出生背景加上自身驚世才華讓他深諳帝王治世之術,他的論述幾乎都是站在君王的視角來看待。對於英明的帝王而言,與一個才華橫溢的有識之士初出見面,可能會有英雄所見略同的相見恨晚之感,但韓非把封建帝王之術寫得太透徹,讓帝王隱諱的治世馭人之法以及某些不可告人的暗黑心貌一覽無遺,此種論述一旦流傳開去,也會令帝王細思極恐,因而始皇帝借李斯之手殺了韓非,可以說是韓非過人的才華害了他自己。

  我之所以認為韓非不是死於讒害,並非出於妄加揣測,而是根據書籍內容的記載進行推測的。一是李斯與韓非早年師從荀子,兩人同窗三載,韓非的個性李斯不是不瞭解,韓非為人孤傲,著書立說是他的志向,而權臣最不畏懼恃才孤傲之人,更不會畏懼專注立說的學者,讀書筆記.反而畏懼奸佞宵小之輩,何況韓非入秦猶如人質,李斯只是出於昔日相濟之恩和對人才的愛惜才想保住韓非的命。二是韓非是韓國公子,出生韓國皇室,老爹也差點成為韓王,出身皇室的孤傲之人怎麼可能侍奉死對頭秦皇帝。三是秦皇當時還沒統一六國,正是用人之際,且不說秦皇的聰明智慧是難以誤聽讒言的,就從他因無意中讀到韓非的兩篇文章就派兵攻打韓國,只為一睹韓非風采的行為,就能看出秦始皇對韓非的敬服可見一斑。四是韓非死後,他所著的論述也就是後世尊稱為《韓非子》一書,始皇將其作為帝國建立的理論依據,沒有選擇那部“一字千金”的鴻篇鉅製《呂氏春秋》,並且讓皇子們研習韓非的著述,由此可見,始皇殺他是因為忌憚韓非對帝王思想的刻畫太過真實,無奈李斯去求情反而撞在了槍口上,背上了讒害韓非的千古罵名!

  3、闖過了千千劫,卻闖不過這一生死劫

  看看最終鬥敗李斯的人為何是趙高,除了年過六十的李斯老糊塗以外,最主要的是趙高對李斯攻心攻到了實處。趙高與李斯有個共同點,都是歷盡艱難險阻,受盡多少士人欺凌才爬到高位上,嫪毐呂不韋那類暴發戶對李斯擔心失去功名地位的內心隱憂是不可能感同身受的,而被世人白眼荼毒更深的趙高太瞭解不過了,尤其是在皇權新舊交替的千鈞之際,只要趙高稍微用言語相激就會讓李斯心生疑竇,如史書記載,李斯上鉤了。一念之差便成為了千百年來“功也至極,過也至極”的爭議性人物,所以在拉李斯上賊船這點上,我深深“佩服”趙高的段位。他是奸臣,他耍陰耍得快準狠,他把一向聰明過人的李斯玩弄於手掌間,李斯何許人也?剷除了呂不韋嫪毐兩大派系,輔佐青年秦始皇穩固了政權,一封八百字的《諫逐客書》就讓秦始皇收回逐客令,讓六國之士慕名而來為大秦所用,舌戰秦國宗室救下了鄭國,使鄭國渠得以順利完工,成就關中千里沃野,這些都為秦始皇橫掃六國奠定了強大的精神和物質基礎,更不用說天下統一後為鞏固中央集權而實施的一系列大政方針,但有如此經天緯地之才的李斯卻栽在了趙高的手中,真是“嘆人世,終難定”!

  簡要說說對趙高這個人的看法,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觀念極強的封建時代,個人覺得趙高心理多少有些扭曲變態,他最亢奮的事情就是毀滅再毀滅。行刑李斯的刑場上有家族一千多人,從個人私慾的角度看,浸淫封建宦海大半生的他晚年顧及家族富貴興衰而著了趙高的道也無可厚非,但趙高行事無所畏懼,在他看來,“忠孝節義”全是廢話,篡改遺詔後對李斯的兩次要挾都到了魚死網破的地步,“指鹿為馬”的典故至今看來都讓人脊背發涼,他要把秦宗室殺盡,將不馴服的人都殺盡,無論你是左丞相還是右丞相,無論你是殺匈奴的大將軍還是食萬邑的列侯,反正他的尊嚴和生命早已不足為惜,他仇視整個世界,從奴役所有人中尋求快感,他要把整個秦帝國都踩在他的腳下,可嘆英明一世的李斯闖過了千千劫難,卻躲不過趙高這一劫!可嘆經歷了數代帝王幾百年艱辛開拓的大秦基業,竟一夕間轟然崩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