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寵與勇氣》讀後感範文

《恩寵與勇氣》讀後感範文

  篇一:《恩寵與勇氣》

  崔雅死亡之後面帶美麗的笑容,皮膚比生前還好,這都是解脫的徵兆。什麼是解脫呢?在佛教傳統裡,解脫意味著超越時空,不再輪迴,心與真理合一。死亡是佛教徒的一次機會,死亡的過程中身心分解,心的本性會清晰的顯現,如果抓住這次機會與之合一,便可走入解脫。肯在崔雅死後認識到了崔雅很可能已經解脫,認識到作為支持者的自己反而可能是被崔雅幫助的人,這種認識的反轉是全書最打動我的地方。有時候被幫助者在巨大的磨難中,境界會有不可思議的提升,當支持者以自憐去投射並憐憫被幫助者時,可能已經失去了真實的覺察而錯失真相。

  面對身心巨大的痛苦,崔雅使用了很多佛教的上層心法,比如自他相換,比如代受眾生苦,比如如實觀照。當自己感到極度痛苦的時候,想到那些和自己有一樣痛苦的人,想象自己吸入他們的痛苦,讓他們從痛苦中解脫,而自己承受全部的痛苦;此時就會感覺到自己和眾生深深的相連,自己不再孤單,愛也會從心中湧出。還會有比愛更好的治療嗎?我曾經用過和崔雅一樣的方法對治過我的重度抑鬱症,當我極度難受極度自虐的時候,我想象我所承受的痛苦來自地獄(不相信地獄的人可以想象受某種苦比如身患癌症的人類),而我的承受會讓地獄的黑暗減少,會讓地獄裡的火不再熊熊燃燒,地獄眾生因為我代受痛苦而感受到一絲清涼。這時,我就覺得我受的苦是值得的,從而升起很大的力量,痛苦得以減輕。人的力量和愛是本來具足的,因為自私和侷限所以被封存,一旦透過某種方式開啟,幸福就會到來。上面講的是代受眾生苦的觀想。講的是我的理解和經驗。崔雅和肯恆持正統佛教的方法讓我這個東方的佛教徒感到汗顏,我並沒有堅持這些佛教的修法。但是他們的眼界並沒有被佛教侷限,他們也會採用基督教或者其他教派的方法,比如跟基督教學臣服,或者說順服。他們還採用認知行為療法修改自己深層的錯誤邏輯,改變人生的指令碼;對於身體的治療他們還大膽嘗試若干另類療法。

  在肯的思想體系中,人從物理層面到靈性層面可以分為五層物理、身體、心智、靈魂、靈性;也可以分為九層(詳見《肯恩·威爾伯的九層意識光譜》),所以關於崔雅的治療,和ken的自我修煉也都是從九個層次下手的。我有點懶得分的那麼細,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理論建構,過去我只分兩層——真和妄(或者說空和有、體和相),但是現在學了心理學,似乎需要多分幾層才顯得出其中的精細。

  還有就是崔雅的轉變,比如從一個閒不住的行動者掌控者,變成一個無為的存在者,卻仍然保持著內在的熱情;從陽剛變為陰柔;脫胎換骨……具體怎麼說的我忘了,肯在最後的章節裡對崔雅的轉化做了很好的歸納。書不在手邊,就不抄了。

  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肯和崔雅的關係,他們是真正的靈魂伴侶,他們在物質、肉體、情感、靈魂、靈性全部層次的相互陪伴,這在中國的說法就是神仙眷侶,情比金堅。四個月的感情基礎扛住五年癌症的殘酷折騰。即便崔雅切除了一側乳房,另一側乳房做了縮胸手術,她對他的吸引力只減少了10%,剩下的90%仍然那麼完美。

  他們的一生是整合的一生,是把修行和世俗生活,科學、藝術、心理學、靈脩整合在一起的一生。是值得我們每個現代人學習的。可惜一般人大多隻生活在物質、肉體、心智這下三層,靈魂和靈性層面則是空白。我現在也有被紅塵席捲著被世俗化的趨勢,要警惕!希望我能夠清除修行路上的障礙,在修持中增長慧命,日用平常中活出真精神。

  篇二:《恩寵與勇氣》讀後感

  《恩寵與勇氣》一拿到手就喜歡的,而且是一氣讀完。這種讀書狀,已經很多年未有了,就是說,幾年來,這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書籍。

