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使人生更美好》的讀後感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的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交流使人生更美好》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在看中央電視節目裡得知這本新書的,我專程到天津圖書大廈 去購買, 結果營業員告訴我說缺貨。我又到網路購買也曾一度脫銷。現在終於買到手,很高興,一睹為快,和大家交流一下,談談我的感想。

  《交流,使人生更美好》是一本趙啟正和吳建民的對話錄:趙啟正吳建民著。 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全國政協常事委員、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和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原駐法大使吳建民,他們一對話的形式合著的《交流,使人生更美好——趙啟正吳建民對話錄》。

  趙啟正和吳建民在言談話語中流露著真摯之情,字裡行間閃爍著智慧之光。他們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交流的意義和藝術的角度敘述了各自的心得體會、經驗教訓,縱論關於交流的真知灼見。趙啟正親和幽默,人情味濃,反應機敏,善於思辨,透過思辨促進心智交流;吳建民則儒雅持重,言辭犀利而不失風度,說理深刻而令人信服。

  “交流互增勝,只燭難為明。”良好而有效的交流對於完善個人心智、創造美好生活、構建和諧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趙啟正、吳建民因擅長交流而名揚中外,他們的交流藝術被廣為稱道。趙啟正——曾任上海市副市長、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吳建民——曾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中國駐法國特命全權大使。本書是趙啟正和吳建民應世界知識出版社之邀對談“交流,使人生更美好”的對話錄,在書中,趙啟正和吳建民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交流的意義和藝術的角度,敘述了各自的心得體會、經驗教訓,縱論關於交流的真知灼見,言談話語中流露著真摯之情,字裡行間閃爍著智慧之光。趙啟正親和幽默,人情味濃,反應機敏,善於思辨,透過思辨促進心智交流;吳建民則儒雅持重,言辭犀利而不失風度,說理深刻而令人信服,兩人獨到的交流風格在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本書不僅是他們之間交流的成果,也是“交流”本身最好的寫照。

  我閱讀本書後獲益匪淺,下面是我的感受和體會:

  一、本書的寫作方式:與眾不同。它的風格是以對話的方式, 加上歷史圖片,再加上世界名人介紹。通俗好接受,同時可以增長許多世界知識。這本書,渴望在適合事業上進步的年輕人讀。對於今後的成長、成熟、進步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關於交流的定義:交流是人與人之間接觸、溝通的學問。交流是現代人的基本功,交流解放潛能。不論你從事什麼職業, 你在人生的哪個階段,交流會幫助你取得更大的成就,得到精神上的喜悅。

  三、交流對人生的意義:

  成就=知識×交流能力×機會×勤奮!我理解:機會是給予有思想準備的頭腦,不勤奮成不了大事業,而交流是把金鑰匙,可以讓外界瞭解你, 開啟擴大你發展的渠道。我認為: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裡,在現代社會里, 不會交流, 不善於交流,那麼你就不可能成功!

  四、交流能力——綜合素質:包括社會交往能力、與人溝通能力、資訊蒐集能力、分析事物能力、處理矛盾水平。我認為:姿勢和身體語言,表情和語氣都需要講究。對於大學生來說,提高交流能力, 可以幫助你在社會上站住腳,幫助你的事業發展和前途。所以, 我覺得, 在每一個露臉的'場面, 都要做好精心的準備。平時要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知識面的積累。

  五、交流的目的:孤獨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而多幾個朋友,多與人交流,就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苦悶的人尤其應該多和朋友交流,千萬別鑽死衚衕,那樣會導致疾病的。人應該多交些朋友, 包括各個領域的。和朋友交流也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人要有幾個知己、密友,經常做深層次的交流。在你遇到複雜的局面是,幫助你解決難題。你交流的物件就是你的好參謀。也是心靈的撫慰。

  六、交流中所持的原則:說話要有根據, 態度上要謙虛,要坦誠實,敢於暴露真實的心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我認為:還應該熱情,專注,投入,當作自己的事情, 去幫助別人。

  七、提高交流能力的途徑:一是擴大閱讀面, 多瀏覽公認的好作品,二要多與比自己高水平的人交流學習,三要尊重老人,和他們交朋友,老年人是一筆無形的財富。四需要鍛鍊訓練,就和鍛鍊身體一樣,透過鍛鍊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和演講能力。五是要多思考,勤動腦筋,大腦是用進廢退的。做個聰明的人,勤於鍛鍊, 勤於動腦筋,不要懶惰。

  八、知識,閱歷,重在實踐:我贊成作者書中的觀點。為什麼有的外國回來的博士,都不好找工作,我以為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社會交往、交流個溝通適應能力差所導致的。笨嘴笨舌的, 在 社會上是吃不開的, 站不住腳的。有許多大專生或者沒有學歷的, 反倒是在事業上很輝煌,說明他們的交際、交流、交往能力強!

  九、客隨主便,主隨客便:注意文化差異:中國人好客,熱情,酒逢知己千杯少,你可以和中國人喝的一醉方休。但是,對於外國人來說,就不要罐人家了。我們開發區就有過這樣的教訓,把投資者喝跑了, 嚇怕了!所以說,人家客人到我們當地來了, 就應該主隨客便,叫人家滿意。而當我們到人家那裡去了, 就應該客隨主便,尊重人家的規矩和風俗習慣。這樣才可以更好地交流,融合,增進友誼, 互相合作,實現共贏!

  我認為:交流是一種生存能力,這一能力,是可以鍛鍊,可以提高,可以改進的。我忠心地感謝《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一書給我的啟迪,給我的智慧,給我人生的幫助!在此謝謝作者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