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 讀後感範文

路遙《人生》 讀後感範文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

  《人生》是路遙的一本優秀中篇小說,問世不久即轟動全國,反響熱烈。由著名導演吳天明拍攝為同名電影后,更是家喻戶曉,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的經典之作。在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人生》已經是路遙的巔峰之作了,但沒想到路遙再接再厲,創造出了更有廣泛影響力的《平凡的世界》。這固然與路遙深厚的'文學素養、寫作功底分不開,更重要的是他對生活尤其是農村生活中下層人民艱苦生活的深切體察和嘔心瀝血的寫作有關。

  《人生》是路遙對轉折時期中錯綜複雜的生活矛盾的深刻把握,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輕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小學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著,可是因為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了農村像父輩一樣當起了農民,在這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裡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了他的生活。加林內心由彷徨轉為寧靜,這一切因為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裡,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加林。在城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的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精神生活上的差距。加林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作者尤其擅長挖掘主人公內在的精神力量,使他的性格發出閃光。加林是一個勇敢、上進、不服輸的青年,加林有著衝出農村到城市、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施展自己抱負的熱望,但因人告發走後門,不得不像父親一樣開始自己的農民生涯。他知道在這貧瘠的山區當個農民意味著什麼。“他雖然從來也沒有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自己從來都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他十幾年拼命讀書,就是為了不像父親一樣一輩子當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種說法是奴隸)。”加林的奮鬥經歷在當代中國社會具有典型意義。

  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這些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是加林辜負了巧珍嗎?或許引領我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加林的始亂終棄,而是其中的矛盾與掙扎。小說中加林到城裡運糞與人打鬥的場景、加林回鄉後巧珍姐姐想奚落加林為巧珍出氣,但巧珍苦苦哀求而作罷的場景、回鄉後在村口德順爺爺教育加林的那番話……書中的一切一切都能觸發我們更多的思考。加林以後怎麼樣了呢?在這片土地上還有著千千萬萬像加林一樣奮鬥的人們,也許他們能給你答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