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
如果說平時繁忙瑣碎的工作令我們無法停下腳步靜心思考,那麼假期就填補了此項空白。我們可以心無雜念,沏上一杯茶,欣然捧起一本書,獨享文字帶給我們心靈的愉悅與純淨。
寒假前,王校長為了給每位教師補充精神食糧,每人發了兩本書,供大家閱讀。在此我很感謝校長給我閱讀的書籍,給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在這兩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本就是《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書中內容豐富,語言平實而又不失色彩,揭示出了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且指明瞭方向。讀完後心中豁然開朗,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又充盈了很多。
在我們平時的教育中也許被應試的棍棒追趕的只剩下關注成績,而忽略了對孩子最本真的教育,例如善良、勞動、閱讀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意識到,並融入教育過程中的。書中提到,沒有勞動在教育中的參與,教育中的其他方法、手段、智謀將在很大程度上喪失意義,因為教育歸根結底是人的教育,而且從本質上說,一切教育方法、手段和智謀本身就是勞動,其期望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必須以勞動為基石。
其次,我們在教育過程中總是缺乏一種教育的藝術,我們總是試圖把一切規定與限制灌輸給學生,並想讓學生做到。我們開班會,苦口婆心地說教,讓孩子背誦小學生守則,最終我們的教育效果又怎樣。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對孩子說:“不許摘校園裡的花。”如果把這句話變成“每個人都應當在校園裡栽一株花,精心地去照料他。”我想這兩種說法之後呈現給我們的將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效果,這就是教育的藝術。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往往少了一個思考教育藝術的環節,給孩子更多的是一個消極、限制的言語,最終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我們還極度地生氣,現在看來,只能說明我們不夠聰明。
教育的'實施者是教師,在這本書中,有幾個故事談到了老師,例如《讓美好的詞彙不在沉睡》、《孩子喜歡那些喜歡孩子的人》、《用一輩子備一節課》等。這些故事猶如一面鏡子,讓我一再審視自己,認識自己。
美的語言給人以美的享受,而我並沒有過多的應用這把精美的鑰匙,輕輕開啟孩子們的感情和記憶。
我們不停地讓孩子積累好詞佳句,但學生的語言大多數都是蒼白的,詞不達意,很難寫出流利明白的文章。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沒有讓孩子頭腦中那些積累的詞彙活起來,變成自己的思想輸出去。孩子只是在接受,沒有創造,這些詞彙就像籠子裡的鳥,沒有自由,漸漸失去了飛翔的力量;它們是一支幹枯的花朵,沒有顏色,也沒有芳香。這就需要我們在孩子面前開啟通往周圍世界的視窗,在孩子的腦力勞動中,引導孩子藉助詞彙來思考,進行生動的創作,認識客體、事物、現象和周圍世界。教師要用美的語言給孩子開啟一個無限美的世界,引導孩子不僅欣賞而且參與創造這個世界。
愛是一個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體現。孩子喜歡哪些喜歡孩子的人。這不禁讓我反思,我喜歡孩子嗎?也許在平時的工作中,自己缺乏了耐心,處理問題時多了一份急躁。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更應該讓孩子體會到老師理解孩子,熱愛孩子的心。我們始終不要忘記自己曾經也是一個孩子,我們就以最博大的愛與理解去對待孩子,從而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教師。
說到教師,最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是上課,而我讀了這本書之後,讓我明白,要用一輩子備一節課,一節課其實是表現的一個教師的全部。這裡包括他的知識儲備、閱讀視野、價值判斷、教育智慧、精神風貌、人格魅力……而這些決定了一個教師究竟是以一個怎樣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甚至僅僅從一個教師的外貌上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精神氣質。一節比較理想的課,絕不僅僅是上這節課之前花費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就能實現的。
課堂是反應教師修養的一面鏡子,教師只有一輩子不間斷地讀書,學習,加強自身修養,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使自己的每節課都對學生的發展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