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做科學實驗的愛迪生》讀後感3篇

《終身做科學實驗的愛迪生》讀後感3篇

  篇一:《終身做科學實驗的愛迪生》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篇胡適的文章——《終身做科學實驗的愛迪生》。這篇文章對我有很大啟發。

  這篇文章令我記憶最深的地方就是:愛迪生11歲時就在自己家的地窖裡做化學實驗;12歲時為了維持生計,他去火車上賣報紙、賣糖果,空閒之時,他就在火車行李車上做他的實驗。15歲時,他開始學電報,就開始做電學實驗了。從此給電學開闢了新天地,給世界開闢了新文明,給人類開闢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愛迪生從小就沉迷於科學讓我十分敬佩。

  愛迪生是個聾子,但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說,他的耳聾只對他有好處,對世界有好處。他說:“因為我成了一個聾子,我就把公共圖書館作為我的避難所,從每一個書架的最底層讀到最上面一層。我不是單獨讀幾本書,而是把整個圖書館的書都讀遍了。後來,我買了一本最廉價的百科全書,我從頭到尾全讀了。”雖然愛迪生的耳朵聾了,但他絲毫沒有放棄科學探索,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令我敬仰。

  我們也該學習他這種精神。每個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小時候媽媽送我去跳舞,可我才上了一節課,就因為柔韌性不好,劈叉做不到位、下腰很疼,就不想去了。但爸爸媽媽買了很多玩具鼓勵我去上課,在玩具的誘惑下我就去了。上了一年,我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即便爸爸媽媽用盡各種辦法,我也下定決心就是不去,結束這段短暫的學習。

  我現在回頭想想:我才上了一年就堅持不住了,而愛迪生在那麼艱苦的情況下堅持學習了72年,這是需要多麼大的毅力才能做到的呀!使我慚愧萬分。

  愛迪生這個“科學聖人”的稱號真是名副其實啊!

  篇二:《終身做科學實驗的愛迪生》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科學家的故事》,它是由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作者孫虎。

  我認真閱讀了這本書裡的每一篇文章,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愛迪生》。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一生中發明了一千多種東西,並榮獲了很多國家高階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受到了全世界人們的尊敬和愛戴。愛迪生一生中刻苦鑽研、永不滿足、不怕困難,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失敗、挫折,發明了電燈芯、留聲機、電影、蓄電池 ......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人類留下了巨大的財富,人們尊稱他為“世界發明大王”。

  愛迪生髮明出這麼多的東西,是非常不容易的。以發明電燈為例,這是他一生中耗費精力最大的一項研究,前後試驗了一千六百多種材料,全部失敗了。但是,為了人們的黑夜裡能出現光明,愛迪生不怕失敗,繼續研究。一次,愛迪生見有人穿著棉布衣,就想用棉線做實驗。他先把棉線碳化處理,然而碳化棉又脆又細,很難放進燈泡裡,一連試了三天,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第三天晚上,取得了成功。但愛迪生並不滿足於此,又做了大量的改進工作,直到 1882 年的春天,第一批實用的電燈終於問世了。

  我是多麼渴望像愛迪生那樣,到知識的海洋裡去遨遊,為人類造福啊!“成功,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一的汗水”,愛迪生的勤奮與努力給他帶來了如此巨大的成就。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除了那些偉大的發明,還有他努力奮鬥的精神和品質。

  《愛迪生》這篇故事使我體會到要取得優異的成績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今後,我一定要學習愛迪生頑強進取的精神,刻苦學習,勇於實踐。我夢想長的.之後能做一名像愛迪生那樣的科學家,為祖國的科學發展和人們的幸福生活奮鬥終身。

  篇三:《終身做科學實驗的愛迪生》讀後感

  今天,我有幸拜讀了胡適寫的一篇名叫《終身做科學實驗的愛迪生》的文章。文章主要寫了:愛迪生從11歲開始做科學實驗,直到84歲去世,所以大家都稱他為科學聖人。在新澤西州的愛迪生實驗室裡儲存著他2500冊的實驗記錄,每冊有250頁,或300頁。最早的 一冊是他31歲(1878)的記錄。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事情。比如說,昆蟲學家法布林。他從小就喜歡捉昆蟲,遇到不認識的昆蟲就喜歡去鑽研。也可以稱他為“昆蟲聖人”。他用一生的心血編寫了十卷《昆蟲記》。他在寫第十一卷時就去世了。

  又如說,我國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嚐遍百草。直到他去世之前,終於完成了醫學鉅著《本草綱目》。一直到現在還在廣泛使用。

  說了上面兩個正例,我現在要說一個反例。就像成語故事——《濫竽充數》裡說的:從前,有一個南郭先生,他不學無術。因為齊王喜歡聽吹竽,而且是合奏,所以南郭先生就混了進去,和其他的樂師吃著一樣的死後,由他的兒子來繼承王位。因為他的兒子喜歡聽獨奏,所以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這些事例告訴我們: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報,如果你不付出你就永遠也得不到回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