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感: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讀後感範文
《參與感: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讀後感範文
沒用過小米手機,一直以來只知道小米手機“一機難求”,想當然的認為小米在走“飢餓營銷”。讀完吳曉波推薦的《參與感》這本書,才發現我忽視了很多內在性的關聯和實質性的狀況。雷軍說:“站在臺風口,豬也能飛起來”,這就是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就是我們目前的行業大勢,那我們怎樣才能借得東風好楊帆呢?我覺得小米的“做爆品、做粉絲、做自媒體”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做爆品,就是產品戰略。因一句廣告就購買產品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產品是基座,它是商業遊戲的入場券。按作者的話說“只有專注,你才能做到快,才能做到極致;只有做到極致,才會有好的口碑”。產品線不聚焦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資源太分散容易導致參與感難以展開。目前,“4g”就是我們的“爆品”,就是我們的“發動機”。公司只有緊緊圍繞4g發展,凝聚團隊力量、集中主要精力、動用主要資源、創新方法和手段,才能打好打贏這場決定公司未來命運和成敗的攻堅戰。
做粉絲,就是使用者戰略。“參與感”三個字看起來簡單,但要想做好卻不容易。在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從產品的研發到營銷,企業應該始終同用戶在一起,讓企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使用者來參與,讓使用者同我們一起思考,一起打鬧,一起堅守。“參與感”能擴散的背後是“信任背書”,只有使用者成為了朋友,才會去維護你的產品,進而去推薦更多的人來認識你的產品。具體而言,就需要在戰術層面上設計好的互動方式,2015春節微信紅包的爆火就是一個好互動的例證:微信只提供紅包最基礎的玩法,讓大家不用付出太多學習成本和時間就能玩起來,在玩的過程中,使用者自然創造出各種玩法和規矩,這就是頻度經濟。互動,比傳播更重要。願意和我們互動的`,一定是我們最核心的、最忠誠的客戶,對這部分人我們不能怠慢。
做自媒體,就是內容戰略。大眾媒體時代品牌可以沒有人格,因為都是單向傳播的硬廣居多。但是在社會化營銷時代,品牌需要人格化,需要有“情懷”。一方面,品牌的語言要注意“說人話”,將高深的技術語言翻譯成“人話”講給使用者聽,才能從中挖掘到真正對使用者有價值的特點,而不是用人家聽不懂的牛逼文案,套用一句流行語就是“你若端著,我就無感”。這也就對營銷的同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重點產品和技術要非常的熟悉。另一方面,品牌的傳播要注意調動一切的渠道:微博、微信是傳播渠道,業務可以是渠道,大街小巷的光纖交接箱也可以做為渠道,而網際網路的其他入口、觸點都是渠道……總而言之,就是和客戶發生聯絡的所有觸點都是媒體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