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風骨》讀後感

《青竹風骨》讀後感

  《青竹風骨》這本書講述的是古代文人與竹的故事,而這些文人之中,無一不對竹痴迷甚深。

  為何中國古人猶愛竹?無非是分三方面。

  其一,竹的用處多,從開始的扁擔,之後的火藥,甚至直至今天,竹製成的紙也算是優質品。竹如此實用,自然倍受人們青睞,但這只是表面。要說實用,家禽不是更實用,然而有幾人對它們有愛竹般的情結?

  這就要說到第二點了,因為竹十分優雅。試問,有幾人能抵擋住這骨子裡透出的脫俗的美麗:高大如樹,然而不是樹,碧綠的枝幹不受風雨的.壓迫而彎曲。薄片的葉隨著清風搖擺,不做作,卻惹人喜愛。散發著怡人的幽香,但不是因開花而發出香味,是生來就有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清”香。果真是“更教仙驥旁邊立,盡是人間第一流”,難怪多少詩人畫家為了表現竹的雅,費盡了周章。

  但如上的兩點還是不夠讓我們的古人如痴如醉,為何蘇轍認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為何竹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說到底,還是因為它的性格,它不淪入世俗,但也不憤世嫉俗;它傲視霜雪,但又虛心不驕。正如蘇軾所說“未出土時便有節,至凌雲處仍虛心”,竹的品質才是人們最愛的。我甚至在想正是因為竹的“有節”、“虛心”,人們才會如此頻繁的用它,才會覺得它雅,才會對它愛不釋手。

  仔細想想,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若空有一身本領、空有華麗的外表,卻有一顆汙穢的心,相信再怎麼百年難遇的奇才也只是譁眾取寵罷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