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小學教師讀後感範文

《陶行知教育》小學教師讀後感範文

  陶行知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盧建欽: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陶行知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實意義。

  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頗感觸。陶老在《創造宣言》中希望“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一切創造都伴隨想像。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們的神,是我們的石像,是我們的愛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創造出醜惡的活人,不當是所塑之像失敗,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敗。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於集體的創造,而不是個人的創造,那麼這成功失敗也是屬於集體而不是僅僅屬於個人。

  在一個集體當中,每一個活人之塑像,是這個人來一刀,那個人來一刀,有時是萬刀齊發。在刀法之交響中,投入一絲一豪的雜聲,都是中傷整個的和諧。教育者也要創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點不同,刀法如果用的不對,可以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的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睛。有人說: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等死而已,不能創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倫布,畢竟發現了美洲;凍餓病三重壓迫下之莫扎爾特,畢竟寫出了安魂曲;絕望之懦夫的幻想。歌德說:沒有勇氣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氣探出來,走出來,造出來的。

  這只是一半真理;當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除了大無畏之斧,還得有智慧之劍,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能開出一條生路。古語說,窮則變,變則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樣變得通,要有大無畏之精神及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變得過來。小學生時期是想象力表現最活躍的時期,無論是創造性想象,還是再造性想象,對於培養學生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在努力創設各種不同的情境讓學生開啟思維之窗,發揮各自的想象力,例如對教材中一篇生動形象畫面,讓學生各自想象作畫,透過想象的畫面感悟語言,理解課文內容。對教材中一篇篇主題鮮明,富有表現力的課文,可引導學生相互表演,想象動作,語言,表情,心理活動。透過學生表演擴充套件,使學生深入體會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的心靈深處不斷湧起創新的浪花。在數學教學中,可讓學生多聯絡生活實際,再想象,例如,學生在解答“有兩根鋼管同樣長,第一根鋸下,第二根鋸下米,哪根鋼管剩下的部分長?”時,學生出現了三種答案。透過討論和思考,使創造性思維更靈活,更具變通性。

  在應用題教學中,可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創造,利用多種方法解答。像屋簷水一樣,一點一滴,滴穿階岩石。點滴的創造固不如整體的.創造,但不要輕視點滴的創造而不為,呆望著大創造從天而降。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僅熱愛兒童,熱愛青少年,而且熱愛教育、熱愛科學、熱愛真理、熱愛祖國人民、熱愛全人類。

  “愛”是陶先生一生獻身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愛學生”是教師人格的靈魂。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無盡的愛為孩子們的世界添抹一蔟繽紛。我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應該多學習陶行知先生的理念,並努力把這種理念貫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體現在自己的每一節課上,體現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中。教育之路漫漫而遙遠,讓我們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解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