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序言讀後感範文

寬容序言讀後感範文

  華夏者,有服章之美故稱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自盤古開天,女媧造人,曰三皇五帝,神農嘗百草而成中醫;伏羲演八卦以做周易。又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此皆上古之事也。

  昔秦王氣吞山河,六國畢,四海一,書同軌,車同文,銷鋒鏑,築長城,北卻匈奴七百餘里,南取交趾蠻荒之地,功名顯赫,不可一世。至炎漢,武帝徵朝鮮,置四郡,又選股肱之臣,塞北獵蒼狼,再卻匈奴千里,更有陳湯者,千里奔襲取單于首級而歸,曰:“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故絲綢之路乃通之,使張騫出西域,攜絹茶,馱瓷玉,跋山涉水,逾中亞、達歐洲,至此山陬海澨之地方悉東方有神州。

  又至大唐,國運昌隆。大唐之盛,東達日本海,西至鹹海,南抵越南,北越貝加爾湖,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王維有詩云:“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彼時大唐,睥睨宇內,恩澤四海,威震八方,萬邦來朝。西戎色目之輩,東瀛倭奴之流,無不折服大唐宮闕磅礴之氣勢,衣冠服飾之華美,禮樂典籍之完備,城池鄉邑之繁榮,文化開明之昌盛。

  宋以寬厚立國,不幸侮於遼,肉於金,亡於元。宋雖力弱,然對其民實無愧矣。若為宋民,生老病死皆為朝廷所濟,若有學子無錢以入塾,朝廷給錢以濟之,庠序亦予免之。《輿地紀勝》更有記之:“家樂教子,五步一塾,十步一庠,朝誦暮弦,洋洋盈耳”。此見宋時文風之盛。若有鰥寡孤獨無依靠者,殘廢疾病難以為生者,則官司予以養濟。《宋史》載:“若丐者育之於居養院;其病也,療之於安濟坊;其死也,葬之於漏澤園,遂以為常。”朝廷各州各縣皆置義倉、廣惠倉,若遇天災、戎事、饑饉、則開倉廣濟其民也。乃至元末各地起兵者,皆以復宋為詞,曾有詩云:“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可見宋之仁德入人之深,蓋漢唐所未有也。

  再至明,修大典,鄭和七下西洋,規模之大,影響之深,震古爍今,各類船隻二百餘艘,左右將士兩萬餘人,其中又以寶船為最,共六十三艘,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餘,輜重數千斤,其蓬、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體勢巍然,巨無以敵,遠涉重洋,又立十五不徵之國,宣德化以柔遠人,盡顯漢唐天朝之威矣。

  自秦以來,時至今日,已過兩千二百餘年矣。嘗聞課上之評判,學生實不敢苟同。試問千載之書術,久乎?舊乎?然則千載雖久,黃岐之術尚在,爻辭雖舊,堪輿之法仍傳,豈可因此而言棄之乎?遙想先秦,文分諸子,百家爭鳴。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曰儒曰道,曰法曰墨,曰陰陽曰縱橫,不盡數矣。

  學生曾聞四大古國之學說,一曰埃及,二曰印度,三曰巴比倫,四曰中國。斗轉星移,四五千年過矣,中國仍為古之中國,餘之埃及、印度、巴比倫,今安在?古三國之地,民族已不知更遷幾何矣。

  吾中華者,自上古先秦,三皇立極,五帝禪宗,泱泱千年雖遭兵燹而未絕之,古聖先哲燦爛之思想,偉大祖先璀璨之文明,精神氣魄,一脈相承,源遠流長,吾輩做炎黃之後裔,華夏之子孫,焉敢妄言棄之?

  而今又有人曰華夏文明不在中國,盡散於鄰邦諸野,吾以為是,何哉?

  如是,依《序言》之理絕棄之,是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