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之裂變》讀後感範文

《大秦帝國之裂變》讀後感範文

  大秦帝國是歷史學家孫皓暉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寫出來的,分為六部,分別是《黑色裂變》、《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鐵血文明》、《帝國烽煙》。這套書,從秦始皇他爺爺的爺爺開始寫,寫一代代老秦兒女是如何克服重重艱險創立一代帝國的。

  第一步《黑色裂變》,秦獻公與當時的大國魏國一戰,死翹翹了,年僅21歲的秦孝公即位,他就是傳說中的官二代加窮二代。當時的秦國,被山東六國孤立,封鎖在函谷關內,沒有中原國家歷來的富謖,也不如當時變法圖強聲名鵲起的小國有活力。和山東六國相比,秦國就是貧窮落後的農村,真是一窮二白,山東六國在此時孤立秦國甚至打算分而食之。怎麼辦怎麼辦?

  秦孝公唯一的財富,就是人民的忠心耿耿。“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流不幹,誓不休戰”這句誓言是全國秦人效忠祖國的誓言,夠血性。帶著這群人,秦孝公開始艱難的創業之旅。第一步,就是把僅有的家底全部捐獻而出,甚至他老母的釵子妹妹的耳環都拎出來,幹嘛?送給當時的第一大國魏國的當權臣子,給魏王說和說和:我們秦國窮的只剩人了,也沒有啥煤礦天然氣的,你們就算是把我們滅了,也得不到啥好處。魏王一想,哪有人花錢買了真刀真槍,再顧上打手,去一個貧困戶家裡打劫的啊?不划算。強回去了,還得負責這一家子老小的吃喝呢。和其他幾個國王一商量,算啦。

  就這樣,第一個危機解決了。此時你就得佩服這個只有21歲的青年國王的智慧。因為當時他爹秦獻公其實是被魏國殺死的。當時他即位,好戰的秦人一蜂窩的嚷嚷這要報仇,大臣們也是主戰派,也不管買得起買不起一把刀。但是秦孝公不但沒有盲目聽信,而是忍辱負重。其實他想,等老子富裕了,去買了長槍大炮,不把你們這些混蛋炸死!

  接著,就是學習山東六國變法,轉型升級。戰國時期,很多國家脫離周王朝,廢除舊制,積極變法,國富民強。但是秦國慢人一步,得跟上來。此時一些老臣子就反對了,他們又不懂變法,也沒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覺悟,就知道倚老賣老,要是國君真得找了一個懂變法的,這個大家族的總經理副總經理不就得退居二線麼?但是秦孝公堅持變法,出了一個求賢令,在山東六國各大電視臺網站到處宣傳:誰能想個法子讓我們這個家族企業變強變富,我就給你高管爵位,甚至可以共持國政,其實就是把50%的國家股權都給你。這在當時戰國大大小小十幾個國家中,第一位敢這麼提的,真捨得啊。此時剛剛在魏國找到工作的衛鞅(就是後來的商鞅)聽說了,蠢蠢欲動,因為魏王看似對他沒什麼興趣,不知道是不是簡歷寫得不華麗。魏國丞相公孫痤病危時,就把衛鞅舉薦給魏王讓當丞相,還說你不用衛鞅,就殺了他。這個人可是個頂級ceo,到了任何一個國家受到重用,幾年下來人家轉型升級,很快就強過你了。老魏王想公孫痤一定是病糊塗了,要我把國家大事託付給一個無名小輩。眼看在魏國不受重用,衛鞅就跑到了秦國。

  諸位且看,衛鞅到了秦國,不是屁顛屁顛的說自己是怎麼怎麼能幹,立馬新官上任三把火,寫企業轉型升級報告,而是,失蹤了。幹嘛去了?他化妝成為遊學學子,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跑遍了秦國的山溝溝,深刻了解了秦國人的厚重秉性、清苦日子與秦國現制的弊端。這時秦孝公眼看著求賢令也沒求到什麼大才,只有一些適合當部門經理的中才,就打算自己學著變法呀,讓秘書搬來一堆列國變法的書,埋頭苦學。哎,就是因為太愛學習了不睡覺,後來英年早逝。沒想到,三個月後衛鞅來了。高興啊!這個人看似靠譜,竟然還去實地調研去了。

