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陽節活動反思總結(精選8篇)

2022年重陽節活動反思總結(精選8篇)

  在現實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重陽節活動反思總結(精選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重陽節活動反思總結1

  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傳統佳節——重陽節。中國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

  這周星期五下午,我班開展了重陽節親子活動,今天特別邀請各位爺爺、奶奶來參加為他們準備的活動。在活動的前一天,我告訴班裡的孩子:“重陽節就要來臨了”。但大部分幼兒都不知道‘重陽節’是什麼節日。個別幼兒只知道是爺爺奶奶的節日。因此我給幼兒講解了‘重陽節’的來歷,讓幼兒更深刻了解重陽節的含義。並也讓幼兒們回家邀請爺爺、奶奶、婆婆參加活動。爺爺、奶奶們陸陸續續的來到了幼兒園。幼兒們都和爺爺、奶奶有說有笑,真是熱鬧。

  活動開始了,幼兒為老人們表演劉了兒歌,還跟老人們一起唱歌、跳舞。在跳舞的時候,這群可愛的老人都積極動了起來,跟著孩子又唱又跳。幼兒們還體貼的為老人敲敲背、錘錘腿。小朋友還將從家裡帶來的橘子親手剝給老人吃,看著小朋友們小心翼翼的剝著橘子,並把橘子掰開用小手一瓣一瓣的往爺爺、奶奶嘴裡送。爺爺、奶奶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活動結束了相信這個重陽節,在老人和孩子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在活動結束後我們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反思。在本次活動中需要改進的有:

  1、在放音樂時,事先沒有倒好碟子,讓家長們等待的時間較長。

  2、幼兒與老師在表演和跳舞的時候人太多場地沒有選擇適當。

  3、活動結束後部分幼兒的家長亂扔垃圾,老師事先沒有做好家長的工作,沒有為幼兒做好榜樣。

  這些都是我們老師考慮不周的地方,希望下次活動我們能夠更好的開展。

  重陽節活動反思總結2

  金秋十月,又到了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如今的重陽節,將傳統的習俗與現代的文明巧妙的結合,已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人節。十月23上午,商業幼兒園開展了“重陽節”主題活動,此次活動由我們參加國培計劃的“影子老師”來主持。活動前我的指導老師粟老師協助我寫出了活動方案,併為我準備了一些有關教學的輔助課件,正式上課前還進行了說課,將教案中的各個環節反覆的推敲,終於到了實施的時刻。

  我首先透過有關重陽節的傳說匯入課程,讓孩子們透過觀看影片對重陽節的來歷有了直觀的瞭解,同時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孩子們的求知慾望都很高,學習非常專注。大家知道了在九月九這天,有個叫恆景的人,憑藉一包茱萸葉、一壺菊花酒、一把利劍,鎮服了瘟疫,後來人們就把登高避禍的習俗保留下來,這一天就定為“重陽節”。接下來我又播放了一些有關重陽節的習俗,讓孩子們感知“重陽節”這天人們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來過節。結合幼兒園開展的與“退休教師共度重陽聯誼活動”,讓孩子們給退休教師獻花、一起聯歡,讓孩子們懂得了“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我們的國家和社會都非常重視關心和愛護老人,各地都為老人們修建了“敬老院、老人活動中心,我們小朋友要尊敬老人,知道關心愛護老人。引導孩子們說出了平時爺爺、奶奶對她們的關心和愛護。讓孩子們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尊敬老人,最後孩子們親手製作了禮物送給了爺爺、奶奶。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都很高,發言積極,特別是動手給爺爺、奶奶禮物環節都很用心,達到了教學目的,但是也存在不足之處。課後指導老師給我做了點評,我自己也做了一些反思:活動匯入部分時間稍多了些,在啟發引導幼兒時,語言不夠精煉,最後在製作禮物時,我的示範講解稍快了些,有少數幾個孩子沒有當堂完成作品。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注意這些問題,爭取每一次的活動都能做到更好。

  重陽節活動反思總結3

  國慶節過後就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是中國人憑弔先人、敬老尊賢的傳統節日。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演變,已經成為了一個多元性的節日,並存在多種習俗,如登高,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拜訪老人等等,是一個多姿多彩的節日。

  我們小班舉行了為期一週的重陽節主題活動,目標是培養孩子尊敬長輩的情感。首先引導幼兒加深對老人的尊敬與熱愛,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如何去關心,愛護老人;其次感知體驗重陽節的各種習俗,從多個角度瞭解中國傳統民俗節日習俗;再是增強家園間的溝通交流,我用家校通的方式告之家長重陽節裡要如何尊重長輩,請家長在家引導孩子說尊敬長輩的話。

