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育字景德義興陽羨人也閱讀答案

周文育字景德義興陽羨人也閱讀答案

  周文育,字景德,義興陽羨人也。少孤貧,本居新安壽昌縣,姓項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數里,跳高五六尺,與群兒聚戲,眾莫能及。義興人周薈為壽昌浦口戍主,見而奇之,因召與語。文育對曰:“母老家貧,兄姊並長大,困於賦役。”薈哀之,乃隨文育至家,就其母請文育養為己子,母遂與之。及薈秩滿①,與文育還都,見於太子詹事周舍,請制名字,舍因為立名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讓教之書計。弘讓善隸書,寫蔡邕《勸學》及古詩以遺文育,文育不之省也,謂弘讓曰:“誰能學此,取富貴但有大槊耳。”弘讓壯之,教之騎射,文育大悅。

  司州刺史陳慶之與薈同郡,素相善,啟薈為前軍軍主。慶之使薈將五百人往新蔡懸瓠②,慰勞白水蠻,蠻謀執薈以入魏,事覺,薈與文育拒之。時賊徒甚盛,一日之中戰數十合,文育前鋒陷陣,勇冠軍中。薈於陣戰死,文育馳取其屍,賊不敢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創,創愈,辭請還葬,慶之壯其節,厚加賵③遺而遣之。葬訖,會廬安興為南江督護,啟文育同行。累徵俚獠④,所在有功,除南海令。安興死後,文育與杜僧明攻廣州,為高祖所敗,高祖赦之,語在《僧明傳》。

  後監州王勱以文育為長流參軍,深被委任。勱被代,文育欲與勱俱下,至大庾嶺,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過作令長,南入則為公侯。”文育曰:“足錢便可,誰望公侯。”卜人又曰:“君須臾當暴得銀至二千兩,若不見信,以此為驗。”其夕,宿逆旅,有賈人求與文育博,文育勝之,得銀二千兩。旦日辭勱,勱問其故,文育以告,勱乃遣之。高祖在高要聞其還也大喜遣人迎之厚加賞賜分麾下配焉。(選自《陳書》,有刪節)

  【注】①秩滿:官吏任期屆滿。②懸瓠(xuánhù):古城名。③賵(fèng):給送葬者助葬的物品。④俚獠:古代少數民族的名稱。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薈哀之,乃隨文育至家哀:同情B.素相善,啟薈為前軍軍主善:讚許C.及夕,各引去引:退卻D.勱問其故,文育以告故:緣故【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兄姊並長大,困於賦役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B.蠻謀執薈以入魏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C.啟薈為前軍軍主 然此可為智者道 D.文育以告,勱乃遣之 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周文育本姓項,名叫猛奴,周薈見到他時認為他是個奇特的人,於是便向自己的母親請求把他收為養子。後來,改姓周,名文育,學習騎射。B.弘讓教周文育寫字和算術,但周文育不以為然,認為得到富貴只要有長矛就可以了。弘讓聽後大為讚賞,於是便教周文育騎馬射箭。C.陳慶之派周薈慰勞白水蠻人,但蠻人卻密謀活捉周薈送給魏,事情洩露後,周薈和周文育率兵抵抗。結果,周薈戰死,周文育身上也多處受傷。D.王勱的職務被別人替代後,周文育想要和王勱一同北下,但走到大庾嶺時聽信了卜人的話而返回,受到高祖的熱烈歡迎。【小題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高 祖 在 高 要 聞 其 還 也 大 喜 遣 人 迎 之 厚 加 賞 賜 分 麾 下 配 焉

  【小題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弘讓善隸書,寫蔡邕《勸學》及古詩以遺文育,文育不之省也。(3分)

  (2)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3分)

  (3)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3分)

  答案:

  【小題1】B

  【小題2】D

  【小題3】A

  【小題4】高祖在高要/聞其還也/大喜/遣人迎之/厚加賞賜/分麾下配焉。

  【小題5】(1)周弘讓善於寫隸書,抄寫蔡邕的《勸學》和古詩送給周文育,周文育不認識也不理解這些。

  (2)東家的`狗朝著西家叫,客人越過廚房去赴宴,雞在廳堂上棲息。

  (3)(我)一向認為把生和死看作一樣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虛妄的。() 答案解析: 試題分析:

  【小題1】“善”是“與……交好”的意思。

  【小題2】A介詞,被/介詞,在; B連詞,而/介詞,憑藉; C動詞,做,擔任/動詞,替;D都是副詞,表順承,於是、就

  【小題3】“便向自己的母親請求收他為養子”錯,是向周文育的母親請求

  【小題4】本題考生可以憑語感、常用的句首句末詞(也、焉)、主謂句結構等來斷句。

  【小題5】注意重要的文言現象:(1)善:擅長。遺:贈送。不之省:賓語前置句,“不省之”。(2)西:名詞作狀語,向西邊。逾庖:越過廚房。棲於廳:狀語後置,“於廳棲”。(3)一:數詞作動詞,把……看作一樣。齊:形容詞作動詞,把……同等看待。

  考點:本題考查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點評:一、人物傳記是高考中常考的文體,這類文章一般不會太深奧,符合高考“淺易”的要求。二、文言實詞題都是課內知識遷移,文言虛詞與教材結合緊密。三、翻譯題第一句選得很好,包含的文言現象多。另兩句選用教材中的句子符合期末考試學情。四、增加斷句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