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優秀讀後感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優秀讀後感

  本學期拜讀了沈毅和崔允漷主編的《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一書,目的是學習借鑑他人的經驗和方法來改善我校教師聽評課的方式,從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益。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一書,它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專案“素質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研究”研究成果之一,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專案“基於理論與實踐對話的教學創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它是華東師範大學“985工程”二期哲學社會科學“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成果之一。該書共有四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故事分享”。記錄了浙江省餘杭高階中學與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聯手,在課堂觀察的研究與實踐中所經歷的思考,所經歷的喜悅,所經歷的不平凡的歷程;第二部分“問題解答”。該部分選擇了20個問題,用問答的形式,簡明扼要地介紹了課堂觀察的概念、意義、操作技術與流程、侷限性,以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第三部分“正規化創新”。這一部分的核心是《課堂觀察框架(第三版)》和部分觀察與記錄工具,這是該書的精華部分,也是該書的創新。第四部分“課例研究”。該部分呈現了完整的課堂觀察活動過程,它是課堂觀察研究的實踐層面意義上的延伸。

  讀完這本書,我對“課堂觀察”這種嶄新的課堂研究方法有了深入的瞭解,原本心中的一些疑惑也得到了解答,心中有了一些感悟。課堂觀察,顧名思義,就是透過觀察,對課堂的執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課堂觀察是一線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直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的分析、研究。

  如何讓聽課起到最大的效果呢?以往的聽課方式就是坐在教室裡看任課教師的表現。我們常常被執教教師淵博的學識,動人的語言,精巧的設計所打動,很少觀察學生的表現怎麼樣,也很少去關心這節課目標的達成度怎麼樣。聽完課評課的.時候,大多是說些套話、空話,主要講優點常常是老師們的做法,提出意見的也是哪個環節設計得不好,哪些語言不夠貼切,對一節課的評價通常就是“這節課講得太好了”,“這節課某個環節是否這樣設計更合理”等等,這些都說明了我們聽課過程中更多關注的是教師單方的行為,沒有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足夠的關注,評課形式化,有時缺乏有證據的觀點,漫談式、即席發揮話語過多等。

  而新的聽課評課是聽課之前要進行課前會議,聽課人與上課人進行課前溝通和交流,對聽課觀察點與課堂教學設計互相交換意見,來提高上課人的課堂教學效率。授課老師對本課的內容,想讓學生明白什麼?重點、難點在哪裡?準備如何解決?以及學生的分佈情況做清楚的說明,聽課老師心中有數,做到有“備”而聽,選擇自己的課堂觀察點和觀察位置,課堂上有目的的觀察,從思想上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評課的時候用相關的資料來說話,重理性分析,有助於授課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也利於聽課教師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評課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進步的過程。

  “聽課要有觀察點,透過課堂的觀察點去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改進教學。”這是我讀完《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這本書後最大的收穫。以前的聽評課總以為課前準備只是授課者一個人的事情,聽課時間一到只要拿著一支筆和一本“聽課筆記”,提著凳子做到人家的教室聽就行了,課堂上只是關注老師的“表演”,而在整個聽課過程中,我更像一個記錄員,在蒐集老師的講課內容。聽課後對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也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象,只能對老師的課堂設計作出大概的評價。而讀了《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這本書之後,我終於明白了我們聽課觀察的載體雖然是“課”,但關注點卻是課堂教學中的“真實問題”,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困惑,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專業能力的問題。評課應是基於對課堂“教”和“學”行為的細緻觀察,然後對課堂中出現的真實問題作出多角度的解釋。

  “聽課就是為了蒐集證據,評課就是基於證據的推斷”,我明白了我們聽課所蒐集的證據不是為了給講課的老師品頭論足,更不是一場表演,而是用資料說話,用事實說話,令授課者信服。它打破了傳統的憑印象評課方式,重證據,用證據支撐自己的理論和觀點。給講課教師基於事實的依據、基於數字統計,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議。聽課的老師在用心的品味與鑑別他人課堂的同時,也把自己的課堂教學拿出來自我對比,取人之長,為我所用,從而不斷自我充實、自我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我想學無止盡,教同樣如此。“教育”始終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透過閱讀《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我又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我期待課堂觀察能真正地幫助我認識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定位,提高自己對課堂教學、對整個教學流程的思考能力,在汲取他人經驗的同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最近訪問