  讓幼兒瞭解到“重陽節”的意義後,老師提出了問題,“那麼,我們可以為自己的爺爺奶奶做些什麼呢?”老師提出了問題,“我可以為奶奶敲背。”“我可以為爺爺端茶。”“我可以為奶奶捶捶腿。”小朋友紛紛給出了答案。

  我請家長把寶寶幫長輩捶捶背、端杯茶等一些事情,用照相機把這精彩瞬間拍攝下來,並沖印出來帶到學校裡,我們把一些小朋友幫助爺爺奶奶捶腿敲背的照片裝飾起來貼到主題牆上,下課時孩子們會三三兩兩地對著照片觀看自己是如何幫助爺爺奶奶的。還在我們的每日一講裡教會孩子說:“爺爺奶奶,我愛您!”

  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敬老的意義,我們一直都是在講重陽節裡尊敬老人,但重陽節裡應該吃重陽糕,我們沒有讓孩子體驗到這一點,我想如果再給孩子品嚐一下重陽糕會更好。

  重陽節活動反思總結4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和諧社會的基本的道德取向。成人很容易做到“愛幼”,但幼兒卻往往不懂得應該尊重老人、如何尊重老人。對“尊老”的概念僅停留到這類膚淺的口號和理解上,很多時候並不能真正做到關心和愛護老人,並不能真正的理解應該怎樣尊重老人。所以,對幼兒實施“尊老”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雖然到了中班,但這個時期的幼兒還是比較自我的,平時很少能體驗到爺爺奶奶的辛苦,很多幼兒感覺爺爺奶奶對自己好是理所當然的。正逢重陽節,我班開展了重陽節“敬老”活動。讓孩子主動去關心爺爺奶奶,體驗他們的辛苦和不易。主題總目標:讓孩子學會尊敬老人,愛護每一位老人,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禮貌對待老人,愛護每一位老人,同時享受對長輩的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10月23號星期二下午特別帶著我班幼兒走出校園,去老年活動中心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過重陽節。在活動的前一天,我告訴班裡的孩子: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傳統佳節——重陽節。中國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但大部分幼兒都不知道‘重陽節’是什麼節日,只個別幼兒知道是爺爺奶奶的節日。因此我給幼兒講解了‘重陽節’的來歷,讓幼兒更深刻了解重陽節的含義。然後教師小結:爺爺奶奶每天精心的照顧我們,我們也要懂得關心,照顧他們。也讓幼兒們做手工“小花貓”送給自己的爺爺、奶奶們。下午教師帶著幼兒們來到了老年活動中心,幼兒們和爺爺、奶奶有說有笑,真是熱鬧。看到這種場景,我真的樂了,因為這就是一個大家庭啊!

  活動開始了,幼兒先向爺爺、奶奶們問好,接著表演了《禮儀操》、《大臉貓》等舞蹈。這群可愛的'老人們也跟著積極動了起來,跟著孩子們又唱又跳。幼兒還體貼的為爺爺、奶奶們敲敲背、錘錘腿,當然也有個別比較內向的幼兒需要在老師的帶動下才能做到。小朋友還將從學校帶來的水果、蛋糕遞給爺爺、奶奶們吃,看著小朋友們小心翼翼的雙手接盤子,並把水果、蛋糕往爺爺、奶奶們嘴裡送。爺爺、奶奶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最後在活動快結束的時候,幼兒將自己帶來的禮物“小魚”和“花”送給可愛的爺爺、奶奶們。相信這次重陽節的“敬老”活動,不僅讓老人們度過了一個快樂、溫馨、難忘的重陽節,也讓孩子們體驗著一份愛的情感,感受著爺爺、奶奶們的辛苦,學會感恩和尊敬長輩,從而萌發關心老人,為他們做力所能做的事的美好情感。

  在活動結束後我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反思。在本次活動中需要改進的有:

  1、在放音樂時,事先沒有倒好碟子,讓老人們等待的時間較長。

  2、幼兒與老師在表演和跳舞的時候人太多,場地沒有選擇適當。

  3、活動結束後幼兒對爺爺奶奶的祝福語不夠整齊,老師沒組織好。

  4、部分幼兒需要在老師的帶動下完成“任務”,說明平常幼兒接觸、做得比較少,所以無論何時何地老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

  這些都是我考慮不周的地方,希望下次活動我們能夠更好的開展。

  重陽節活動反思總結5

  中國是一個稱有“傳統美德”的國家,特別重視一些尊老愛幼的節日,然而在這一天我們又迎來了一個重陽節的活動,在我們云溪幼兒園組織了關於敬老的活動,我們邀請了孩子的爺爺或者奶奶來參加幼兒園的活動。

