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文化古典典籍》讀後感
《中國建築文化古典典籍》讀後感
漢寶德先生是臺灣著名建築師和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是一位報讀中國古典典籍,卻用極為淺顯易懂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中國建築文化的魅力以及博大精深。
他說:建築不應該是是社會理性的產物,建築是文化。從中我們能看出漢先生極為推崇感性在建築中的作用,而不僅僅是我們所崇尚的理性。建築與文化的關係是,建築是一種行為。是人們要達到某種目的或者用途所建構的構築物。他還別有心裁的解釋了“上天有好生之德”。他說,一方面是我們應該注意要愛惜萬物的生命,以仁慈對待生命,同時對於自己要注意生命的延長與延續。是啊,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越來越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我們大部分的地球人還在肆無忌憚的消耗或者毀壞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要讀古書,但是我們要從古書中應用中現代社會中來,而不是照本宣書。那樣只會成為我們的負擔,而不是讓我們引以為傲的精神食糧。
他對中國建築是土木建築的解釋是:中國的建築是有生命的建築。在中國文化裡,建築並沒有客觀存在的價值;它的存在,完全是為了完成主人的使命。除了居住的功能外,建築是一些符號,代表了生命的期望。這是困惑很久的一個有關中國建築為什麼是土木建築的很好的解釋。中華民族是一個聲聲不息的民族,自然建築也就會隨著主人的興衰而不斷的變化和創新,這是中國文化本質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中國的建築生長理論。人在建築才能真正的有他存在的價值,沒有人的建築,只能是建築的悲哀。紅樓夢中提到的大觀園就是很好的見證了人世的興衰與跌宕起伏,他們是我們的生老病死以及榮辱興衰的見證。
其中也提到了風水理論。他認為風水理論的作用是求生的機制,其目的不過是接納生氣,排除煞氣而已,建築在此幾乎成為求生的工具。箇中道理,我有些含糊,因為我對風水理論沒有深入地瞭解,我也不能肯定他的觀點就是對的,但是我認為他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是由他實際的意義的,而不是空穴來潮或是無中生有,是他經過自己的研習以及實踐得出的自己對風水的理解。
中國的建築文化:他在書中提到人本主義的精神同時也呈現在宗教建築。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的建築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但是他的這個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建築的博大精深。特別是皇家建築以及宗教建築,宗教是古時統治者統治人們的一種精神控制,當然宗教建築也與人性有著極為緊密地聯絡。這在我們這次調研和做ppt中有深刻的體會,我們不能一味的否定或者肯定古代的東西,要辯證的對待先前的事物,因為他的出現是建立在當時的各種條件的基礎之上的,我們必須對他們有一個全面地瞭解才能下定義或者作出判斷。
樂是和諧的聲音,禮是和諧的動作,禮樂合起來是古典詩人的理想生活。這在我們這個基本上算是禮崩樂壞的`年代,這是我們應該深刻反省的問題。我們真的需要難麼多錢嗎?我們真的要為了利益不惜犧牲自己和家人嗎?我們真的有了錢就能很好的生活嗎?答案,很明顯,不是那麼個狀況。
漢寶德先生還把我們的文化界定為單純的文化、棒棒文化、平面文化等等一些鮮有人提到的文化解釋。當然漢先生能比較好的闡述他自己的觀點。我認為這樣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就顯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有那麼點俗氣或者是不雅的成分。他是從一些例項上解釋他的定義,我只能說是不反對。
他還講到了,古典中國的空間課題:單與雙、方與圓、簡與繁。這部分是古典建築的很重要的部分,也就是禮制的一些作用。一般的建築開間都是單數,而很少是雙數。這也符合《易經》裡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論。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能成為什麼定義性的東西。天圓地方說在中國可謂是源遠流長,天壇的形制明顯就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之下建造的。簡與繁,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們界定現代設計與古典設計的一個重要的標準,現代設計崇尚簡約,古典設計享受複雜、奢華。當然現時代也存在很多不同的建築設計是在這個規則之外。
中國的建築文化不是一本書能解釋很清晰的,我們也會看到漢寶德先生言語中也有不妥的地方,但是這本書引起了我對中國古典建築的興趣和對中國古代文化的深思。他還在建築的空間、形式、結構等等方面探討他對建築的認識。當漢先生更多的談的是他對建築、宗教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界定和總結。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意識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宗教情緒淡薄。人們在信仰方面有著極大的不同。
總而言之,中國的建築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能研究清晰地。我們必須不遺餘力的深刻研究而不是似是而非,要不會造成很大的誤解。我們還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古代的建築設計,而不是複製以前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