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簡史》的讀後感

《宇宙簡史》的讀後感

  剛開始讀《宇宙簡史》的時候,我覺得那些語言太深奧太專業太生僻了,怎麼也看不懂,那文字中蘊含著宇宙獨特而神秘的魅力,是在細細品味後才領悟到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霍金,全名史蒂芬·霍金,他生於1942年,是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現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系教授,被譽為繼愛因斯坦後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他用畢生精力研究黑洞和宇宙起源大爆炸原理,提出黑洞發射輻射的預言,在科學界引起革命性的轟動。霍金因為患有嚴重的肌肉萎縮症,只能無助的坐在輪椅上,但他克服了殘疾的障礙,讓思想遨遊到無限的時空,揭開宇宙之謎,霍金既是殘疾天才的典型,也是當代的大眾文化偶像。他,是輪椅上的攀登者!

  《宇宙簡史》用迷人的表達方式討論了宇宙的歷史和將來、時間和時空的本性、黑洞等令人敬畏的主題,霍金用敏銳的直覺和堅定的推理直接挑戰了已被廣泛認同的傳統量子學、大爆炸理論、甚至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探尋時間和空間核心可望而不可及的秘密這一未竟之業中,它將引導世界各地喜歡仰望星空的人探尋宇宙的秘密。

  他認為的宇宙是一個或在膨脹或在收縮的空間,而且他還相信,宇宙是在一次爆炸中誕生出來的。而宇宙的原型是什麼呢?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宇宙原來只是一個星球,但它的密度非常高,光亮很大,終於在某一天,它突然爆炸了,這就形成了宇宙,雖然這只是假想之一,但這卻是比較廣泛的一種說法。

  黑洞中的資訊喪失如何降低我們預言未來的能力。如果資訊在黑洞中喪失,情況就並非如此,任何事情都可能已經發生過。預言將來的能力也被削減了。我們能夠確定地預言粒子具有相反的自旋,但是如果一個粒子落進黑洞,就不能對餘下的粒子作確定的預言,這意味著在黑洞外不能確定預言任何測量,作出確定預言的能力被減低至半。那麼關於預言將來的能力呢?現在看來它至少在三個層次上受到限制。第一,是動力學系統的混沌行為,使得拉普拉斯意義上的決定性在實際上是不可能實現的。第二,在量子力學中狀態是由波函式描述的,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使得經典意義上的決定性被減半。第三,不平凡的時空拓撲,使波函式被密度矩陣所取代,就在這裡引進了熱力學意義上的`隨機性。

  我們每天都會遙望星空,天上一顆顆璀璨的星星,我們所生活的家園——地球就是廣袤無垠的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心中難道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什麼是宇宙?宇宙有多久的歷史呢?宇宙是怎樣產生的?還有與我們同處一個宇宙的鄰居,那些肉眼看不見的物質,他們又是什麼呢?

  宇宙所帶給人們無限的誘惑力,它等著我們去探索,去挖掘更多更多宇宙的謎底!霍金輪椅上的著作《宇宙簡史》所不能解釋的宇宙的謎語就等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揭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