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閱讀題答案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閱讀題答案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①

  蘇軾

  七千裡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

  山憶喜歡②勞遠夢,地名惶恐泣孤臣。

  長風送客添帆腹,積雨浮舟減石鱗③。

  便合與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注:①這首詩是作者遭貶赴惠州途中路經惶恐灘時所作。據《萬安縣志》載“贛州二百里至岑縣,又一百里至萬安,其間有灘十八……灘水湍急,惟黃公為最甚。”南方人讀“黃公”如“惶恐”,因被稱作惶恐灘。②喜歡:地名,在大散關上。這裡代指故鄉山水。③石鱗: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魚鱗。④典出《論語》,孔子曾問路於隱士長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張,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說:“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問我們呢?”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七千裡”極力渲染被貶之遙,“二毛”指頭髮黑白相雜的老人,說明詩人已至暮年。“一葉身”形象地表現詩人飄零的現狀。

  B.首聯集工巧的對仗、生動的誇張、形象的`雙關、強烈的對比多種修辭於一體,並巧用數字,寫出了詩人此時的處境。

  C.把“黃公灘”叫做“惶恐灘”,雖是口音之誤,卻能涉及身世國事,頗有意趣,所以為後人認可並應用。如文天祥詩中就有“惶恐灘頭說惶恐”。

  D.頸聯中“帆腹”是說船帆受風,如大腹鼓起。這一聯寫舟行所見所感,整首詩的格調也隨之變化,由雄放轉為悽苦。

  E.尾聯中“便合”意即“正應當”,“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現了詩人面對人生劫難時,頑強的意志和達觀的態度。

  15.詩人在這首詩中寄寓的情感複雜多變,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柝。(6分)

  答案

  14.BD(B項“形象的雙關”錯誤,“一葉身”是比喻;D項應該是“由悽苦轉為雄放”)

  15.(1)暮年遭貶的孤獨悽苦。首聯詩人用“七千裡外”和“十八灘頭”、“二毛人”和“一葉身”形成強烈的對比,表現自己晚年被貶謫的淒涼孤苦。

  (2)思鄉之情。“山憶喜歡勞遠夢”寫自己因思念故鄉而憂思成夢,“勞遠夢”可見思鄉情切。

  (3)對仕途險惡的憂慮,對國事的憂憤。“惶恐”一語雙關,借地名來表達對自己當下處境艱難憂慮,“泣孤臣”表達雖然自己對朝廷一片忠心,無奈當時黨爭激烈,令正直之臣動輒得咎,無故遭貶。

  (4)豁達灑脫。頸聯顯示出詩人順風行舟觀賞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沒在痛苦之中,尾聯詩人更是豁達的表示,自己可以為官府充當水手,因為自己一生經歷的風浪多的是,豈止是略識途而已,這點打擊算不了什麼。(答自嘲可得1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