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本能讀後感參考範文

反本能讀後感參考範文

  在本應享樂的年紀,選擇了吃苦,在本應安逸的環境裡,選擇了風險,這就是所謂的反本能。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關於反本能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一起閱讀。

  反本能讀後感參考範文篇一:

  弗洛伊德曾說:人類文明的程序,就是人們對本能的壓制的過程。

  本能是什麼?我個人認為就是“趨利避害”。比如,從生物學角度看,享樂是我們的本能。無論是食物還是性,都會給我們帶來愉悅感。這本書名為《反本能》,就是“剋制本能”,延遲享樂。通俗點說,就是教我們如何戰勝“拖延症”。

  全書分三大部分:自我提升、群體接觸、社會洞見,每部分有四五個專題,每個專題由三五篇軟科普小文組成,資訊量很大。作為知乎上的心理學達人,作者在書中引用了大量前人的研究和著作,並進行了合理的精簡和提煉,讀來讓人感覺乾貨滿滿,受益匪淺。難怪《精進》的作者採銅,說這本書像一本面向普通人的心理學錦囊大全。

  其實,經常看個人激勵方面書籍的人,對這本書中的一些觀點和案例多少會有些印象。作者的獨到之處在於,對材料的精簡和提煉,並進行了系統歸納和研究。尤其是開篇對人類本能的論述,讓我印象深刻。作者提到:

  直到現在,控制我們行為的大腦成分依然是主要充滿生物體本能的那部分,是處於大腦深處的那個區域,我們稱之為爬蟲腦(潛意識系統)。。。。而被新構建出來的兩個區域——邊緣系統和新大腦皮層,在對人類行為的控制上可能只有幾億年,而爬蟲腦對生物行為的控制甚至可以追溯到生命出現的那一刻。。。。經科學驗證,我們的行為決策大多數都源於大腦的爬蟲腦區域。

  所以面對這種人類遺傳至今的那些原始本能,我們只有壓制、剋制它,延遲享樂,我們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創造出更大的成就,這也是人類文明進化的動力所在。當然,剋制本能也需要合理的方法和技巧,書中作者就對此進行了全方位的論述,比如有效重複、心理獎懲、有效放鬆等等。

  書中很多案例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困惑的問題,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如何擺脫手機和網路的誘惑,迴歸到那個慢時代的自己,遠離垃圾資訊。用作者的話說,刷手機其實是陷入了時間的黑洞,手機和手機應用的背後有成千上萬的產品經理在努力讓我們“上癮”,想一想都不寒而慄。書中在這方面有較多論述,感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其實,跟大多數高不成低不就的當代大學生一樣,我也時常被浮躁矇蔽雙眼,試圖尋找成功的捷徑,可往往由於對捷徑的追求,反而浪費了更多的時間,還不如踏踏實實,一點一點地進步。就像作者在書後總結的那樣:

  沉下心來,才能夠真正學到東西,而不是虛假的進步。敢於去做那些見效慢而且看上去很土的辦法,可能會讓自己進步得更快。就像閱讀這本書一樣。。。。。。

  反本能讀後感參考範文篇二:

  什麼是本能,什麼是反本能?習以為常、安於現狀是本能;跳出舒服區,打破習以為常,一點點改變自己就是反本能。

  延遲享樂是反本能的重要表現。馬雲創業之初放棄安穩的教師職業,卻為每月員工工資的發放而發愁,就是延遲享樂。

  許多來京的打工者,滿足於一份收入。因為安於現狀,他們來京十多年,收入卻無多大改觀。我的一位朋友不這麼想,他說,這不是我來北京的初衷。

  他認準註冊會計師是改變命運的一條路,花費五年時間拿下了這個會計行業的全國最高等級職稱證書。圈內人知道,拿到這張證書的機率極低,但他成功了。他說,五年內,無論多忙,當天定好的學習計劃必須完成。別人在玩樂時,他在看書;別人侃大山時,他在看書;別人週末睡懶覺時,他已起床看書。因為他知道,現在不吃苦,將來更痛苦。

  他雖然延遲了享樂的時間,但他獲得了更多的快樂。

  延遲享樂,更能成功。有一個心理學經典實驗叫“棉花糖實驗”,這個實驗在十年之後得到的結論是:當初等到研究人員回來才吃糖的小孩,長大後更能自我激勵,擁有更強的抗挫能力;那些馬上吃掉糖的孩子則更易分心,缺乏動力,做事的規劃性較差。後來根據這個實驗,喬辛·迪·波少達與愛倫·辛格合著了《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提出成功就需要做到反本能。

  我國針對反本能的研究可追溯到1920年。郭任遠,1898年生於廣東潮陽,1970年卒於香港。他是享譽世界的現代心理學家、動物心理學家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美國現代心理學奠基人,我國現代心理學拓荒者。1920年,他在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系讀書時,最早提出了“反本能說”,曾震動整個歐美心理學界,推動了心理學向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獨立學科的轉變。

  相比深奧的反本能理論,心理學研究與實踐者衛藍則給予了操作層面的建議。他閱讀了三百本以上的心理學和自我管理類書籍,查閱大量文獻,致力於心理學知識的生活化應用,從而讓枯燥的理論變得有趣。

  衛藍對反本能有一套自己的解說:為什麼我們總是想著玩手機?因為我們有一個享樂的大腦(人的生物屬性本能);對症下藥,改變很簡單,到適合的地方,做適合的事(反本能的具體做法);“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因為它總是沿著相同的人性和本能前行。不再重蹈覆轍,就需要與本能做有效的'對抗。

  暢銷書《精進》作者採銅在很多年前就關注著衛藍。他說,衛藍的《反本能》建築在豐富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之上,針對每個人在自我提升和人際交往等方面迫切求援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價值的建議。它是面向普通人的心理學書籍,很有參考和借鑑價值。

  成功學的書很多,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從人性角度出發,教你如何成為成功的人。《反本能》也從人本身的根源展開,對具體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比如,為什麼我們總是想放棄?為什麼改變那麼難?《反本能》說,看得見的進步,讓改變更有效;到合適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最好的辦法不會一開始就出現,所以別讓思考止步。

  《反本能》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反本能之自我提升。絕大多數人缺乏的不是戰勝慵懶和膽怯本能的勇氣,而是改變的技巧。這是走向卓越的關鍵。這部分透過五章內容,闡述了反本能並非多難的事,前提是你要反本能,你就能做到。作者從人本身具有的本能屬性入手,解答了反本能的具體做法,告訴你要成為有所成就的人並非難事。

  第二部分是反本能之群體接觸。每個人都希望被理解,但不一定能實現,有時甚至被誤解。那麼,為什麼別人會不理解我們?怎樣做才能讓別人理解?我們該如何與別人更好地相處?

  第三部分是反本能之社會洞見。簡言之就是讓你看到過去看不見的,說清想說的。我們每天面臨很多決策,但我們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管控自己的每一個決策。面對如此多的問題,如何取捨、減少失誤?

  弗洛伊德說,人類文明的程序,就是人們對本能進行壓制的過程。衛藍說,對抗你的習以為常,就要“反本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