  誰知,一聊,沒戲。衛鞅竟然說起了什麼王道治國,仁義禮智信的,在大爭之世的戰國,儒家中看不重要,拳頭和票子說了算。衛鞅不服氣呀,要求二次面試。再一聊,秦孝公都想找掃把直接掃地出門了,因為衛鞅竟然換成了逍遙派,莊子無為而治。老子要一個敢大刀闊斧改變秦國的強者,你讓我啥也不幹,不是等死嗎?拂袖而去。衛鞅是誰呀,死纏爛打是找工作的法寶,所以又要求面試。秦孝公都失望了,但當時戰國所有國君都不能慢待士子,就是怕給人家落下話柄,搞得其他人才不來,只好再次面試。

  第三次,衛鞅捧出了早就想好的法家強國之說。秦孝公一聽,對味。哎呀,你這個衛鞅,不早說,害得我都上火了。衛鞅嘿嘿一笑,表明了心意。你試我有沒有能力變法,我也得試你有沒有慧眼,知不知道什麼事真正的變法強國。衛鞅的`《治秦九論》更使其看到了秦國的未來希望。他們連談三天三夜,決定實行變法,以法制國。並立下了“君臣相知,永不相負”的誓言,話說這兩位的基情真是感天動地,怪不得作者能憑藉此書榮登作家富豪排行榜,時下的流行元素很重要啊。秦孝公拜商鞅為相,開始了君臣二十年的大變法(史稱“商鞅變法”)。自然,經過重重阻難,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秦國終於成為繼山東六國之後的第七大戰國,迅速崛起。衛鞅也變成了商鞅。

  書中,讓我特別感悟的有四,一,嚴格的法制是一個龐大族群繁榮發展的根基,現代企業管理實在應該多學學。因為太子觸犯法律,就被他爹給驅逐出去了,秦孝公的哥哥贏虔則被割去了鼻子,正式因為敢拿皇親國戚開刀,尋常百姓也不敢犯法。話說商鞅真是有才,這麼狠毒的招式都想得出來。二是對合作夥伴的信任以及放權。商業變法的時候,不太懂法學的秦獻公就主動做好後勤,誰阻擋你變法我解決,你只管變,正是在秦獻公掃清障礙的前提之下,商鞅才可以大展拳腳。後來秦獻公因為太勤奮馬上要累死了,就和商鞅說,你去把我兒子找出來,看他能不能擔當得起國君之位,不能的話,君可取而代之。最後雖然商鞅為了護法而心甘情願被車裂(這就是傳說中的nozuonodie),但是君臣之間的深厚情誼讓人驚歎。哎呀,以國相托,這才是真愛。第三,就是戰國時期自由的學風以及開放的言論,現代企業也應在言論上放開,多聽不同的聲音。商鞅來自戰國時期的小國衛國,卻不遠千里來到秦國,使秦國變法一躍成為七大戰國之一,衛國卻奄奄一息,這是一種什麼精神病?其實當時百家爭鳴,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農家兵家都著書立作廣收門徒,學風開放,還經常開辯論會,誰說得好,辯得精彩,常可一辯驚人。國君們不會因為你有沒有重點大學畢業證而輕看你,更不會因為你罵了他而遷怒你,你罵得好,還獎賞你。學子們飽讀詩書,卻也不拘一格,並不囿於自己的國家,這麼多國,哪個用我,我就在哪裡發揮光和熱。其實當時很多人都是在別的國家當官,可以說沒有開放的學風,就沒有百家爭鳴,也不會有戰國爭雄。還有就是國君的敬賢之心,即現在的企業應有的惜才之心。無論是大國小國,只要聽說那個才華橫溢的學者來到他家門口,莫不出門迎接,好吃好喝招待著。即便是在戰國之時看來沒什麼實際用途的儒家,孟夫子也憑著聲望到處白吃白喝,哪個國君都不敢得罪。你看孟子見魏惠王,魏惠王心裡本來麻煩得要命,心想你來幹什麼本王還要看美女跳舞呢,但卻依然迎接,並加裝認真聽取意見。以前的君王尚能容忍別人的諫言,現在的辦企業的,更應該多聽多看多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