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與《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個人讀後感

《細節決定成敗》與《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個人讀後感

  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單位、或者個人,如果他想發展壯大,或者有所成就,都必須從細小的環節做起。

  只有每個環節,每個部位,每個點點都做的非常到位,才能使它正常運轉,不斷的發展壯大。

  我們現實生活中,切實感到:細節確實決定成敗.君不見不注重細節而釀成大禍的事件天天都在上演,礦難事故頻頻發生,井噴事件的不斷湧現,有毒有害物質洩漏的事件屢禁不止等等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細節決定成敗》也舉了很多例子: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因脫下鞋子進入航天飛船而成為遨遊太空第一人,一位應聘者因檢起地上的紙團而成功應聘,這些事情無生動地不告訴我們細節決定成敗。

  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必須從我事做起,從小事做起,注重每一個細節。

  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是一個注重細節的人。

  因為細節往往反映一個人的品質和操守,直接關係到別人對自己以及自己管理團隊的客觀評價.而做好細節的功夫往往又都在平時自己的一言一行,作為管理人員,更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細小處著手,以身作則,模範帶頭,做精益求真,不折不扣的執行者。

  《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就舉了許多事例:“一個藥廠的廠長因隨地吐了一口痰,外商就終止了談判,菲利用一把椅子問候,從此走上了讓人夢寐以求的成功之路”。

  細節體現一個人的素質,細節更隱藏成功的機遇.古云:“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西方有句名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再大的事都必須從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就大事業。

  一個細節的忽略,往往可以鑄成大錯,而一個細節講究,可以讓企業鹹魚翻身,可以在談判中挽狂瀾於既倒。

  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日公司員工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員工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員工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箇中國員工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會擦六遍,第二天可能也會擦六遍,但到第三天可能就只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

  有鑑於此,他表示,把每一次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正如書中所說:“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

  這是一個細節制勝的年代,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細節往往被我們忽視,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也要求人們做事認真、精細,否則會影響整個社會系的正常運轉,對一個單位來說也是如此,單位要成功,得靠每一個員工做好每一個細節。

  所以,我們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細做實。

  古人有云: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

  周恩來總理就一貫提倡注重細節,他自己也是關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範。

  而成功則是一個人的目標,成長是達到目標的道路,但這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有的人沒有能堅持到終點,有的`人在挫折面前低下頭來,也有的人能用正確的方法和堅強的信念取得了成功。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是一個多麼有味道的句子,這是一個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的理念。

  在中國這個以成敗論英雄的社會,要提出這樣的理念,是很具有前瞻性和革命性的。

  凌志軍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其中記錄了微軟亞洲研究所30餘位研究員的成長故事,是一個關於教育、人才、社會的記錄與總結。

  書中記錄了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過程。

  作者從“微軟小子”的成長生活中,採擷一些平凡但雋永的小故事,他以他獨特的論述,使這些小故事變得精妙獨到,在這些故事裡,我們看到了歡笑、悲傷、激情、惆悵,我們看到了一大批聰明、主動的孩子,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直至成功。

  凌志軍希望借這本書,讓國人改變對教育的看法,希望更多的中國學生能在這本書的鼓勵下,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

  我們應踏踏實實從實際出發,從大處著想,從小事做起,關注每一個細節,把小事做細、做實,做精!並在關注細節的同時使自己逐漸成長、最終走向成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