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總統自傳《抉擇時刻》優秀讀後感

布什總統自傳《抉擇時刻》優秀讀後感

  今天看了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喬治.W.布什自傳《抉擇時刻》DecisionPoints,書中布什以坦誠率直的口吻,詳述了自己生命中14個重大抉擇和決策。這本書具備暢銷的一切要素,首先,他是影響2001-2009年國際局勢的美國總統,在其任期美國戰略因911發生急劇變化,影響深遠;其次,知名人物的傳記甚少由自己撰寫,並跳出窠臼沒有循例流水賬式鋪陳粉飾自己的感受,僅基於上述兩點,就值得讀者仔細研讀。

  布什選取戒除酒癮、競選總統、組建內閣、幹細胞(生物倫理)、開火日(911)、戰爭狀態、阿富汗、伊拉克、領導(內政:醫療保險、移民政策、社保改革、教育等)、卡特里娜颶風、拉撒路效應(非洲艾滋病救助)、增兵伊拉克、自由議程(外交政策和美國價值觀推廣)、金融危機十四個議題,說明自己如何從紛繁複雜的資訊中(甚至是錯誤的資訊中)梳理關鍵因素,如何分析判斷取捨平衡,並出臺種種對全球政治、經濟、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政策決策過程。上述14個抉擇的大半內容集中在反恐戰爭,可以說布什總統兩屆任期的主要任務是針對恐怖主義,重新制定美國的對內對外政策。

  今天回顧十年反恐歷程發現,雖然美國在911後無論從物質、精神還是軍事方面一度都顯得很成功,迅速地取得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勝利,恐怖主義實力基本粉碎,但戰術的成功無法掩蓋住戰略上的重大失誤。相比十年前,美國整體走向衰落:經濟上危機四伏、國內政治分歧嚴重、國際影響力下滑、美國製度優勢和價值觀優勢受到新興國家的競爭和挑戰等。這一切已客觀地說明布什總統當初的抉擇是否得當。從書中管中一窺,布什總統為反恐戰爭做出的'是如下抉擇:“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天美國發生的事情。我會傾盡心血去保衛國家,不惜一切代價。”這也許就是失誤的緣由吧,罔顧國家戰略核心利益,全然不計後果的決策,短時可能撈取政治資本,但也為後來國力衰落埋下了主要伏筆。其次,總統的抉擇似乎總是圍繞著當前事件和固有沉痾,缺少對國家戰略全面和整體的預期把握。隨之而來的就是缺少長遠規劃和近期計劃,總是討論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對策性方案,往往還受到掣肘,要麼胎死腹中,要麼僅滿足於法案的出臺,沒有隨後的執行、分析和修正。諸如國家應該向何處去,反恐旗幟還要打多久等國家意識反而沒有凝聚形成共識,這可能就是三權分立、選舉政治制度的固有缺陷吧,強調權利的制衡、弱化權力的集中;強調多數人的保守意志、排斥創新的前瞻性政見;強調立竿見影的短期行為、規避長遠的規劃和發展...

  這本書讀過後總是讓人掩卷深思,美國的政策制定對我們有什麼借鑑和警示呢?......

  一點淺見、拙見,在此拋磚引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