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甘蔗和教學生》讀後感範文

《啃甘蔗和教學生》讀後感範文

  暑假裡,讀了《一盞一盞的燈》這本書,裡面的一個個故事寫得很真實、很能觸動讀者的心。編者在前言中希望老師們都能夠拿起筆,把教學過程中那些獨特的體驗寫出來,我也在腦海中反覆搜素,回憶這九年來有沒有那獨特的故事可以記錄下來,想了好久,似乎沒有。看來自己的這盞燈還沒有完全亮起來,需要不斷的修行,先把自己照亮,所以我認真地讀了裡面的一個個小故事,其中有一篇《啃甘蔗和教學生》的文章,讓我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有了新的反思。

  文章作者提到了一個觀點:現在的學生不知會不會自己啃甘蔗,是啃帶皮的呢還是削皮的甚至榨成汁的?答案是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啃,可能有些孩子想要啃得快啃得省勁,可以讓他們自己摸索,得到教訓後,慢慢會學會的。遇到啃甘蔗動作慢的孩子,要學會等待,因為最終他一定會嚼到甘甜的汁液。真正遇到不會啃甘蔗的孩子,也不用急,只需對孩子微笑,啃給孩子看看,他們自然就明白了。如果孩子不想啃了,不要讓孩子輕言放棄,可以把甘蔗放一邊,等要啃時,再建議他拿起來,那樣會越啃越甜。孩子想要得到最甜的'甘蔗,你不要告訴他什麼樣的甘蔗最甜,讓他自己多啃幾根,一定會發現。

  讀了這個故事,感受頗深:是呀,啃甘蔗不就是教學生嘛,讓孩子啃甘蔗的過程就是讓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發現的過程,是讓他們體會學習樂趣的過程。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我深知遵循教育規律,讓學生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探索發現是多麼的重要,但有時也充滿著無奈與愧疚。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分數為上,用分數說話的觀念深入人心,很多時候,我們沒有給予學生自己啃甘蔗的時間,沒有考慮到他們的喜好,當他們不想啃的時候,沒有等待,更多的是硬塞。

  這讓我想到了每次期末考試前的那段時間,似乎是學生和老師的黑色時期,老師爭分奪秒,不肯浪費一分一秒;學生輪番作戰,照著標準答案不停地記、不停地做,疲憊不堪。我有時經常想,我到底是在幹什麼?讓學生不斷地喝甘蔗汁,重複著喝,不停地喝,也許所有的付出可能是會收穫令人滿意的分數,可是有沒有失去的呢?有呀,失去的有可能是讓學生再也不想拿起那根甘蔗了,這樣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人生的每一段、每一天都有其自身的意義,我們不能只顧今天而葬送未來,但也不能為了未來而犧牲現在的生活。今天的教育,過分地渲染了為未來生活做準備的功利性,忽略了現在的生活與將來的生活同樣重要的地位,同樣豐富多彩的內容,經常聽到家長說這樣的話:“你現在不好好學,將來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好工作。”有時我也會這樣教育學生:“某某,你現在要下苦功夫,這樣以後才會輕鬆。”其實這樣的觀點是不完全正確的,我們總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總不自覺地忽視孩子教育中生活的意義,似乎非要等到把孩子塑造好了再置身於生活之中才算是有意義的生活開始。這必然使得學生的學習生活枯燥乏味,如同煉獄。所以我要努力,努力去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把學生的生活當作其人生中一段實實在在的有意義的生活,讓他們享受學習生活的快樂,不要為了讓他們所謂的將來就拼命地喂他們喝甘蔗汁,而剝奪他們現在啃甘蔗的權利,我們更多要做的是讓他們學會啃甘蔗的本領,體會啃甘蔗的樂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