  這本書作者雖然是肯·威爾伯,但內容是由他和妻子崔雅二人共同寫成。我認為崔雅寫得更加感人,因為她是用生命寫就的。在閱讀時能充分感受到感性、感覺、神秘的體驗。因為崔雅從認識肯·威爾伯起的四個月之後就決定嫁給他,她是從心底愛著肯,卻在結婚後的十天竟查出罹患乳癌。在愛的頂峰卻處於生命的谷底。從被查出乳癌直至五年後不治,這期間先後作了放療、化療及所謂的“另類治療”。這些痛苦很難用語言描述,她硬是用文字將這些感受表達出來。讀來蕩氣迴腸,催人淚下。雖然她本人也是心理醫師,也進行靈性修煉,也知道佛教所謂的生命無常。但她畢竟還是一個凡人,也害怕死,肯也害怕她的離去,二人都忍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崔雅的治療期間,她的情緒波動是每一個癌症患者都不能迴避的。即使肯·威爾伯是當今世界上後人本主義心理學領頭先驅,崔雅本人也是心理醫師,但遇到實際問題時,還得強打精神面對,這些都顯示出人性真實的一面。

  《恩寵與勇氣》文字優美,但又看不出精心雕鑿的痕跡。我們一般在寫一些東西時,總會顧及到不要落進這個套那個窠臼什麼的。這本書的寫作手法並不顯得另類,但就是讓人覺得既熟悉又精彩。既雅俗共賞又沒有陳詞濫調。而且胡茵夢的翻譯也非常得體,我認為能與原文相得益彰,更好地凸顯了原文的精彩部分,閱讀起來流暢順通,一氣呵成。

  《恩寵與勇氣》的精彩之處,不但顯示在寫作的技巧,而且顯示出描寫細節的功底。學佛之人在六度萬行中修行,但遇到許多實際問題就抓瞎,尤其是意識一閃念間的過程,很容易顢頇混過。而他們能抓住仍在瀰漫中的意識發起的一瞬間,並準確地加以剖析。作者之一甚至還參加禪修,透過參禪到底能解決什麼問題,作者都將之披露無遺。讀者如果有意,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真所謂細節決定成敗。

  最後本人認為,《恩寵與勇氣》是由當今心理學頂尖的、前沿的人物寫就,書中闡述了心理學的最新理論,即將心理學、東西方宗教、靈性學、甚至物理學等加以整合,顯示出了這門學問的最新動態和發展的趨勢,而這門學問關心的是人的自己,如果我們能堅持關心這門學問,也就是堅持關心人自己,所以我覺得《恩寵與勇氣》非但是一本很好的閱讀文字,而且是將我們引入關心人本體的佳作。

  篇三:那一場相遇《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讀後感》

  這部,關於死亡。關於愛情。關於修行。

  是誰說過,活著是一種修行。其實,愛著也是一種修行。當然了,死亡更是一種修行。

  隨著閱讀,沒有心靈不被感動。為了那份愛情;為了兩個彼此連線,無法分割的生命;為了超越愛情與生命的'覺醒和修證。

  隨著生命的逝去,隨著合上書本,隨著無法抑制的悲嘆與唏噓,會有人在心底升起深深的渴望與希求,這樣的愛過,這樣的活過,這樣的彼此支撐,彼此溫暖,彼此成就。

  崔雅死了。但她是幸運的。因為肯讓她有了救贖自己的機會。

  肯經歷了五年的辛苦、付出,服侍在一個癌症病人的身旁,過著在常人眼中難以想象、無法忍受的生活。但他是滿足的,幸福的,感恩的。因為他認為:真正“得救”的人是他,因為服侍崔雅而“得救”。

  他們的相遇,似乎沒有特別的徵兆。甚或雙方都已對婚姻失去期待。但是,這場相遇也許早已註定,並在發生前不斷積聚必要的條件,在無數次擦肩而過之後的這個轉角。電光火石,一見鍾情。

  在此之前,我是不相信一見鍾情的,固執而冷靜的認為那最多是荷爾蒙的作用(說這話的時候,我已經看到自己的心顯現出僵硬粗糙而又十分潦草的紋理)。但是,現在知道,這樣的一眼認定,在許多隱而不見的因緣裡,註定是一種累世的尋找。