  首先,在開始之前邀請爺爺奶奶們抱著孩子坐在椅子上面,跟大家介紹了“重陽節”的由來,重陽節是九月初九,兩個九,故有地方稱為“重九節”,在儒家觀中有“六陰九陽”之說,九既是陽,所以又被人稱為“重陽節”,在重陽節這一天有欣賞菊花,登高等一些風俗。

  簡單介紹之後呢,邀請孩子們上臺表揚,爺爺奶奶們即刻為孩子們鼓起掌聲,孩子們很開心,然後站在爺爺奶奶身後為爺爺奶奶們進行按摩,我們播放了輕音樂,讓整個氛圍一下子變得溫馨起來了。看著爺爺奶奶們臉上的笑容,孩子們也是很興奮的。孩子們還分享了食物給爺爺奶奶們吃,最後說聲:爺爺奶奶,我愛你!看著老人們激動的抱著自己的孫孩子們,笑的合不攏嘴。

  整個活動開展的很舒暢,孩子和老人們也十分開心。讓孩子學會關心身邊的長輩,指導重陽節的意義,體驗到快樂,在活動結束之後有一位爺爺說:還是你們教的好,讓孩子尊敬老人很重要!雖然是一句簡短的話語,也讓我們老師感到付出就會有收穫的感覺。

  重陽節活動反思總結6

  重陽節是中國人憑弔先人、敬老尊賢的傳統節日。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演變,已經成為了一個多元性的節日,並存在多種習俗,如登高,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拜訪老人等等,是一個多姿多彩的節日。

  我們大一班於10月12日(農曆九月八日)這天開展了以“重陽節”為主題的親子活動,特別邀請了幼兒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參加此次幼兒園活動,目標是讓幼兒初步瞭解重陽節是爺爺奶奶的節日;透過開展幼兒表演、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環節,讓幼兒對爺爺奶奶產生敬佩之情,使寶寶從小有關心爺爺奶奶的意識;其次感知體驗重陽節的各種習俗,從多個角度瞭解中國傳統民俗、節日習俗;再是增強家園間的溝通交流;

  我用展示圖片的方式告之幼兒和家長重陽節裡要如何尊重長輩,請家長在家引導孩子說尊敬長輩的話,為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兒初步瞭解了“重陽節”的意義後,老師提出了問題,“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為自己的爺爺奶奶做些什麼呢?” “我可以為奶奶捶背。”“我可以為爺爺端茶。”“我可以為奶奶捶捶腿。”小朋友紛紛給出了答案。在幼兒為長輩進行歌表演時,家長們個個都笑逐顏開。

  這次幼兒園活動,我認為還是比較成功的,達到了基本要求。不過,在如今孩子們“唯我獨尊”的社會背景下,尊老愛老的行為似乎在慢慢的被人們所忽略,因此,透過這樣的幼兒園活動,從孩子們做起是相當有必要的。

  重陽節活動反思總結7

  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要節日,也叫“老人節”,為了使老人們度過一個溫馨快樂的節日,我們幼兒園在10月11日下午舉行了一個特殊的重陽節活動。孩子們為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準備了小節目和小禮物,並且為了表達自己對老人們的感激之情,主動為他們端水喝、捶捶背,喂爺爺奶奶吃食物,在場的老們無不被這些寶貝們的舉動所感動著,園內的歡笑聲不斷。

  本次重陽節活動舉辦的非常有意義,透過此活動達到了兩個教育目標:第一讓老年人聚到一起過節,讓他們感受到過節的歡樂氣氛。第二,透過活動中的幾個環節:獻茶、捶背、分享食物、送禮物等來培養孩子們尊老敬老的良好習慣及意識。

  節目結束後,看著老人們帶著燦爛欣慰的笑容帶著孩子離去時,我們的心裡也很幸福,覺得第一個目標達到了。但第二個目標還需要我們以後的繼續努力,對孩子的長期堅持教育才可以達到,相信透過我們的堅持,會實現目標的。

  重陽節活動反思總結8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結合重陽節開展關於"尊老、敬老"為目的主題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平時許多年輕父母整日忙於工作,把照顧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大事全權託付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老人們冒著寒風酷暑接送孩子;戴著老花鏡為孩子抄作業;背的是孩子喜歡吃的食品、帶的是孩子穿的衣服……"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著。而孩子們享受著老人們無限的關愛與呵護卻一直熟視無睹,覺得是理所應當,稍有不滿還大發脾氣。因此我們特地選擇了這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時刻"9月9日重陽節"開展慶祝活動,讓孩子們體驗與老人間濃濃的親情,並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長輩們的情感。能把享受"長輩的愛"的感情進行遷移,讓孩子們去愛自己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幫助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進感情的世界,體驗幸福生活的喜悅。同時也讓老人們為自己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感到欣慰與驕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