  尋找必定緣於意義。但世事卻難隨人願。

  原本美麗,活潑,聰慧的崔雅,與高大、智慧、在當代有關神秘信仰及意識研究領域非常卓越而且只有三十六歲的肯。威爾伯會成就一段美麗的愛情童話。但是,死神卻在婚禮前夕向他們揮手致意。崔雅被診斷患了乳癌。

  面對,抗爭,似乎別無選擇。他們煎熬過五年的時間。這不同尋常的五年裡,他們各有各的恐懼痛苦和折磨,也曾經互相傷害,怨恨,責難,像很多患者,很多家庭都在經歷的一樣。試圖圍殲他們的不只是疾病,還有情緒,人性,和殘酷的現實(很多醫生工作時大概會忘記他們面對的是人,是生病的、痛苦的、瀕死的人)。

  他們掉入過這些企圖吞噬他們的陷阱。一度使婚姻走向解體的邊緣。但是,智慧終究會引導人們到達彼岸。最終他們藉由靜修與修行在相互的超越中消融。

  雖然癌症終而不治,雖然病者的身體飽受摧殘,而心靈卻能始終愉悅、安詳,充滿慈悲與溫暖。

  他們在生命中完成了修行,也在修行中昇華了生命。

  我們的科學系統一直認為死亡無法超越,但是,諸多事相顯示,死亡絕非終點,那麼超越死亡也成為活著的意義。

  只有智慧的人才能把痛苦,疾病,死亡變成最好的導師。

  篇四:恩寵與勇氣—讀後感

  今日終於啃完了《超越死亡》,用了大概半個多月的時間,雖然慢慢啃,但因才疏學淺,儲備的知識不足以消化這塊大專,“不好吃,但營養”發現自己每晚捧著這本書之時,也就內心最平靜的時候。

  本書講的是:一個美麗、活潑、聰慧的女子崔雅三十六歲邂逅肯威爾伯,彼此一見鍾情,於是相識四個月就結婚,然而,在婚禮前夕崔雅發現自己胸部有腫塊,於是完婚後一週再去檢查,發現是乳癌,於是一份美好浪漫的因緣,引發出了兩人共同挑戰病魔的故事。他們煎熬了五年,因腫瘤的惡化,終而不治。五年期間,夫妻各有各的痛苦和恐懼,也各有各的付出,也有過相互傷害,怨懟,藉由靜修與修行在相互超越中消融,並且昇華到慈悲與智慧。

  看著書,為他們的真愛感嘆羨慕不已,他們是這樣的一見鍾情,原本崔雅是認為這輩子也許不會嫁人了,他們邂逅於朋友家,他們甚至沒談上什麼話,只是在廚房裡彼此擁抱,總共交談不過十五分鐘,離去時再次短暫的擁抱,四個月之後他們就結婚,婚後發現腫塊其實是乳癌,他們的蜜月就在醫院裡度過,之後五年,肯不離不棄作為支持者一直照顧著崔雅,甚至放棄了自己是事業。看書時沉溺於肯不停的為崔雅念關於靈性和超脫的書,他們一整晚一整晚在透過這種方式的交談來消除恐懼,撫慰心靈,接納事實。似乎感覺他們就是天生一對,有共同的愛好,都喜歡靜修,打坐,內觀。

  其次是崔雅那勇氣和堅強,深深的為之震撼,崔雅不僅得了乳癌,後來還患糖尿病,癌細胞又轉移到肺部和腦部,每天要吞120顆藥丸,酵素,打胰島素,食療以及肝臟排毒等工作,她還是堅強的活著,每天仍舊踏上跑步機,或是揹著氧氣筒走幾英里,每天靜修,做自他交換,內觀等看著書的時候,有時不禁想著這樣活著到底是為什麼?在我們短促而又漫長的一生中,我們在苦苦追尋著生活的意義。有時會禁不住自問“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有時候又感嘆“活著有什麼意思”。看了此書,豁然覺得其實沒那個必要,一定要有意義?一定要執著去尋找個所以然來麼?為什麼不可以只是活著,只是存在,純然的去感受這個世界?

  的確“有時不管我們怎麼努力尋找,生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只能溫柔,不太批判的彼此幫助,我們並不明白人生到底是怎麼回事,‘活在什麼都不知道的土地’上,確實是不容易的事,然而我們辦到了。”

  篇五:讀《恩寵與勇氣》有感

  這個月一直在讀《恩寵與勇氣》。

  開始是從子尤的部落格看到的,寫了一篇讀後感《生亦漂亮,死亦漂亮》,沒有想到,這也是子尤生前的最後一篇文章,也許是冥冥中註定了什麼,但是我想說,子尤雖然已經在天堂了,但是他亦是生得漂亮,死的漂亮。

  這本書,主要介紹的是女主人公崔雅和丈夫肯。威爾伯一同對抗病魔的故事。可能你會說,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但是你知道嗎,他們的第一次相遇,就發現彼此是今生要要尋找的人,相愛然後結婚,可是在結婚前一個月發現崔雅患了乳癌。突然的打擊,讓他們的愛面對時更加堅定,雖然也有埋怨和無奈,但是心裡的大我,大境界的感悟,讓他們對人生,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書中評語中曾介紹過:21世紀確實有三個選擇,亞里士多德或尼采,或肯。威爾伯。可見威爾伯的成就。其實他完全可以放棄,但是他們都是那麼真善美的人,沒有放棄,真是因為這樣的堅持,才有了今天的恩寵與勇氣。

  書中,不僅僅是講述一個故事,其中涉及了很高層次的哲學,心理學,宗教等的東西。

  崔雅的美麗,善良,勇敢,是無法比擬的。面對切除乳房,面對接踵而來的糖尿病,癌症的轉移,失去美麗的頭髮,每天的上百種藥物,多次手術,放療,化療,崔雅都經過自身的感悟,靈性,靜修,完成了對生命的透徹理解。他和肯一起,面對各種遭遇,各種他們想象不到的病魔,一起在崔雅生命中的最後五年,勇感悟的心,善良,勇氣走了一段最閃亮的路。

  崔雅的魅力不僅僅在此,她還幫助了很多患者,解除心理上的病魔,把自己的感受,感悟帶給大家,不要去恐懼死亡,要接受生命的最初的本然,你才不會讓恐懼把你吞沒,你要在這樣的過程中享受生活帶給你的種種美好,因為還有那麼多愛你們的人。“愈是接受生命的本然,包括所有的哀傷,痛苦,磨難與悲劇,愈是能得到內心的安寧。”我想書的另一個標題超越死亡的意義也就在此。

  當崔雅五年後,真的累了,要走了的時候,屋子外的大風驟然停止,一片寂靜,肯想到了一句古老的諺語:偉大的靈魂逝去時風開始咆哮。所以,肯後來說,崔雅是偉大的靈魂。最後崔雅死亡的描述,是我沒有想過的真實,讓我也產生了不恐懼死亡的力量,是一種解脫的方式,變成了最閃耀的星。

  每每看著這本書的時候,愈到最後我愈不敢看下去,我不忍心看到這麼好的女人離開,不忍心看到肯的傷心,有的時候看了一會就把書放在遠處,不忍心看,內心疼著。一想到這麼好的人,為什麼老天是那麼的不公平,還有子尤是多麼好的孩子,就在15歲的時候離開了,好殘酷。但是崔雅說“做命運的見證者,而不是它的犧牲者”我知道,其實他們都是最堅強的,他們能夠把自己最閃亮的一面展現出來,並笑著離開這個人世間。因為他們知道她們的精神一直都在,愛一直都如閃耀的星照耀著我們。

  其實,看這本書,也想到了自己,因為姥姥是曾經發現乳瘤而且除了乳房,年底的時候母親也發現了小的乳瘤,其實這個是有些遺傳的,就像崔雅的母親也死於乳癌。當我得知媽媽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恐懼隨之而來,那幾天似乎都是黑暗的。也就是那個時候書剛買到手,看著看著,在崔雅的勇氣指引下,我漸漸想明白許多,也許一切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也許日後我也會面對,但是又能怎樣,人是需要勇氣的,這樣才不枉生命帶給你的種種恩寵,生亦漂亮,死亦漂亮才對。

  要活在當下,努力積極的做好自己喜歡並想做的事情,用積極的態度迎接每一天,不管狂風暴雨,因為還有你的親人在愛著你,你的真心朋友在你身邊,就是一個轉身的距離。

  努力,積極的生活,做最真實的自己,帶著恩寵與勇氣,勇敢的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